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蜀汉和东吴实控面积极小,很多地区叛服无常

三国时蜀汉和东吴实控面积极小,很多地区叛服无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17 更新时间:2024/1/21 17:27:54

曹魏的地盘,是实打实的地盘。都是高度开发地区。基本没有独立于中央的割据势力。占多大的地盘,朝廷的控制范围就是这么大。相比之下,蜀汉和东吴就存在严重的“注水”问题。

就拿蜀汉来说,云贵地区的南蛮,一直到蜀汉灭国,都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蜀汉也一直没能利用上南蛮的人力物力。

《三国志》中虽然清清楚楚记载了:“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汉晋春秋》也记载了“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这一类诸葛亮南征,搞定了不服王化的蛮夷的记载。

但正史同样还有这样的记载:“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诸葛亮南征,大军刚走,南蛮就复叛,杀了诸葛亮留守的将领。幸亏建宁土著首领李恢挺身而出,平定叛乱,这才挽救了危局。

刘胄

青龙元年(233年),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南蛮再叛。带头的人叫刘胄。当时的庲降都督张翼甚至都难以平定,直到诸葛亮派回马忠张嶷增援,汉军才把刘胄杀死:“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征庲降都督张冀还,以忠代冀。忠遂斩胄,平南土。”

类似的记载,太多了。总之,事实就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搞定南蛮。之后的蒋琬费祎姜维,也都没搞定。而扣掉南蛮占领的云贵地区,蜀汉的实控地盘还剩多少呢?

东吴也一样。

东吴的内部也存在武陵蛮和山越人,这些都是不服孙吴朝廷的割据势力。另外交州地区也是时而叛乱,让孙权孙皓头疼不已。东吴扣掉这些王化之外的地盘,实控地盘也没多大了。

曹魏的地盘基本还是那么大,东吴和蜀汉的地盘有大幅度缩水。曹魏优势明显,蜀吴只有联手才能抗魏。

这还只是地盘面积上的对比。如果算上当时南北方的土地开发差距,曹魏的优势更加明显。

我们知道。评价古代封建王朝国力强弱的关键标准,主要看人口数量。人口多的王朝,不见得强。但人口少的王朝,国力肯定虚弱。而人口的多少,又由耕地面积决定。

三方实控面积示意图

也就是说:一个政权实力如何,关键看人口体量。而人口的多少,又主要由地盘内的可耕土地面积的多少所决定。所以,耕地面积的多少,是评价封建王朝实力的关键中的关键。

那么,魏蜀吴三国的可耕土地情况如何呢?

中国南方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丘陵地貌,虽然海拔不高,但落差并不小。也就是多为山丘地貌,平地很少。

所谓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可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就是如此。到处都是山丘,想找块平地种田,很难,是一种奢望。

我国面积虽大,但可耕面积并不多。比印度要少。而且,耕地分布还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南方虽然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山丘地形,不是平原。而山丘地区的耕地,又都是支离破碎,分布在山谷。

中国地形图

可以说,整个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几乎就没有一个过得去的大平原。众多的山地,即便是现在,也给当地的交通和城市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成为阻碍整个华南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搁在三国时代,南方根本不可能与北方对抗。只要北方结束战乱局面,认真发展经济,恢复人口后,很快就能碾压南方。

南方凭什么抵挡北方来敌?只能靠自然地形。

割据长江中下游的政权靠长江防御。割据四川的政权靠山川险阻自保。

而这种防御,只能是一时的。南方政权想要活得久一点,就必须要主动进攻北方政权,把战线尽量往北推。否则时间长了,当南方政权内部出现腐化堕落问题后,北方就能灭了南方政权。

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投机与运气都不堪一击,所有的计谋和战术都无济于事。

更多文章

  • 为何卖枣的关羽和杀猪的张飞,从未拜师学艺,却是顶尖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飞杀猪关羽卖枣,张飞一个杀猪的武艺为何厉害,张飞杀猪图片

    关羽和张飞两个人在正史中的身份也不是能够拜师学艺的存在,但是奇怪的是这两位完全没有没有拜师学艺,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在三国中期却成为了顶尖的存在,至于原因在小编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籍贯原因:籍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说起能喝酒,第一个反应一定是内蒙、山东那一片的人,说起能打架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北

  • 项羽临终前曾写下一首诗,仅28个字,却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十大霸气诗句,项羽死时候写的诗,项羽最经典的5首诗

