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宫女就是孝靖王太后。本来万历没把这个事当真,谁知这一次临幸给他带来了极大麻烦,也为整个大明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
一开始万历并不想承认这个事情,可你既然搞大了人家的肚子,不承认怎么能行呢?他的临幸过程也被太监写在了《起居住》里面,这是铁打的证据,由不得皇帝不承认。
到了第二年8月份,已经被封为恭妃的这个小宫女王氏真的生下一个男孩儿,这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不过万历皇帝并不喜欢龚妃,也不喜欢朱常洛,他喜欢的是郑氏,郑氏是天生的美人胚子,还通晓诗文。
没过多久郑氏就被万历帝封为皇贵妃,两个人还有了爱情结晶朱常洵。万历帝很喜欢这个儿子打算封他为太子,但大臣们却很不开心,认为不能废长立幼。一开始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首辅申时行。
万历帝觉得灰头土脸,借口孩子还小打算拖延一些时间。但申时行说:朱常洛已经不小了,看看我们的明英宗,两岁就被立为太子,武宗一岁时就被立为太子。
申时行是什么人?那一张嘴能说破天,万历帝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干脆就趴在龙椅上打哈欠。至于其他向他发难的大臣万历帝可没这么客气,直接将他们贬到外地去。
可这事情毕竟不是他一人说了算,面对朝臣的不断反对,他又不敢表明自己想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想法,就只能不断拖延。但朝臣们也不是好糊弄的,最后只好宣布要在万历20年解决这个事情,在此之前不要再打扰自己。
约定时间很快就要到了,工部主簿张友德要求对册立太子进行礼仪行程确定,但谁知这话一说万历帝就有了借口:我不是说如果你们再打扰我,我便要延期吗?就借着这个理由将合同单方面撕毁。
大臣们还不甘心,万历20年大家伙又一起上书要求教长子朱常洛为君之道,万历帝知道这就是变着法的要承认朱常洛太子地位,他也学聪明了,直接拒绝道:现在还没有立太子,教这些东西干什么。
可老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万历帝就搞了一个三王并封的办法,将朱常洛,朱常洵和朱长浩都封为王。三个儿子一视同仁,大臣们又不干了:你让这三个王不分先后没有差别,怎么体现皇长子的地位?
大臣们又开始闹事儿,万历帝受不了只能撤回了旨意。他又想到了另一个主意,保证三年后如果皇后没有生男孩,那么就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一拖又到了万历21年7月,天上飞过一颗流星,大臣们都认为这是没有早日册立太子上天降下的惩罚,是不祥之兆。万历帝也很担忧,表示一定要好好反省自己。
万历22年10月,朱常洛终于被册封为东宫太子。之所以能被封为太子,不是因为群臣的意见左右了皇帝,而是万历帝的生母慈圣太后起了大作用。
根据黄仁宇著作的《万历15年》记载,万历帝去拜见母后时,慈圣太后询问:大臣们不断询问你立储的事情,可你就是拖着不办,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万历便说:朱常洛是都人之子,不便册立。
当地人就是地位卑贱的宫女的一种统称。可万历帝却忘了慈圣太后出身也很卑微,也是在意外情况下得到了老皇帝的宠幸才有了万历。儿子这样一说,当娘的心里就得到极大伤害,直接变脸大骂道:别忘了你也是都人的儿子。
封建王朝一般都是以孝治天下,群臣意见可以不管,可老妈的意见不能不听,所以万历帝就只能妥协。这对他来说是一起非常沉重的打击,本来他就性格内向,结果这事以后又患上了忧郁症,后来根本就不想上朝。
黄仁宇在《万历15年》中讲述:万历这种结局完全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明明有剑不用却不断向大臣妥协,导致一次次的被逼迫,最终出现了历史上罕见地长达三十多年的国本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