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三国时正一系师张鲁的传奇人生

汉末三国时正一系师张鲁的传奇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4/2/8 4:14:59

天师道前三代张陵、张衡张鲁被后世分别尊称祖天师、嗣天师、系天师。其中,系天师张鲁,汉末三国时期雄据汉中三十年,并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政教合一制度。张鲁还是天师道的实际开拓者,在他手中,天师道从巴蜀走向华北,进而在全国开花结果,道教因此成为与儒教、佛教并列的中国三大教之一。

正一系师张鲁剧照

一、闻道鹤鸣

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文化鼎盛,儒学上承两汉下唐宋,道门兴起,佛教东渐,中国儒道释三教鼎立的局面实开创于此时。

祖天师张陵,本是东汉太学生。他年轻时博览群书,穷通五经,曾任江州令。

汉顺帝时,张陵入蜀中鹤鸣山修道,撰道书二十四篇,创正一威盟道,简称正一道。入其道者,需缴米五斗,故又称五斗米道。又因其自号天师,故教派又名天师道。张陵因创天师道,也被后世尊称张道陵

张天师画像

张陵所创天师道,以宗教思想解读《道德经》,以《太平洞极经》为经典,奉老子为教祖并尊为太上老君。他还以鹤鸣山为圆心,设二十四治,对教众进行管理。

张陵羽化后,其子张衡(不是发明候风地动仪的那个张衡)继其衣钵。张衡登仙,子张鲁继为教主。

从此开启了张鲁三十年汉中割据的历史。

二、雄居汉中

系天师张鲁,字公祺。

张家因与益州牧刘焉家族交好,刘焉在蜀中站稳脚跟后,即以张鲁为督义司马、以张修为别部司马,共击北面的汉中太守苏固。夺得汉中后,张鲁袭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斜谷道,阻断与关中的交通,成为益州北部屏藩。

刘焉去世后,刘璋继掌益州,因张鲁不听调谴,便进取汉中,但屡被张鲁所破。张鲁遂脱离益州,割据汉中,并在此以天师道教化百姓。

刘璋剧照

张鲁治汉中,有明显的政教合一色彩。其自号为师君,前来学道者,初名鬼卒;受道已久者,称为祭酒。其治下之民,都被教以诚信不欺,百姓生病的,先进行自我反省,看是否有过错,然后以手书病人姓名,上告天地水三官赦宥。各祭酒在各据点设义舍,在义舍内放置义米、义肉,行路之人饥饿者可自行免费取食。但取食要量肚而取,如有胆敢过多取用的,恶鬼就会致其生病。如果百姓罪者,小过可以以修路相抵,大过可以原谅三次,之后再依律治刑。

张鲁在汉中,不置官吏,都以教中祭酒治理百姓。张鲁治汉中,以宽为要。这就在汉末乱世,建立一方安静祥和的乌托邦。因此,张鲁治理三十年,史书称“民夷便乐之”。

当时,曹操一心在华北争雄,无力顾及汉中,遂以朝廷名义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

三、听天归曹

建安二十年(215年),平定北方的曹操率军从散关出武都征讨汉中。

曹操剧照

曹军到达阳平关,张鲁欲以汉中降曹,但其弟张卫不肯,率数万人据关坚守。曹操果然久攻不下,而且士卒伤亡很多,于是有了退兵的打算。

但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时在前军的夏侯惇、许褚部,夜晚呼喝兵士撤退,不想竟然迷了路,而且稀里糊涂走进了山上张卫的营寨。张卫军夜里忽然听得一阵喧哗,以为敌军夜袭,一时作鸟兽散。辛毗刘晔当时在后军,听得前军吵闹,也是一惊,继而听前军报告已经取胜了,感觉不可能。后来夏侯惇也来报告,大家才相信是真的。

张鲁一看,这是天要我降啊,于是再次想称表纳降。手下阎圃却说:“投降也有投降的办法。如今我们因穷困所降,必不受重用。不如进行一番抗争再降,这样即使降了也会受到重视。”张鲁听从建议,率部从南山进入巴中。

阎圃游戏图

张鲁临行前,左右有提议将所有粮草、物品一并烧毁的,张鲁说:“我们本来就想归顺朝廷,只是暂时没能如愿罢了。我们今天撤退,只是为了避其锋锐,并无别的恶意。粮草、物品,都是国家所有,岂可以火焚之?”遂将仓库尽贴封条而走。

曹操进入汉中,对张鲁此举深表嘉许。又因张鲁本有归顺朝廷之意,就派人进山慰劳,张鲁于是率全家出山而降。

四、传教华北

张鲁归顺后,曹操以客礼待之,并拜其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五子及阎圃等,都封为列侯。

但老奸巨滑的曹操虽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却并不让张鲁真的“镇南”,而是让其远离汉中,将之带回邺城。为笼络张鲁,曹操还让自己儿子曹宇迎娶张鲁之女为妻,从此与天师家族结为一体。

与此同时,曹操还将汉中万余民众北迁长安及三辅地区。三辅原指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长安附近地区。北迁的张鲁及其民众,遂在华北地区开始传播天师道。

