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李隆基不仅高寿 还是罕见的五世同堂 见过至少七代人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高寿 还是罕见的五世同堂 见过至少七代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2/7 16:35:03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先天元年(712年)即位,天宝十五年(765年)退位称太上皇,是唐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李隆基是唐睿宗第三子,在唐代帝王中,前期大有作为,重用姚崇、宋璟等正直之臣,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

在位后期逐渐懒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臣,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得大唐日渐衰落。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父皇李隆基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李隆基病逝于神龙殿,享年七十八岁。

唐代帝王寿命都很短,除了活到了八十二岁的武则天,最长寿的皇帝非唐玄宗李隆基莫属。

李隆基在位的时候,中国帝王史上出现了五世同堂、且五世都当了皇帝的罕见奇事。

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是唐肃宗李亨,李亨的儿子是唐代宗李豫,李豫的儿子是唐德宗李适,李适的儿子是唐顺宗李诵。

李隆基的四世孙是唐顺宗李诵。

李诵出生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这一年,太上皇李隆基还活着,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了,次年才病逝。

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五代人是否在一起聚会过,但是理论上讲,大约一年时间内,他们家存在五代人欢聚一堂的机会。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唐高宗已经去世,父亲唐睿宗李旦已经当了一年的傀儡皇帝。

而实际主宰江山的是他的祖母武则天,算上祖母和父亲,李隆基至少见过七代人,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船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南海1号”仿古船。图据新华社客户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崔勇受访者供图“南海1号”出水文物。受访者供图南宋,泉州。一艘满载精美瓷器、纸张、铁器、漆器、金银、麝香等货物的商船,从泉州港出发。它的目标是经印尼、印度,通往阿拉伯地区,再从当地运回香料、药材、犀角、珠玉等。但当船驶到广东台山、阳江海域

  •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武则天立即下令斩杀,拆解后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实现“皇帝梦”,武则天着手与文官对抗,裴炎是武则天登顶之路的敲门砖。据说宰相裴炎在柳州与司马密谋,裴炎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青鹅”二字。武则天一看,直接下令杀了裴炎。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下令处死裴炎呢?“青鹅”二字又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帮助武则天,废除中宗。唐高宗死后,公元683年,李显成为皇帝

  • 大唐战神李靖,大器晚成,李渊两次想杀了他,幸得贵人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300年的历史中,留下盛名的名将很多,比如李靖、徐世勣、哥舒翰、郭子仪、薛仁贵等。唐朝第一名将李靖虽然战功赫赫,却是大器晚成,在起步初期并没那么顺利遭遇了不少坎坷。在唐高祖李渊的手上,他差点死了两回,幸运的是每次都得贵人相助得以保存性命。具体是怎么回事呢?长安被俘——李世民求情公元617年唐高

  •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王牌军队,朱允炆为何到死都没让他们出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建文帝登基之时,各地藩王的权势已经变得尤为强大,其中以皇四子与十四子最为势大:燕王朱棣拥兵十万,更有“节制沿边士马”之权;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些都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的统治。因此,建文帝即位之后

  • 在唐朝时期,巡视人员和内容的变化,具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巡视官员权力授予的变化巡视官员被皇帝授命巡视地方,实质是皇权的延伸。皇权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所有权力的来源。因此使臣出巡时权力很大,但是唐前期巡视官员的权力还是有一定限制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巡视官员的权力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君主权威的衰弱,进而

  • 朱元璋“鞋拔子”脸是如何演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读明史的大都见过明太祖朱元璋一张极富特色的画像——即所谓“鞋拔子脸”。其实,世间流传的“朱元璋” 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按照自己的观念、想象和需要集体创造出来的。朱元璋存世画像有正像与异相,或称真容与疑像之别。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相貌,对其发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郭子兴传》记子兴据濠

  • 唐玄宗要是少活十年,他的功绩在历史上有几个帝王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昏庸的统治为宦官掌权打下基础可是老话说得好啊,月满则亏,刚极则折,晚年的唐玄宗变得昏庸无能,朝内宠信杨国忠,导致杨国忠大权在握,排除异己打压忠良,朝外信任胡人将领安禄山,更是开创了将大唐拉入深渊的节度使制度,自此,唐朝的统治就慢慢的失去了控制,安禄山史思明更是仗着军权便利和唐玄宗的信任大肆招兵

  • 风流犹拍古人肩——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浅谈(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4、“禅悦”之风 彼时是禅宗盛行的时候,禅宗自唐朝的兴盛,延续至宋代已是蔚为大观。黄庭坚是临济宗黄龙派祖心禅师的入室弟子,祖心“将入灭,命门人黄太史庭坚主后事”。作为临济宗黄龙派的传衣钵者,《五灯会元》专门为其立传。 黄庭坚在《与胡少汲书》中说:“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

  • 唐玄宗与太平公主:从合作到决裂(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俩人的争斗已经从以前的相互打压上升到了动刀子的程度,可以说已经是你死我活了。面对这个局面,太平公主准备放大招了。她的第一招打向了军队。前面提到过,张暐当时是羽林军的将领,结果因为政变差点被杀头。禁军的其他将领看到这个形势,好家伙,公主的权势已经远远超过了皇帝陛下了,虽然李隆基现在是皇帝,但是前面武则

  • 风流犹拍古人肩——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浅谈(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四)五十岁之变:北宋党争与被贬入蜀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黄庭坚虚岁五十岁,作为“旧党”的中坚分子,以编修《神宗实录》诋毁朝政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这里面就讲到了北宋党争,北宋党争在元祐年间达到极致,所以后来就经常用元祐党争作为代表,实际上北宋党争远不止如此。这个党争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