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谜底揭晓?深受楚顷襄王重用的屈原为何被发配?又去了哪里呢?

谜底揭晓?深受楚顷襄王重用的屈原为何被发配?又去了哪里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63 更新时间:2024/1/22 18:30:46

[var1]

屈原听到这消息,悲愤交加。他既对楚怀昏庸无能、被囚而死感到悲痛,又对秦王奸诈凶狠、背信弃义感到愤慨。他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写了《招魂》-诗。

正当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的时候,楚国立了太子横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这位楚王同他父亲差不多,也是个糊涂虫。他上台以后,就让子兰取代昭睢,当了令尹,同子兰、靳尚这班人打得火热,整天在宫中吃喝玩乐,根本不过问国家大事。秦军人侵,杀了楚军五万人,夺去了十五座城池,他也不放在心上。屈原看朝廷这样腐败,国家的命运越来越危急,不由得忧心如焚。但是,他仍旧把希望寄托在国君身上,希望顷襄王有朝一日能够醒悟过来。于是他接连写了几封奏章,劝顷襄王改弦易辙,起用贤人,斥退奸臣,革新内政,抓紧练兵,以图报仇雪耻。这些奏章落到子兰手里。子兰大动肝火,恨不得杀了屈原才称心。可是屈原声望挺高,子兰怕引起公愤,不敢轻易下手。于是他又使出阴谋陷害的手段,派靳尚到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靳尚对顷襄王说:“屈原这个人可实在狂妄得很啊,先王在位的时候,他就不把先王放在眼里;如今,他又以老臣自居,近来居然上书来教训您。背地里他说得更放肆了,说子兰不主张讨伐秦国,是不忠;说大王不为先王报仇,是不孝。大王是雄才大略的君主,能让他这样行蔑吗?”顷襄王越听越气,把手一挥,下令立即撤掉屈原三阊大夫的官职,把他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楚国的边疆地方去。

[var1]

楚国的南疆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一带的地方当时那儿还很荒凉。屈原在流放中,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仍旧时刻关怀着楚国的命运,牵挂着楚王,希望顷襄王召他回国都,以便挽救国家的命运。然而,一年一年过去了,没有要他回朝廷的消息。屈原内心的悲愤是难以形容的。

多年的流放,精神上、生活上的折磨,使屈原的头发由黑变白,身中体由强变弱。他脸色憔悴,行动迟缓,已经变成一个干瘦的老人了。但是,他的爱国热忱还是那样强烈,追求真理的意志仍旧是那样坚强。他不肯邪恶势力屈服,决心保持他那高尚的品格。一天,他在河边散步,边走边吟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一个渔夫认出了他,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怎么落到这步田地啊?”屈原说:“天下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干净;众人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所以被流放到这儿来了。”渔夫又问:“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不然,也不会弄成这个样子啊!”屈原叹口气说:“人身上衣服干干净净的,谁肯到污泥里染上一身泥呢?我情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也不愿跟那些奸臣一起糟践楚国!”

[var1]

在流放中,屈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人民群众。他看到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非常悲惨,对他们深表同情。群众也很爱戴他。他同人民群众同欢乐,共患难,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他写出了更多更好的诗歌。《九歌》《九章》等光辉诗篇,大部分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1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郢都,毁坏了楚国先王的陵墓。楚顷襄王逃到陈城(今河南省淮阳县),楚国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屈原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楚国快要灭亡了,伤心哭了起来。他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不愿看到老百姓受秦国的残害和欺压,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抱了块大石头,投进汨罗江中(今湖南省东北部,湘江的支流)自杀了。这年他六十二岁。

[var1]

当地的老百姓听到这个噩耗,都很悲痛,争先恐后地来打捞屈原的尸体。也不知来了多少船,打捞了多少的时间,结果都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还有人怕江里的蛟龙抢吃这种食物,又在苇叶外系上彩线,吓唬蛟龙,保证屈原能够享用。这种食物就是粽子。这种悼念活动一年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直到现在,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赛龙船,家家户户包粽子,有的人家还用彩线缠个粽子形状的物件,挂在女孩子脖子上避邪。据说,这些活动都跟屈原有关呢。

更多文章

  • 只要商鞅在永,秦国就永远的赢驷的位置,秦皇见识了苍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大秦帝国第一部商鞅

