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朔方军为何没有在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

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朔方军为何没有在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36 更新时间:2024/1/27 12:14:35

从军队的部署看,唐对西北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括史书记载,唐代西部河西、陇石丶朔万丶河东兵力总数达二十六万七千七百人,而河北地区兵力不过十二万八干五百人,还不到西北边防力虽的一半,正如史家所言:“唐代以十节度为主的边防力量,其九皆西北边缴也,唯河东一镇冶太原,较居内地”。而且在唐代初年,河北地带初不设军,直到开元后才开始有所改变。《新唐书·兵志》云:“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玉海〉一百三十八卷唐府兵条引会要:“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精兵二十六万,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给旧府六白三十三,河东道府额,亚于关中。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其诸道亦置。”这里记载唐初河北不置军府,到玄宗时“奚、契丹二蕃强盛,数寇河北。诸州不置府兵,蕃上以备两番。”

开元前后,唐政府于河北又设置了一些军府,以防奚、契丹的入侵。这时,河北的军事力量才有了不断的加强。西北地区,朔方节度设于开元九年,在时间上虽晚于范阳、平户节度使的设立,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其都督、总管已开始行使节度使的权力了。因此,从兵力的部署以及军镇的设置前后来看,小编认为这是唐前期政府重西北而轻河北的态度所致。正是由于唐中央重西北而轻河北的政策,才导致了西北边防重兵云集,而对河北地区放任自流,使得私人武力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唐政府重西北、轻河北的态度,不仅表现在唐前期一系列政策、措施之中,而且在安史乱后,这种状况也未予以改变。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北边兵为讨内乱,挺进中原,造成边防空虚,吐蕃乘机攻陷了河陇地区,史称“邠州以北丶陇州以西,昼陷吐蕃”,京师长安处于紧急状态。因此,为了巩固国都,唐政府对关内道之朔方、泾原、鄜坊、夏绥等镇更为关注,“年调河北、江淮兵赴西北边,谓之防秋。这样,内地大批兵力调往朔方等镇,使原来重兵云集的关内道兵力更强。因此,单就中央政策而已陈寅先生所述是切中要害的,“唐初继承宇文泰关中本位之政策,西北边疆本重于东北,至于玄宗之世,对于东北更取消极维持之政策,而对于西北,则取积极进取之政策。”可渭一针见血。

在将才选用方面,也表现出唐政府对西北的重视和对河北的轻视。西北边防守御回纥、吐蕃、驻扎重兵,因此,对于这一地区将领的选用,唐政府费尽心机,始终采取先求易制的政策,从唐代历任朔方节度使可以看出,唐前期,朔方节度使大多是文人为使,自开元二十九年王忠嗣开始,武将的比重才大幅增加,这是由于天宝以后,边防战事逐渐居多,文人为使已不能适应日趋紧张的边防形势,同时,此时的河北军事力量已逐渐强盛,这就需要有中央控制的藩镇与之抗衡,唐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派遣武职官员充当西北边镇的节度使。

由于唐政府以“先求易制'为根本,所以在对诸将领的人选上,统治者也费了一番功夫。仅以郭子仪为例,即可说明。郭了仪在天宝十四年开始继任朔方节度,自任职之日起,作为朔方军的最高军事长官,无论是对内治理,还是对外防御,均得到朝廷的认可。因此,肃宗北上灵武即位之后,迅速河从战场召回郭子仪、李光弼率颌的朔方军,使之成皇帝的护从部队,正因如此,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致力相助,在平乱中功居第一,而这些功绩的取得,自然是离不开郭子仪的。以后藩镇割据。朔方军能保持恭顺而不乱,始终为朝廷所用,其中的原因也少不了郭子仪的影响。

西北、河北文化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西北恭顺中央而河北叛乱割括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在文化上与中央严重脱节,形成”魏燕赵之地莽为盗区,掌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复”的现象。作为胡化地区,其地”王道寢微,教化不及,人民军士,尚武轻法,染禄山、思明之风,多务逐,习苦忘非,而且不知君臣逆顺之理”。文化上的不同,导致一个政权的内部分裂,唐代以前已有先例。河北三镇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文化脱节,直接造成了河北地区在政冶上半独立于中央之外。

