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7):楚叔之孙倗——楚庄王铭文可证倗即庄

晋国(7):楚叔之孙倗——楚庄王铭文可证倗即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4/2/16 14:55:08

被当今考古专家判定为随国叶家山姬姓曾侯墓是东西向,淅川春秋楚墓也是东西向,并且都存在鼎数严重超标现象。淅川楚墓有被毁迹象,山西曲沃羊舌村晋墓也被毁(挖祖坟是对敌人最毒的招法,古来如此!)。专家说周人墓头北向,社科院乌蒙研究员的文章中,提到匈奴墓也是头向北。少陵塬西周墓也有东西向的。现在大家知道,考古界根据墓向否定倗霸墓属于晋国的“理论”根本靠不住吧!

北大李零对倗字的解读,在楚国也遇到了困难。按李零教授说法,倗是冯、河伯、媿姓、鬼方,还与归姓相混,到处都有他们。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山西横北倗伯娶了周姊,楚叔之孙倗是楚王族成员,李零的说法岂不要把人搞糊涂了?李零在淅川春秋楚墓研讨会上继续推销“倗是冯”,无视先死者的器物葬入后死者墓中的常识错误,所以与会者不再理他了。

论文摘录:河南淅川春秋楚墓中的倗字解读无定论

铭文中的王子午身份与时间是确定的,那墓主必早于王子午或是王子午本人。笔者在《淅川楚墓——鄬子倗不是薳子冯》文中,已判断出倗子倗是楚庄王,“倗戟”铭文不仅有“楚王、倗”,而且楚王名释作“旅”也是成立的(见图二),这与史籍中的庄王名相符。

淅川春秋楚墓—倗戟:

图一:淅川楚墓出土的倗戟

淅川春秋楚墓(倗戈,新命楚王,疑似庄王自用):

图二:淅川下寺楚墓考古报告摘录,方框内容为本文作者添加

楚叔之孙倗是楚庄王,那么楚叔就是楚成王,这与他夺兄堵敖之位相符,类似晋国桓叔系的小宗取代大宗。这段楚王世系是:成王—穆王—庄王—共王—康王。可见楚王名号多模仿周王晋侯,“楚叔子孙”也是类同晋国“桓叔子孙”。王子午(子庚,公子午)是庄王次子、共王之弟,子庚、子南、蒍子冯先后担任康王时期的令尹。【令尹,相当于宰相兼军事总领】

楚叔之孙、王孙均指楚成王的后代,其中的王孙诰就是楚康王熊诏(同招),比较金文字形可知误释诏为诰了。由此可知,淅川楚王墓被毁,由初即位的康王与王子午重葬,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物品。王子午、王孙招分别是庄王的儿子与孙子

前几年炒作很厉害的考古挖掘熊家冢(荆州纪南城西北)楚庄王墓,后来却无声无息了,现在又有人说是战国墓。按熊家冢大墓的规模,绝对不是庄王及更早的楚王墓,应该比较晚。

与周王朝所封的主要诸侯国相比,楚国早期更加微小。从楚简《楚居》看,楚国不停地迁都,早期的楚王墓相对后世应该比较简陋。西周分封很多是不假,但地盘都不大,只有那些不断扩充地盘并与土著融合的诸侯国,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者!

淅川墓经历过重葬或被毁,二号墓中出现了楚庄王祖孙三代人的陪葬品。铭文中出现的子庚(王子午、公子午),担任过楚康王初期的令尹。从考古报告看,也疑似存在人为毁墓,有火烧的迹象,其中一墓遭砸碎的青铜器碎片,是堆放在一起的。特别是2号墓骨架无存,十余颗牙齿却散落在脚的位置。部分器物破碎严重,包括王孙诰编钟(26件)在内的部分器物却基本完好。令人不解的是,这组编钟有一部分没有完成调音工序,是否王孙诰将自己还未完工的乐器葬入其中?(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曾侯墓编钟也是如此)

楚王墓被毁应在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61年秋、公元前560年秋,吴王寿梦楚共王先后去世。诸樊元年(公元前560年)秋,吴人乘楚丧“伐楚,楚败我师”。楚康王元年(前559年),楚“子襄攻吴至棠,吴人不出。楚军还时遭邀击,大败。子襄还楚死,遗言必在郢筑城以备吴。”说明此前楚郢无城。

研究淅川楚墓铭文可知,庄王旅(倗,鄬子)、王子午(子庚)、王孙招(诏),文物铭文中的人名与关系都与传世史籍相符,再次坐实倗即庄。我现在只保留了一件更强更直接的文字证据。

更多文章

  • 孔子门下有学生三千,是知识界的领袖,却被一个七岁小孩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手下七十二堂口三千弟子,孔子最得意的十名学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说明什么