    但当时汉王刘邦不服,开始于项羽分庭抗礼。拉开了四年的楚汉战争的序幕。纵观这四年中,刘邦只要与项羽的交战,没有赢过一场。但刘邦属于越挫越勇,他不断积聚力量,善于用人,重用萧何负责后援粮草,重用张良、陈平等人离间项羽重要谋臣范增,重用韩信领军于项羽决一死战,而项羽只顾单兵作战,不懂用人,因此到最后刘邦的

  • 晋国(7):楚叔之孙倗——楚庄王铭文可证倗即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国六卿一览表,晋国铭文,春秋战国铭文大全

    被当今考古专家判定为随国叶家山姬姓曾侯墓是东西向,淅川春秋楚墓也是东西向,并且都存在鼎数严重超标现象。淅川楚墓有被毁迹象,山西曲沃羊舌村晋墓也被毁(挖祖坟是对敌人最毒的招法,古来如此!)。专家说周人墓头北向,社科院乌蒙研究员的文章中,提到匈奴墓也是头向北。少陵塬西周墓也有东西向的。现在大家知道,考古

  • 孔子门下有学生三千,是知识界的领袖,却被一个七岁小孩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手下七十二堂口三千弟子,孔子最得意的十名学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说明什么

    据说孔子和少正卯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人,两人都兴办私学,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些大家在鲁国传经布道,应该培养出多少人才啊![var1]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少正卯和孔子是竞争对手。据说孔子的门人除了颜回,都曾经改弦易辙,拜倒在少正卯的门下。可见少正卯的学识必有过人之处,不然为啥连孔子也招架不住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说出答案后,孔子拜他为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拜7岁小孩的故事说明什么,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孔子的故事10道题

    孔子能有这么崇高的地位,他的博学多识也是举世公认的,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后世尊称为至圣,而他发扬光大的私人讲学之风,至今被人津津乐道。[var1]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孔子既然被称为圣人,那一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然怎么会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影响呢?其实,真实的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曾经出现

  • 晋国大将活捉了齐侯,并志得意满地交给主帅,却气得主帅火冒三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邴夏御齐侯,晋国十大名将排名,齐侯最后的下场

    [var1]两军会面后并没立刻展开野蛮的厮杀,齐侯先派使者给郤克下战书,非常客气地说:“您率领军队光临敝国,弊国的兵力虽不雄厚,但还是很高兴能跟贵国切磋,我们明早战场上见吧。”郤克有礼有节地回道:“鲁卫两国跟我们晋国是兄弟(国君都是姬姓),他们哭诉贵国的军队常到他们的领土上展现雄姿,我们怎能忍心不管

  • 孔子周游列国一次遇险之后,他向三个弟子问了同一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周游列国的详细过程,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了几年,孔子周游列国到达宋国在哪一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元辉公元前489年,六十三岁的孔子正带着弟子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野外讲学,忽然,吵嚷声四起,一大群人将他们团团围困。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孔子及其弟子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从八年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开始,孔子及弟子们就曾多次遇险。在宋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继而得罪

  • 宋襄公泓水之战中的举措是愚蠢至极还是“贵族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襄公简介,宋襄公败的原因,宋襄公泓水之战所发表的言论

    什么叫贵族精神呢?让我们先从宋襄公的故事讲起。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宋襄公的泓水之战。通过那一战,宋襄公被标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成了后世中国人嘲笑的对象。《韩非子》中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 晋文公流亡时,他卷跑了所有公款;晋文公东山再起,他来索要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文公流亡时跟着的人,晋文公流亡,晋文公流亡故事读后感

    但吕、郤各族的党羽甚众,虽然见了赦文,却仍不敢相信国君。很快,国内谣言四起。晋文公也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怎样才能快速治理好这个烂摊子,他一时也没有好的对策。[var1]忽然有一天清晨,有个叫头须的人来到宫门外,要求见晋文公重耳一面。头须以前是重耳身边的一个跟班,工作是保管财物。当年晋惠公追杀重耳

  • 孔子也是个“骑墙派”,国君问话不给肯定态度,三方都不得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因此,孔子提出“堕三都”(拆掉三桓封邑的城墙)时,鲁定公知道这是要削弱三桓的势力,很是兴奋。但他由季氏扶植即位,怕贸然行动会落个像哥哥那样的下场。所以,他想试探一下孔子是彻底投靠三桓而架空他呢,还是和阳虎一样能争取过来对付三桓?《论语》里记载了鲁定公和孔子的两次对话。第一次,鲁定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