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后期为何无法实现复兴?三大疑难杂症困扰着帝国

唐朝后期为何无法实现复兴?三大疑难杂症困扰着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6 更新时间:2024/4/9 16:14:03

一,藩镇割据

唐朝藩镇之祸,并非起于安史之乱。在唐玄宗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防范突厥、回鹘、吐蕃、契丹等民族的侵犯,唐玄宗在北方边疆设置了八镇,这些军镇就是后来藩镇的来源。唐玄宗还放纵军镇节度使的坐大,使其拥有地方的财政、行政、军事大权,甚至重用藩降,使其难以节制。

天宝十节度使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一位来自于西域的粟特人,他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唐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也就必须重用其他节度使,并在全国设更多节度使,让藩镇来平定藩镇,显然是不可能彻底的。

762年,史朝义自杀,而原本的河北藩镇诸将纷纷投降唐朝,安史之乱终于算是平定。当时的唐朝主帅卜固怀恩(铁勒人)担心河北藩镇被废除后,自己也将被削弱,于是就提议保留河北藩镇。唐朝经过大乱,再也不想大动干戈,于是也选择了妥协。此后,唐朝又封范阳、成德、魏博三个节度使,合称“河北三镇”,另外还有昭义节度使,应该算是河北四镇。

河北四镇,各有精兵四万,他们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甚至公然与朝廷为敌,割据一方。为了防范河北四镇,唐朝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藩镇,于是全国各地的藩镇都坐大了,史称:“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建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宗、唐德宗期间,唐朝还要应对吐蕃、回鹘的威胁,只能对藩镇采取妥协的政策。唐宪宗时期,通过战争消灭了一些藩镇,中央集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唐武宗、唐宣宗时期,大部分的藩镇还能听命于诸侯,但河北四镇却一直和朝廷作对。唐朝农民起义后,藩镇势力进一步扩张,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瓦解。

二,宦官专权

和藩镇割据一样,唐朝的宦官专权起源于唐玄宗时期。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都对宦官进行了有效的限制,唐玄宗上台后,宦官数量从一千多人增加到了三千多人,宦官的地位也大大提高。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宦官有高力士,他权倾朝野,宇文融、李林甫、盖嘉运、韦坚、杨矜慎、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将相都是通过高力士的推荐而被重用的。

唐肃宗继位后,又重用宦官李辅国,使之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实际上掌握了元帅府的兵马。收复了长安后,李辅国又“专掌禁兵”,甚至宰相百司的奏章都交给李辅国关白、承旨,如此宦官的权势就逐渐不可控制了。

唐肃宗时期另一位重要宦官是鱼朝恩。758年,鱼朝恩担任了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以节制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的军队。鱼朝恩多次以谗言陷害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也利用手中的大权随意改变作战计划,导致了洛阳邙之战的失败。759年,因为鱼朝恩的陷害,郭子仪被罢免职务。直到762年,由于战争形势恶化,唐肃宗才不得不重新用郭子仪。

762年,唐肃宗去世,李辅国发动政变,收捕越王係,幽张皇后,拥立太子即帝位,是为代宗。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权力过大,一度担任司空和中书令等职位。唐代宗担心自己位置不保,于是利用程元振杀了李辅国。此后,程元振和鱼朝恩两大宦官几乎控制了朝政。

763年,吐蕃入侵,程元振隐秘军情,导致长安被攻陷。唐代宗在多方的压力下废黜了程元振。770年,唐代宗又杀鱼朝恩,唐朝的宦官势力终于得到了抑制。但是,宦官一直掌握着禁军的指挥权。唐顺宗时期,二王、八司马发动的“永贞革新”,就因为宦官刘贞亮的政变而失败。

唐宪宗去世后,宦官又乘机掌权。822年,唐穆宗得病,宦官内枢密使王守澄“专制国事,势倾中外”。后来宦官刘克明又参与杀唐敬宗的事件。至此以后,唐朝的君主基本被宦官控制,史称“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835年,唐文宗不甘被宦官控制,于是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但是遭到了宦官的反击,各大谋臣遭到杀害,史称“甘露之变”,此后唐帝就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三,土地兼并、财政问题

唐朝前期,在北方推广了均田制,推行租庸调制,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使得社会稳定,为盛世创造了条件。但是很快,均田制就因为土地兼并而无法实行。唐玄宗初期重新颁布了均田令,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

均田制被破坏的一大表现就是农民授田严重不足,原本每家每户需要授田120亩,不过绝大部分都没有足额,有的甚至只有10亩、5亩。农户授田不足,但必须按照120亩的足额来缴纳赋税,这无疑是加重了社会矛盾。在开元年间,整个社会比较稳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到了天宝年间,隐秘其中的社会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唐朝的曲辕犁

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关东地区又被藩镇控制,整个国家面临空前严重的财政危机。还好的是江南地区还能够为长安输血,韩愈曾说:“当今赋出天下,而东南居十九”。从江南到长安需要经过运河,藩镇又往往拦截粮道,引发长安的粮食危机。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重用刘晏。刘晏改革榷盐法,推行“官商分利”,调动民间商人力量来经营盐业,使得江淮盐利收入从不过四十万缗增加到了六百余万缗。刘晏又加强对漕运的管理,在运河两岸驻扎军队,保障江南的赋税、粮食能够运往关中。刘晏的改革让唐朝勉强渡过了财政危机。

