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带明代洪武纪年款的官窑瓷器实物。从传世器物和出土实物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风格,但已有逐渐摆脱元代壮硕的趋势,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著称于世的永乐瓷器雏形。
洪武青花常见的器型有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青花纹饰线条粗疏豪放,装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变化不大,但趋向多留白。 从纹样细节来看:
1.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为明显;
2.牡丹叶子不如元代的肥硕,不见元代大花大叶的风格;
3.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多呈螺丝状,而元代一般为葫芦形;
4.菊花纹呈扁圆形,其花芯往往以方格纹表现;
5.元青花龙纹绝少五爪,而洪武官窑几乎全为五爪;
6.蕉叶纹中茎留白和回纹两两相连,皆与元代不同,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 青花花卉纹盘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明洪武 青花花卉纹盘 局部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 青花番莲玉壶春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 青花番莲玉壶春瓶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 青花番莲玉壶春瓶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大碗 局部
199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明代永乐官窑青花瓷鉴定入门笔记
明代永乐朝的青花瓷一改元代的厚重雄健而趋于清新流丽,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典雅。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所追捧。
永乐官窑青花此使用的青料是进口苏麻离青料,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明显。苏麻离青料富发散性,烧成后的青花瓷纹饰蓝中闪黑,深入肌里,生动灵活,不露丝毫笔痕,有如纸上泼墨,颇有画意。
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结晶斑,图案以花卉、瓜果等植物类为主,最常见到的是缠枝花卉、折枝花卉及花果,人物、虫鸟、龙凤图案较少,扁菊纹到了这一时期基本消失。从传世和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永乐青花瓷盘大都以花卉做装饰题材,以花鸟作装饰题材者极为罕见。纹饰大多比较疏朗,描绘更为细腻,注重留白。
明永乐 青花开光折枝花果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烛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葡萄纹折沿盘
苏州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葡萄纹折沿盘 局部
苏州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盘
南京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
天津博物馆藏
明代宣德官窑青花瓷鉴定入门笔记
一、造型
宣德瓷器的造型敦厚凝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均甚精致,即使器型很大亦不觉钝重笨拙。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罐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宣德 青花束莲纹盘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明宣德 青花网纹鱼篓尊
北京朝阳区东营村刘永诚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二、胎釉
宣德青花器体较永乐更为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的外底到了此时多是无釉白色的细砂底。釉面肥厚滋润,常见桔皮纹,光泽柔和,多白中泛清,俗称“亮青釉”。
明宣德 青花灵芝纹石榴尊
北京海淀区上庄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贯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青料
宣德官窑青花瓷青料的使用情况有三种:一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青花发色浓艳,有晕散的效果;二是使用国产青料,青花发色清淡,蓝色不稳定,易与釉面混淆,致使纹饰模糊不清;三是进口青料与国产料并用,发色明快,浓重与淡雅参差相间。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有青花海水龙纹饰的器物上,用有发散性的进口青料画龙,用呈色稳定的国产青料画海水,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盘
苏州博物馆藏
四、纹饰
器物纹饰布局较紧密,绘制技法更趋成熟,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遒劲且酣畅淋漓。器物装饰题材已从永乐时期多见的植物图案发展至龙纹、麒麟、狮球、海兽、波涛纹、庭院仕女、婴戏等等。由于苏麻离青料富发散性,不太适合用来表现精细的人物题材,因此人物图案为数不多
明 宣德款 青花秋夕诗意仕女图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宣德款 青花秋夕诗意仕女图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宣德款 青花秋夕诗意仕女图碗 款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款识
宣德青花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落款位置不固定,如器物外底、内底、口沿、颈部、肩部、腰部、腹部、壶的流上等,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豆
首都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