西北藩镇则不然,其汉化程度之深,自然与唐中央形成一致。朔方军中蕃兵蕃将能够为唐所用,不仅因其自身勇敢善战的技能所决定,而且还在于,这些蕃将久居中国接受汉化或虽居塞外而向慕汉化,如李光弼出身契丹,其父时已入唐,至光弼已历二代。其它如论诚节、王思礼等,均为朔方主将。这些番兵番将,由于对汉族文化的向往自然在政治利益上倾向于中央政府,在具体行动上也就表现为效忠唐王朝而不致割据一方。

朔方军与河西、陇右诸军的对立以及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其不能割括的原因存在。唐代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诸军,是唐代设置较早的军事机构,其最初的目的,是使三大军团形成联台的整体,共同防御來自西北和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入侵,但由于内部诸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西北军镇之间的团结。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诸军在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中不能同协力,共同抗敌,而引起战争失利,这在唐初就已经有所表现,如开元初,突厥寇边,朝廷命朔方军大总管王晙率兵出击,随后又委派魏元忠与之相助,由于两者之间的矛,使已经降服的突厥部落再度反叛。双方争斗的结果,王晙被贬梓州刺史,这是由朔方将帅矛盾冲突引起的军事失利。

朔方军与陇右诸军的矛盾也是经常存在的。天宝八载,玄宗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陇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并益以朔方、河乐兵八万三干攻吐蕃石堡城。由于攻城失利,哥舒翰召河东、朔方将颌张守瑜、高秀严、欲以处斩,最后由于两将致力挽回战局,才得以免死。从中以看出河陇、朔方诸军之间矛盾的对立。

朔方军与河陇诸军一系列矛盾的产生,实质上是由朔方军地位的不断升高而引起的,更准切地说,是由唐肃宗直接扶植朔方军而引起的。开元十五年,唐太子李亨徙封忠王。“为朔方节度大使,单于大都护。”这时诸王领使,虽不出阁,但与部下将领,并非完全隔绝,所以,建宁王倓说:“殿下昔曾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略识其姓名。”通过这种途径,领使诸王与部下形成一种无形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促使太了李亨在安史叛乱爆发后,北上朔方,于灵武即位,随之以灵武为根据地,依靠朔方军,而一举平定了安史叛乱。这样,朔方军的地位,等于皇帝的直隶部队。

正是由于朔方军的地位高于当时所有其他的军队,而使朔方军与其它方镇的矛盾越积越深,所以,代宗即位之后,逐步有意识地削弱朔方军的影响,最后其地位被宦官鱼朝恩所率领的神策军所代替。此时的朔方军,不仅在地位上日益下降,而且其统治区也被分成个小的节度使,朔方军的地盘最后被振武、盐夏、邠宁所代替,朔方节度使所领也只有灵州及附近地区。朔方军地位的下降以及势力范围的缩小,使得朔方军军事力量也自然削,更无割括一方的可能。

朔方军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是其不能割据的原因之一。朔方地处偏僻,隅居一方,若能联合河西、陇右以及河东诸军,足有割据自立的条件。然而正如以上所述,由于朔万军与河西、陇右诸军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各种军事力量的结台。由于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自然没有力量割据,即使稍有叛乱,也不能抵抗与四周矛重重的藩镇军队的大举围攻,所以在极短时间内也就消灭殆尽。同时这一地区地近京师,中央控制较易,所以在这种条件下,西北诸镇任何一军都不可能有割据一方的机会。河北藩镇则不同,他们之所以能割括河北,一方面由于他们有强大的兵力物力作后盾,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与邻近藩镇结成了同盟,尽管这种同盟不稳定,但在利害冲突相互一致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朔方军与其它军镇的关系以及朔方军的自身条件的限制,都决定了它对唐中央只能恭顺而不能割。

参考《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

谢谢您关注小编“日月晨云”,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是对我的最大支持,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使团出使印度被劫杀,王玄策一人灭印度,为何唐朝史书却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玄策入印度路线,印度对王玄策的影响,王玄策个人简历

    先说一下这件事情,王玄策借兵灭了印度,但是灭的不是整个印度,只是灭了中印度和北印度,前前后后一共就打了一仗。虽然只有这一仗,壮观程度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也没有多神,至于正史也就没当回事儿。而正史不当回事的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他的官职比较低,除此之外,唐朝和印度的外交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外交,王玄策也只