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统一了各项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征收赋税的多少主要由土地、财产的数量来决定。两税法的颁布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这也变相承认了土地兼并的结果,反过来又加速了土地兼并。同时,后来政府又在两税法之外增加新的税种,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土地兼并、赋税增加,导致社会矛盾加重,特别是江南一带更为严重。859年,浙江一带爆发了裘甫起义,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在唐朝之前,中国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于北方地区,而唐朝的农民起义却基本活动南方,说明唐朝对东南地区的剥削是十分严重的。最终农民起义在884年被平定,但唐朝已经名存实亡。此后,地方藩镇直接称王,五代十国已经开始。907年,朱温称帝,唐朝也就是正式结束了。

结语

综上所述,唐朝后期的藩镇问题、宦官问题、经济问题成为了帝国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因为这三大问题的存在,使得唐朝后期始终无法走向复兴。不过唐朝的历史却给北宋提供了很好的教训。北宋建立后,致力于根除藩镇势力,加强集权。从此之后,中国就几乎没有出现过藩镇割据的现象。北宋也加强对宦官的控制,使得北宋成为了少数没有宦官专权的时代。为了保证帝国的财政收入,北宋直接将都城定于运河枢纽的开封,以免被地方掌控。当然,北宋的政策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这还需要后代来继续变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金之间的川陕之战,如何改变了南宋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壹金军南侵与伪齐政权的置废金朝原本想在消灭赵宋政权后,扶植傀儡政权统治汉族地区。但两次南侵俘赵构不获,金朝便于1030年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扶植了齐国傀儡政权作为金宋之间的屏障,以齐国对付南宋。《百家讲坛》截图 伪齐皇帝刘豫刘豫于元符年间(1098—1100)考中进士,建炎二年(1128)出知济南

  • 唐玄宗给了她半生的富贵恩宠,却不知感恩,反而意图颠覆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出身比较好,这也是她为什么能够接近这些皇室成员的原因,但是她一生的幸运或者说是不幸就是被唐玄宗看中。但是,唐玄宗最喜欢的一个妃子去世了,然后终日郁郁寡欢,高力士看到后,就想了个主意。他就是让唐玄宗偶然看到杨玉环,然后就会忘却这些事,可以及时地恢复出来,结果唐玄宗就此沉迷下去,想尽办法把杨玉环给

  • “斯人”还是“是人”,用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古籍记录告诉你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笔者记得十分清楚,上学时语文课本所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出自《孟子》一书卷十二《告子》下篇,其内容肯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个不知道背了多少次,答了多少题,记忆肯定不会出错。相信与我有相同经历的小伙伴大有人在。所以,笔者有点疑惑,为啥会争论这个问题?为啥变成了“是人”?不一直都是“斯人”

  • 西南增兵,北部失守:明英宗仓促间决议亲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正统十三年(1448)春,朝廷上下沉醉在征伐麓川大捷的气氛中,大概没有人还记得刘球八年前的预言:“麓川荒远偏隅,即叛服不足为中国轻。而脱欢、也先并吞诸部,侵扰边境,议者释豺狼攻犬豕,舍门庭之近,图边徼之远,非计之患上也。”刘球不幸言中,就在明帝国一次次向西南增兵的这些年,北部瓦剌部的枭雄也先乘势崛

  • 唐朝兵部尚书回府却不进家门,宰相大惊:他必起兵反叛!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同时,他积极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策划,是李世民登基的重要帮手,但是,这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初唐名将,最后竟然卷入了谋反事件,最终被处死,家人也流放岭南。“玄武门之变”的功臣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本为隋朝重臣,在隋炀帝被杀之后,威逼隋炀帝之孙杨侑禅位,建立了唐朝。在这场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李渊的几个

  • 明英宗亲征时,明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统帅必胜的意志多么坚强,能否打赢一场战争,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军队。军队的多寡也往往是打一场仗的底气所在。那么明英宗亲征时,明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亲征军队人数多达50万人,而也先的瓦剌军队仅有2万,土木堡一役,瓦剌以2万破明军50万,堪称以少胜多的奇迹。不过奇怪的是,在《英宗实录

  • 唐朝一晚婚女子,44岁才出嫁,后来生下千古女帝,成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30多岁当爷爷奶奶不在话下,因为当时普遍结婚年龄都很小,女子一般15岁左右就嫁了,有一些朝代还可以更早。可就是在结婚普遍较早,女子结婚更早的古代,有一女子硬生生44岁才出嫁,还生了千古一帝武则天,活得潇洒,成为一个传奇。独立的晚婚女性荣国夫人杨氏44岁才结婚的杨氏在古代来说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

  • 唐朝21位皇帝,没有一个是正常登上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唐高祖李渊,造反立国李渊2、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兄杀弟,逼迫李渊退位,当的皇帝,当皇帝后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孙子。李世民3、唐高宗李治,排行老九,要不是前面的太子李承乾,老四李泰,老六李恪争皇位都被株连,能轮到老九当皇帝吗?李治4、唐中宗李显,武则天扶持,武则天废黜。后又当皇帝,

  • 没有预料过的大败:明朝命运的巨大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自宣德年间以来,卫所军士逃亡现象严重,即使是京营也出现严重缺额。据《宣宗实录》记载,宣德五年(1430)十二月,成国公朱勇曾说:“旧时五军每军步骑二万人,后调大同等地备御,今五军总有五万七千余人,而神机诸营比旧亦少。”按每军2万人算,五军营满额10万人,而宣德五年只剩下5.7万人,近乎缺额一半。针

  • 明朝在边防线上设立那么多重镇,为什么仍然不能高枕无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弥补京城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绵延万里的边防线上,明朝不得不仰赖辽东(今辽宁辽阳)、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今宁夏银川)、甘肃(今甘肃张掖)、蓟州(今河北蓟县)、偏关(今山西太原)、固原(今宁夏固原)等九个重镇(“九边”),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