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尉迟恭面黑如炭,李世民经常亲密地喊他“老黑”。自从归降于唐后,尉迟恭就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前前后后一共救了李世民三次,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对尉迟恭非常信任。
然而,习惯了在战场上直来直往的尉迟恭,在朝堂上却并不习惯。
尉迟恭十分耿直,性格粗旷,为人不够圆滑不说,还自负功高,不将其他文臣放在眼里。
就连声名显赫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他也会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过失,常常把大家整得很没面子。
无奈之下,李世民将尉迟恭调到地方上做官,一方面是为了朝堂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尉迟恭的保护。
但是李世民咋也没想到,尉迟恭偶尔回一趟京城,也能够惹出事来。
632年,李世民大摆宴席,尉迟恭也回京赴宴。但是在入席时,他发现竟然有人的座位在他之上!这让他非常不高兴:我为国家出生入死,换来这赫赫战功!他们有什么资格比我的位置还要靠前?
坐在尉迟恭下位的任城王李道宗见状,连忙上前去拉架,谁知道,气头上的尉迟恭也不看来人是谁,一拳就招呼上了!
这下可好,李世民的堂兄弟李道宗竟被他打得差点瞎掉,太医院全力医治一个多月,李道宗才能勉强看清东西。
这件事把李世民气得不行,他严厉地对尉迟恭说:“当年汉高祖手下的功臣,几乎没有保全的,我时常觉得,韩信、彭越的下场都是怪汉高祖没有容人之量!可如今,你当了官,我才明白,他们的结局并不怪高祖,治国就是要赏罚分明才对!”
听完这席话,尉迟恭惊出一身冷汗,好在他还没粗枝大叶到听不懂话的地步,他明白,这是皇帝在敲打他。
从那以后,尉迟恭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风波再起,朝中盛传尉迟恭打算谋反。
谣言来势汹汹,无奈,李世民只能召尉迟恭进宫面圣,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李世民见到他就问:“听说你打算谋反?”
尉迟恭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会怀疑自己,他二话不说,就把上衣脱下,指着自己的满身伤痕道:“对!我就是打算谋反!皇上您看看我这一身的伤,可是随您四处征战留下来的!如今天下安定,你就要怀疑我谋反了吗?”
看着尉迟恭的伤疤,李世民想起以前一起杀敌的景象,不由失声痛哭起来,心里非常内疚。于是,他又将尉迟恭调回京城工作。
可事情并没有过去,回京不久,李世民再次召见尉迟恭,闲聊中,他和尉迟恭说起自己的女儿。
“你随朕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忠心耿耿,战功累累,朕一直没有赏赐你什么,如今公主刚满16,花一样的年纪,朕将公主赐予你为妻如何?”
尉迟恭再迟钝也隐约觉得这事不对,自己已然55岁,李世民此时才41岁,这这这,难道要给比自己还小的天子做女婿?尉迟恭凭直觉果断拒绝:“糟糠之妻不下堂,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事后,尉迟恭左想右想,终于琢磨出来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并不是真的想把公主嫁给自己,而是在提醒自己年龄大了,又是名武将,现在天下太平,是时候退场了!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再结合不久之前的大殿质问,尉迟恭毫不犹豫地进宫请辞,告老还乡,李世民也一口应允。
离开朝堂的尉迟恭,终日游山玩水,不再过问朝堂的任何事情,在人生的最后16年,过的是潇洒惬意。
回头想想,李世民确实是用心良苦。
尉迟恭脾气暴躁,性格直爽,经常得罪大臣,李世民想要保全他,只有让他远离朝堂,才能减少犯错的几率。
好在,尉迟恭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二人一个得以善终,一个博得美名,最终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