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朝奇案:看完此案,才知“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是何真谛

乾隆朝奇案:看完此案,才知“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是何真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21 更新时间:2024/2/5 10:57:07

清代是一个法律比较成熟的朝代,所以发生的恶性案件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即使是在乾隆盛世这样的时代,还是出了不少奇案。据《清人说荟》记载,在乾隆十五年,就发生了这样一奇案,在直隶保定就有这么一个做南绣生意的生意人,他名叫孙乐合,虽然生意不是特别大,但也算是一个小土豪了,日子自然不会太差。

他也是隔三差五往京城里送刺绣,可有一天孙乐合回来后,虽然吆喝了几声,可是院中依旧无人答应,他便一直叫着妻子的名字,一边进了屋。可他进入卧房时,赫然一具无头女尸躺在床上,一丝不挂,这可把孙乐合吓得不轻,还好孙乐合心理素质过硬,没有大喊大叫而是直奔了岳父家,并将噩耗告诉了岳父一家,而这件奇案也就此开始。

一、孙乐合被无理诬陷

虽然孙乐合把事情原尾都告诉了岳父,可是岳父却把他绑了送到了衙门,到了衙门后,县官看了看卷宗,便逼问孙乐合,于是在严刑拷打之下,孙乐合只好承认这件事与自己有关,人也系他所杀,于是这份卷宗便交给了刑部。到了刑部以后,这份卷宗引发了审案官的察觉。

认为其中大有章,于是勒令将此案再审。不久后,刑部的审案官就见到了孙乐合,问了问他几个简单的问题,首先刑部审案官要确认的就是这具女尸究竟是不是孙乐合的妻子孙刘氏的,因此他便希望孙乐合来辨认一下这具尸体。在核对辨认之下,这与他所说的妻子的模样并不相符,另外女尸上也没有妻子带首饰留下的痕迹,可以很明显确认这具尸体并不是妻子孙刘氏的,由此审案官这才认为孙乐合这是被冤枉的。

二、富户的女佣神秘出丧

就在孙乐合被羁押后,当地的富豪继盛家里却出了殡,据说死者正是张继盛家里的女佣。按理来说东家只需要赔付丧葬费就可以了,不需要大费周折还为一个女佣出丧,于是这便引发了后来刑部的审案官的怀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张继盛要求五更前就要出丧,还要伙计抬着棺材赶快走,于是这更加引发了这名审案官的怀疑,并询问孙乐合过去是不是与这位富豪有什么过节。

见审案官如此询问,孙乐合也说出了他们虽然用处一地,可是生意上多少有一些竞争也是正常,不过自己的妻子这位张继盛倒是熟人,也没有什么过节可谈。审案官见状,要求打开这位富豪埋下女佣的棺材,结果打开后,一看仅有一个头颅,并且这个头颅正好与这个女尸相吻合,所以审案官更觉得这里面大有蹊跷,于是将这位富豪张继盛捉拿归案。

三、真相大白却令人惋惜

在将张继盛捉拿归案后,在审案官的逼问下,张继盛才支支吾吾地说出了真相。原来孙乐合经常跑生意,非常忙,所以经常不在家,而他的妻子与张继盛又是旧交,并且她又是水性花之人,自然与张继盛就此纠缠在了一起。

由于时间一久有了感情,两人合计除掉孙乐合,于是张继盛将家中女佣杀害,砍下了头颅,并将尸体放置孙乐合的家中,诬陷孙乐合因有了外遇而杀妻,并且孙乐合与岳父一家关系并不好,而张继盛抓住这个机会,给了他岳父一笔银子,要他合谋来诬陷孙乐合。

于是在孙乐合来岳父家倾诉时,正好被岳父带到了衙门,最后将杀妻的罪名诬陷到了孙乐合身上。在真相大白后,孙乐合被立即释放,还获得了保定府20两白银的补偿,而张继盛与孙刘氏便被依法逮捕,这种结局也不禁让人惋惜。

四、小结:

在孙乐合的遭遇中就可以看出,在那句古谚-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的真谛。孙刘氏突破道德底线,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牢狱之灾,还祸害到了男方一家,可见婚姻不是儿事,婚前就要看准人。

更多文章

  • 皇后死了,一书生说:该立新后,乾隆说:朕恨不得一起死了,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吃蟹黄汤遇书生被欺负,乾隆接见独眼书生,书生顶撞乾隆是什么电视剧

    作为帝王,他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当时清朝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进入了国泰民安的景象。但是他的心在皇后死后始终处于非常孤独的状态。孝贤以后再也没有知己了。干隆十三年,做好充分准备的东巡计划终于要展开了。为了这次东顺,干隆准备了一年。事实上,康熙也访问了孔子圣地,表达了对圣贤的崇敬之心。现在干隆再次东巡,只有他