    确实是秦国之所以能够灭亡,不仅仅是秦始焕灭六国,实现天下大业的宏伟计划。统一,也是秦国君主与秦国结盟的结果。秦孝公时期,以大臣商鞅为首的拉卡提改革。秦国的实力平平,其中一个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描述,但与真实相比呃情况,变法前的秦国商鞅,很穷很落后。商鞅变法之前,历史上秦国的真实情况如何?殷周时期

  • 008玩命作死的曹操与给他玩命擦屁屁的老爹曹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77年,宦官联名举荐,夸小曹工作认真,能力突出,不升职天理不容,然后把曹操调任顿丘当县长,把这个瘟神给整走了,大家又可以出来活动了。在顿丘当县长期间,史料没有任何记载,不过《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准备集结大军去小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走之前和曹植说,儿啊,想当年我在当顿丘现在的时候是23岁,你今

  • 秦末楚汉为何如此好看?因为六国豪杰都自有精彩,并非主角的陪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楚汉鸿沟全景图,楚汉80集陈道明,秦末楚汉争霸谁最厉害

    【楚河汉界系列09】呈上,我主页上视频和图文合集都有哦~上一篇我们讲到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虽然他们只坚持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在这短短时间内,陈胜的种种安排却深刻地影响着秦末局势的发展。这一篇我们就从六国的视角,来看一看秦末这几年,涌现出多少的英雄豪杰。一、赵国---脱离陈胜单干赵国能够复国,得益

  • 儒家圣君何在-王莽揭秘(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莽儒家,王莽与赵飞燕,王莽诡异事件

    西汉外戚崛起逻辑——王莽揭秘(一)汉初诸子百家学派思想之变迁——王莽揭秘(二)西汉儒家进阶之路——王莽揭秘(三)儒家站上天平的一端——王莽揭秘(四)十、“汉道”余威,儒家碰壁第一位儒家天子汉宣帝临终时,给儿子汉元帝留下辅政班底如下:外戚乐陵侯史高(宣帝表叔)为大司马,就是之前的太尉,掌握军权;丞相于

  • 四面皆敌的赵国,后期唯一可以硬扛强秦的国家,赵雍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戏剧的前几集,主要看到秦国是如何打击魏、韩两国的。因为,这两国离得近,而且各自占据了全部的豫西通道,所以成为了秦国东出的首要打击目标。随着各国君主的一代不如一代,都无法直接与秦国抗衡。[var1]不过,三晋还是有个争气的后人的。赵国成为中原最后的门面,扛起了中原抵抗强秦的最后一百年,因为此时赵国有个

  • 汉末三国时正一系师张鲁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天师道前三代张陵、张衡、张鲁被后世分别尊称祖天师、嗣天师、系天师。其中,系天师张鲁,汉末三国时期雄据汉中三十年,并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政教合一制度。张鲁还是天师道的实际开拓者,在他手中,天师道从巴蜀走向华北,进而在全国开花结果,道教因此成为与儒教、佛教并列的中国三大教之一。正一系师张鲁剧照一

  • 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探究晋国的军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军功等级一览表,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多强,秦国军功制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周天子政权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伺机而动,以期成就一番霸业。若想在诸侯列国中脱颖而出,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非常重要,而军队制度是增强军队实力的关键。秦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农战”结合的方式,对军队制度的调整。作为春秋国际社会上的大国之一,晋国的军

  • 曹操一向疑心重,司马懿手握大权,为何曹操一直没有动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司马懿献计曹操攻荆州,曹操压制司马懿

    公元216年,曹操称魏王,尽管曹操是此时的实际掌权者,但他始终并没有逾越自己的本分,直至去世也没有取代汉献帝,名义上始终是汉朝的臣子。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曹丕并没有按捺自己的野心,直接废汉称帝,并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之后又经过曹睿、曹芳两代君主,曹魏的气数日渐微弱,司马家族趁势崛起。公元266年,司

  • 战国法家思想论说(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针对当时一些学者批判法家暴虐不仁的指责,韩非解释说:“愚人不知,顾以为暴,愚者固欲治而恶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其所以危者。何以知之?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在法家看来,轻赏重罚或轻罪重罚,是为了社会安定,

  • 楚汉之争,两军大战于汉中,刘邦为何能在汉中之战中一举击败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灭秦后的项羽集团,拥兵四十万,雄踞天下,号令诸侯,而刘邦集团拥兵千万,却在被封汉王之后,兵力削减至十万。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刘邦集团通过由劣变优,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弱胜强,消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在楚汉之争中,汉中之战尤为著名,刘邦在关中为何能一举打败项羽?一、刘邦活用汉中之地,项羽定都失败。时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