历代天师像

天师道后经历代高道改良、升华,至宋元时达到高峰,成为与全真道并列的道教两大教派之一。而张天师后裔后居江西龙虎山,并世受朝廷敕封,成为千年一系的天师家族。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名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探究晋国的军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军功等级一览表,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多强,秦国军功制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周天子政权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伺机而动,以期成就一番霸业。若想在诸侯列国中脱颖而出,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非常重要,而军队制度是增强军队实力的关键。秦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农战”结合的方式,对军队制度的调整。作为春秋国际社会上的大国之一,晋国的军

  • 曹操一向疑心重,司马懿手握大权,为何曹操一直没有动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司马懿献计曹操攻荆州,曹操压制司马懿

    公元216年,曹操称魏王,尽管曹操是此时的实际掌权者,但他始终并没有逾越自己的本分,直至去世也没有取代汉献帝,名义上始终是汉朝的臣子。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曹丕并没有按捺自己的野心,直接废汉称帝,并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之后又经过曹睿、曹芳两代君主,曹魏的气数日渐微弱,司马家族趁势崛起。公元266年,司

  • 战国法家思想论说(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针对当时一些学者批判法家暴虐不仁的指责,韩非解释说:“愚人不知,顾以为暴,愚者固欲治而恶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其所以危者。何以知之?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在法家看来,轻赏重罚或轻罪重罚,是为了社会安定,

  • 楚汉之争,两军大战于汉中,刘邦为何能在汉中之战中一举击败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灭秦后的项羽集团,拥兵四十万,雄踞天下,号令诸侯,而刘邦集团拥兵千万,却在被封汉王之后,兵力削减至十万。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刘邦集团通过由劣变优,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弱胜强,消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在楚汉之争中,汉中之战尤为著名,刘邦在关中为何能一举打败项羽?一、刘邦活用汉中之地,项羽定都失败。时人先

  • 不打淝水之战,苻坚能带领前秦和北魏一样结束十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394年,前秦最后的皇帝、苻坚族孙苻登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刻。在与后秦姚苌、姚兴父子两代枭雄的艰苦缠斗中,这位前秦氐族最后的捍卫者终于支撑不住,在与姚兴的山南之战中兵败被杀,而这,也正式宣告十六国最强大的前秦帝国的覆灭。[var1]前秦淝水之战后迅速陷入四分五裂,并最终被后秦、后燕等政权取

  • 张飞到底有多细心 他做的这两件事 诸葛孔明都不一定有他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飞一共娶几个老婆,张飞图片,诸葛亮赵云张飞

    什么,张飞也是这样的武将?大家对此肯定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毕竟张飞给我们的印象是五大三粗、脸色黝黑、神情吓人、性情刚毅之类的人,实际上这都是我们都张飞的误解。张飞作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一生多次带兵出击,在那个通讯方式效率不高的时代,在外领兵时常需要面对紧急情况,这都需要自我的决断。何以证明张飞心思缜

  • 楚国都城被攻陷,吴国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楚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十一月庚午日,吴、楚两军对阵于柏举,吴军夫概率其部先击楚军子常部,子常部兵卒溃逃,楚军乱,吴军大举进攻,大败楚军;楚将子常逃到郑国,史皇战死。 吴军追击楚军至清发,阖闾又大败楚军,此即清发之战。吴军穷追不舍,楚国左司马沈尹戌率北面方城来的援军阻击吴军,楚军又大败,沈尹戌遍体鳞伤,自知将死,又耻为俘虏

  • 十六国时期的低配刘备和简装徐庶,演绎了一场动人的君臣别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庶离开刘备其实是看透刘备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徐庶火烧新野

    (南凉王朝)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一带有一个割据政权,名字叫做南凉。南凉的都城,是在乐都。时过境迁,我们已经不能知道乐都的具体位置,我们只能大概知道,乐都是在今天的青海省境内。南凉虽小,但极盛时也有据有甘肃西部和宁夏的一部分,在西北,那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南凉的开国皇帝,叫做秃发乌孤,是个地地道道的鲜

  • 秦始皇追求一生的长生不老药,其实是一种水果,相信你也吃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了长生,广招术士,目的就是为了研制出仙丹,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想着如何才能做一名术士,其中有一位叫作徐福的人,他认为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就大胆的求见秦始皇,并且表示自己知道在海外仙岛上,有仙药的存在。秦始皇听完徐福的介绍后,心中认为很有道理,因为古时候人认为,神仙确实住在海外仙山之上,于是就

  • 龙飞说白话《资治通鉴》之四十九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赢政大喜,穿上君臣朝会时的礼服,召集百官安排九宾大礼迎见荆轲。[var1]荆轲手捧地图进献给秦王,图卷全部展开,匕首出现,荆轲乘势抓住秦王袍袖,举匕首刺向秦王的胸膛。但是未等荆轲近身,秦王蠃政已惊恐地一跃而起,挣断袍袖。轲随即追逐秦王而绕柱奔跑。事发仓猝,群臣惊呆,顿时常态。秦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