  • 普希金跟情敌决斗被打死,唐朝诗人跟情敌决斗,产生了千古佳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普希金与唐朝的关系,决斗而死的普希金,普希金十大金句

    笔者顺着于赓哲教授的思路,给大家讲一个西方人与情敌用手枪决斗的故事,再讲一个唐朝著名诗人跟情敌用诗文决斗的故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被誉为是“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作品很多人都读过,就算是没读过他的作品,也知道他的大名。普希金出生于1799年,去世于1837年,

  • 众多明星大腕出演过的武则天,究竟谁演的最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出演武则天有几个明星,港片女皇武则天经典版,武则天经典

    武则天统治天下近20年,她在位期间,重视延揽人才,改革科举制度,知人善任,重用狄仁杰、张柬之等名臣,使得唐朝在她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为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跌宕起伏,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亦不可复制,

  • 相比于藩镇,宦官对唐朝的危害更为剧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宦官之乱,唐朝后期宦官的权力,唐朝藩镇的利弊

    唐朝亡于藩镇,这几乎是个常识般的概念:地方军事力量的失控与无序膨胀,形成了“弱干强枝”的局面,最终颠覆了中央王朝。事实真的如此吗?从唐文宗李昂的态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有一天退朝后,他唉叹自己还比不上东汉的亡国之君汉献帝,“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他所说的家奴,指的

  • 武则天杀死无罪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朝臣不仅无法阻止甚至并无谏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杀王皇后和萧淑妃,萧淑妃取代武则天的飞卢小说,武则天秘史萧淑妃女儿

    武昭仪已为皇后后某日,唐高宗想念她们,闲行至此所,但见囚室封闭极密,暗无天日,惟开一孔以通食器的出入,不禁恻然,呼叫:“皇后、淑妃安在?”“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王庶人哭泣回答说:“今至尊思及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朕即有处

  • 唐高宗并非软弱无能,只是光芒被李世民和武则天掩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武则天 唐高宗,唐高宗死的时候武则天多大了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选择传位给李治呢?第一、李治“嫡子”身份是其继位的重要基础条件。李世民有14个儿子,但真正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只有3个,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因为他们是长孙皇后所出,乃是嫡出的嫡子。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王朝,“嫡子”的身份无疑是一个先天压倒性优势,压过所谓的“长”和“贤

  • 唐朝从经济领域开始腐败,最后涉及其他领域,并导致最终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覆灭之后的事,唐朝前期有腐败现象吗,唐朝腐败的图片

    王朝的强大不在于国都被攻陷了多少次,而是被攻陷之后是否能恢复,天子是否能顺利归位,继续延续王朝生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北宋、南宋的国都各被攻陷了一次就亡国了,元朝、明朝也是如此。对比一下唐朝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无愧为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唐朝国都陷落六次,各有原因,简单了解一下:1、至德元载

  • 司马炎篡魏后将曹奂封为陈留王,陈留国享国二百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炎曹奂,陈留王曹奂后人,陈留王曹奂有几个儿子

    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仅45年便又被司马氏所篡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经过长期的战争兼并,后期形成了北方曹氏、东吴孙氏和蜀地刘氏鼎立的局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病逝于洛阳,世子曹丕承袭丞相、魏王之位,并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此时的朝廷,曹氏已经是大权在握,于是不久便有人

  • 此人本是唐朝将领,先后侍奉十三位皇帝,见证北宋建立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北宋,北宋和唐朝的疆域,唐朝史上最厉害的武将

    各位读者晚上好!子渊不久前给大家介绍过众多鲜为人知的宋代名将,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要讲的这位宋朝武将同样声名不彰,但却有一经历空前绝后——本为唐朝将领,有惊无险地度过唐末乱世,最后成功见证宋朝建立。终其一生,先后为十三位皇帝效力。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当个大臣实在是高危行业,假若稍有不慎惹怒

  • 《唐朝诡事录》刘氏三兄弟大结局,大猜想,刘十八和刘十九谁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苏无名、卢凌风重回 甘棠驿,果然发现了玄机,驿卒刘十八是关键人物。 一:驿卒为什么要S人越货? 二:尸体去哪了? 三:金银珠宝去哪了? ······ 甘棠驿的疑点太多了。刘十八的悲剧,绝大部分来源于原生家庭。刘母生产的时候才知道怀的是三胞胎,刘十七、刘十八已经消耗了她全部的元气,生刘十九的时候不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