    据说孔子和少正卯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人,两人都兴办私学,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些大家在鲁国传经布道,应该培养出多少人才啊![var1]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少正卯和孔子是竞争对手。据说孔子的门人除了颜回,都曾经改弦易辙,拜倒在少正卯的门下。可见少正卯的学识必有过人之处,不然为啥连孔子也招架不住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说出答案后,孔子拜他为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拜7岁小孩的故事说明什么,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孔子的故事10道题

    孔子能有这么崇高的地位,他的博学多识也是举世公认的,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后世尊称为至圣,而他发扬光大的私人讲学之风,至今被人津津乐道。[var1]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孔子既然被称为圣人,那一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然怎么会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影响呢?其实,真实的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曾经出现

  • 晋国大将活捉了齐侯,并志得意满地交给主帅,却气得主帅火冒三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邴夏御齐侯,晋国十大名将排名,齐侯最后的下场

    [var1]两军会面后并没立刻展开野蛮的厮杀,齐侯先派使者给郤克下战书,非常客气地说:“您率领军队光临敝国,弊国的兵力虽不雄厚,但还是很高兴能跟贵国切磋,我们明早战场上见吧。”郤克有礼有节地回道:“鲁卫两国跟我们晋国是兄弟(国君都是姬姓),他们哭诉贵国的军队常到他们的领土上展现雄姿,我们怎能忍心不管

  • 孔子周游列国一次遇险之后,他向三个弟子问了同一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周游列国的详细过程,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了几年,孔子周游列国到达宋国在哪一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元辉公元前489年,六十三岁的孔子正带着弟子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野外讲学,忽然,吵嚷声四起,一大群人将他们团团围困。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孔子及其弟子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从八年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开始,孔子及弟子们就曾多次遇险。在宋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继而得罪

  • 宋襄公泓水之战中的举措是愚蠢至极还是“贵族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襄公简介,宋襄公败的原因,宋襄公泓水之战所发表的言论

    什么叫贵族精神呢?让我们先从宋襄公的故事讲起。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宋襄公的泓水之战。通过那一战,宋襄公被标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成了后世中国人嘲笑的对象。《韩非子》中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 晋文公流亡时,他卷跑了所有公款;晋文公东山再起,他来索要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文公流亡时跟着的人,晋文公流亡,晋文公流亡故事读后感

    但吕、郤各族的党羽甚众,虽然见了赦文,却仍不敢相信国君。很快,国内谣言四起。晋文公也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怎样才能快速治理好这个烂摊子,他一时也没有好的对策。[var1]忽然有一天清晨,有个叫头须的人来到宫门外,要求见晋文公重耳一面。头须以前是重耳身边的一个跟班,工作是保管财物。当年晋惠公追杀重耳

  • 孔子也是个“骑墙派”,国君问话不给肯定态度,三方都不得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因此,孔子提出“堕三都”(拆掉三桓封邑的城墙)时,鲁定公知道这是要削弱三桓的势力,很是兴奋。但他由季氏扶植即位,怕贸然行动会落个像哥哥那样的下场。所以,他想试探一下孔子是彻底投靠三桓而架空他呢,还是和阳虎一样能争取过来对付三桓?《论语》里记载了鲁定公和孔子的两次对话。第一次,鲁定公的态度

  • 孔子的弟子给百姓施粥,孔子得知后掀翻粥摊,将弟子大骂一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的弟子给百姓施粥,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有哪些,孔子与多个弟子谈话

    [var1]孔子听说这件事,立刻派子贡去倒掉他的稀饭,打碎他盛饭的器皿,并且质问子路说,这是鲁国国君的百姓,你为什么给他们饭吃?子路没想到孔子竟然会做出这种有失仁爱的事来,他义愤填膺,冲到孔子面前恨恨地说,先生难道不想让我实施仁爱吗?我子路之所以拜你为师,就是为了向你学习仁爱。仁爱,就是爱天下人,和

  • 井陉之战:兵仙韩信如何以3万大军大败20万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井陉之战韩信资料,韩信打仗经典战役,韩信井陉之战的获胜原因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兵法)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时的一场著名战役,韩信在此战仅用3万大军就击败陈余20万大军,威震河北,为扭转楚汉战争的局势做出重大贡献。那么韩信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

  • 管仲可谓是营销界的老祖,就连英美垄断钻石矿藏这招都是学管仲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营销,管仲的管理思想,管仲经济思维方式

    英、美垄断钻石矿藏,哄抬钻石售价,赚全球男人的钱—这伎俩管仲早就玩过了。他的代表作是把石头变成顶级奢侈品,让各国诸侯和贵族削尖脑袋哄抢。当时有个地方叫阴里,专门出产一种玉石,是王室祭祀专用璧的材料。管仲建议加强阴里的防御工事,修了三层城墙、九道城门,然后命工匠在里面把玉石做成一个系列,分五个等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