  • 乾隆王朝:大家都贪,你凭什么清廉!王亶望将贪腐玩到了最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布衣天子乾隆的十大罪,乾隆王朝王亶望抄家,王亶望跟和珅谁最贪

    王亶望,历史上确有其人,乃系乾隆朝极具代表性的贪官。虽然只是“举人”出身,但王亶望深谙封建官场的为官之道,惯用“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的升官办法。短短数年,王亶望从买来的“知县”起步,身历“知府”、“布政使”并最终由“甘肃巡抚”调任“浙江巡抚”。乾隆四十二年,乾隆朝真正的朝廷大佬——阿桂亲自

  • “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清朝皇室母子之间到底谁影响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代母凭子贵的代表人物,男生对女生说母凭子贵,母凭子贵43集电视剧

    “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这个问题,是身在其中的皇子和其生母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一心维护皇权统治,保证大清江山万世传承的帝王需要权衡和周旋的。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开始,清朝的历代帝王都对皇子的嫡出身份特别在乎,能够让嫡出的皇子继承皇位到了乾隆朝发展到了顶点,可是这个让清朝皇帝们期待、希望

  • 雍正王朝:关于孙嘉诚,雍正为何没听张廷玉的建议?帝王心术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孙嘉诚虽然为“清流派”领袖,但却和其他的清流官员大不相同,不做作、无私心,上一个心里装着朝廷、装着百姓的读书人,甚属难得。对于孙嘉诚的“闪亮登场”,雍正皇帝对其予以了极为清晰的评价:“你个六品小吏,你懂什么?先是和本部堂官厮打,现在居然敢顶撞总理王大臣,非礼犯上、放肆已极。念在你年轻,孟浪无知,为的

  • 8亿两白银?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是被谁杀,和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历史上的和珅为什么被杀

    从一个没落的满洲贵族家庭走出的和珅,在乾隆皇帝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下,仕途顺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乾隆皇帝禅位以后,和珅借助乾隆皇帝不放大权的机会,权势更盛,甚至被称为“二皇帝”。正史中的和珅机敏灵巧、才智过人、善于溜须逢迎,他之所以能在仕途步步高升,得益于乾隆皇帝的

  • 清朝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人口从7千万到4亿,清朝人口是怎么增长到四亿的,清朝人口发展快的原因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在进入农耕时代之后,人口数量成为一个国家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通过一些史书资料不难发现,在商朝时期,当时就已经实施了人口户籍登记。最早记录人口数量的书籍是《汉书》,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人口数量信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历代出现的正史《地理篇》都会有大量关于人

  • 乾隆殿试出一奇题,一进士脱口而出,皇帝:状元你没戏,探花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在古代进士比探花大吗,乾隆进士一览表,淳熙八年探花进士名单

    然而,世界对帝国主义考试制度的主张不同。从小规模编纂的角度看,帝国主义考试制度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最终,贫穷家庭的孩子有办法做官,以防止贵族垄断。古代选举的时候,先不说天赋,外貌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说是看脸的时代。所以很多秀才被忽视了,三国时代有一个智谋家,才能不失去诸葛亮,但因为长时间的丑恶

  • “四大贝勒”,皇太极真是笑到最后的人吗?并不见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在“三大贝勒”的拥护下,继位为汗。皇太极继位以后,继续沿用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执政方针,与“三大贝勒”共同面南而坐,共同接受诸王贝勒、朝中大臣的跪拜。当时,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后金政权大汗,朝政大权并未完全掌握。而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为了集

  • 嘉庆扳倒和珅,果真是为了8亿两白银?那你可小瞧嘉庆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晚年对和珅的评价,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要扳倒和珅,嘉庆帝扳倒和珅的原因

    在乾隆太上皇驾崩仅10天以后,嘉庆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乾隆皇帝禅位以后,权势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权臣和珅,牢牢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大清王朝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做法,在后世看来,多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予以解释。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执政期间,达到鼎盛状态不假;但乾

  • 80年代考古队打开光绪棺椁,看到光绪双手的秘密,顿时都兴奋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光绪皇帝离奇驾崩,后世对这个谜有很多说法,但大部分人认为慈禧太后用药毒死光绪皇帝的主张是偏向的,希望光绪皇帝死在自己面前。此后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光绪皇帝的签名实际上是死于毒药,但不知道是不是慈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基本上在同一天举行了葬礼。这位元帅的帽子到了阴间,还在同行。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