第一:明军善战。老祖宗朱元璋时期推翻蒙元,打的元朝喘不过气,元顺帝在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期,弃城而去,使北京免遭战火,明朝认为此举“顺应天意”,便给他上了一个“元顺帝”的称号,以示调侃。中原王朝自五代时期以来,丢失了几百年的幽云故土终于在明朝失而复得。此时的石敬瑭如果“泉下有知”,也终于放下包袱松了一口气,而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收复北方失地,到了南宋就更加鞭长莫及了。
成祖朱棣继续开疆扩土,五征漠北。永乐八年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出长城,兵威之胜莫过于此。永乐十二年再次亲率30万大军,进军漠北,朱棣仿佛就是为了征战而生,最终驾崩于塞外。但是他开创了中原统一王朝皇帝亲征塞北的先河,这一点汉唐都不及。
而后世子孙明武宗朱厚照,这个“建豹房、摆地摊、贪玩、养宠物、酗酒,最荒唐的皇帝”,居然也曾亲征塞外,与士卒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击败蒙古首领“小王子”,此战士卒士气高涨,皇帝亲自骑马拿刀作战,士卒们见到无不奋勇杀敌,史称“应州大捷”,皇帝亲口说:自己也杀了一个敌军,朝代中期皇帝敢亲自上战场者寥寥无几。
第二:水师强悍。明成祖1420年,明水师拥有3800艘船。成祖、仁宗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首次远航为永乐三年(1405年),最后一次为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远航经太平洋到印度洋,历经30多个多家和地区远到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舰队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人类最大规模的海上航行。
历次水战:1.朱元璋时期鄱阳湖水战。2.正德16年(1521年)珠江口海战,击败葡萄牙人,这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者的战役,明朝胜利。3.西草湾之战,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击败葡萄牙人。此战使葡萄牙人放弃了用武力叩关逼明朝就范的想法。明朝的硬气值得后来的清朝好好学习。后来明水师又先后击败过日本,荷兰。就连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依然能够出动水师收复台湾。
第三:文治。建立内阁,设立首辅。嘉靖时期,内阁成为朝廷最高的决策机构,即使皇帝怠政,内阁正常工作依然可以带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明朝之盛,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清朝康熙皇帝,曾评价明朝盛世:治隆唐宋,能够得到后世朝代君主的肯定,也能证明明朝之强,绝不亚于汉、唐、宋时期的繁荣富庶。
第四:硬气。虽然国君怠政、贪玩、不务正业、宠幸宦官者大有人在,但是面对国家危难,绝不割地赔款、纳贡称臣。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明二十万精锐部队浸没,皇帝被俘,朝中五十多位文武大臣殉国,举朝震惊,痛哭失声。此状也绝不妥协,拒绝南逃、重整朝纲、册立新君、巩固城防、调兵遣将、鼓舞士气,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明朝面对入侵的作风,这一点汉朝、唐朝、宋朝、清朝都做不到。汉末皇帝形同傀儡没有实权,唐朝皇帝多次逃出长安,宋朝更是丢了半壁江山,清朝屡屡割地赔款,连日本都打不过。就连隋炀帝也曾被突厥骑兵围困吓破了胆,他的表现不如此时的新皇帝朱祁玉。虽然朱祁玉也害怕,但是依然可以做到下定决心保卫京城,赏罚分明,不像隋炀帝允诺将士们守城成功便大大奖励,结果胜利后,居然耍赖不赏赐了,君无戏言,皇帝威仪顷刻间顿失人心。
崇祯时期国破家亡,就算身死国灭,“依然君王死社稷”,绝不受辱苟活于世。清朝建立后,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屡次提意出师北伐,收复故土,中兴大明,但郑之龙不同意。1646年,清军攻占浙江与福建郑之龙投降,鲁王逃亡海外,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绝食殉国。1662年年初,吴三桂领兵进入缅甸俘获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至此朱家300年江山,正式寿终正寝。对于明朝的刚硬,你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会有更多内容发布,喜欢记得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