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为何能起义成功,还能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他被利用了

陈胜为何能起义成功,还能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他被利用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93 更新时间:2024/1/17 16:22:41

后来大雨误期,死刑的压力使他和民兵们不得不选择反抗。此时作为屯长的陈胜不可能想到推翻强秦,他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将这900多名阶级兄弟发动起来,对其反抗进行合法性宣传。很快,“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灵异事件就出现了。效果不错,弟兄们的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暴动开始了。然而,陈胜的宣传根本上不了台面,只能忽悠与自己同处“绝命困境”中的人,对其他阶层和群体完全产生不了吸引力。

[var1]

但他运气很好。就在他喊出“天下苦秦久矣”后不久,许多地方的劳苦大众也积极响应。这不能说明他有前瞻眼光,只能说他的举义契合了弱势群体的需求。面对如此盛况,陈胜产生了与“阶级友军”竞争的狭隘想法,因此树起了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大旗,企图赢得正统权威和声望。此举可看作是陈胜构建个人权威的开端。但这不伦不类的强行捏合,正是政治幼稚的表现。

不过,陈胜的好运仍然延续着。陈家军的实力果然超越了其他各支草根武装,并很快攻占了战略重镇陈(今河南淮阳)。受其鼓舞或刺激,反秦活动也升级了,“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大好形势下,陈胜在陈召集了有多支反政府武装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并通过了一项“拥护陈胜称王建国”的重要决议。这是陈胜构建个人权威的第二步。

[var1]

表面上看,没什么政治资源的陈胜能够称王,因为他有起义反秦的“首事之功”和恢复楚国的“复国之德”,豪杰们也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然而,这帮豪杰可不是草根,他们中的大部分要么是原关东六国的旧贵故吏,要么与旧贵故吏有关系。这帮人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宽阔的人脉渠道和上佳的社会声望,亡国的耻辱使他们无时不想东山再起,但他们不想当出头鸟。陈胜举义时,他们在观望;草根武装纷纷起兵时,他们推出了傀儡,并派代表参加大会。把陈胜举荐为王,陈胜就成了出头的椽子,陈胜浑然不觉,甚至感激涕零。而旧贵们可以趁机浑水摸鱼,适时把握动向,还可以避免暴露目标,可谓一箭三雕。

陈胜建国是他构建个人权威的第三步。不过,其行动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正规的操作,完全是自以为是的鲁莽举动。当年一起耕田的人听说陈胜称王便去投靠,只因其言行有损陈王威严便被杀害。这种维护个人权威的极端表现足以使陈胜丧失家乡民众的支持,而乡亲是他唯一可用的资源。不久,吴广被其下属田臧以“不知兵权”的借口杀害,田臧自立为王,逼陈胜立其为将军。这在政权内部瓦解着本就不稳固的人心,田臧的行为也表明了政权内部的混乱和部下对陈胜加强个人权威的不满。

[var1]

不过,陈胜的处理也可看作是他巩固反秦军事集团的努力和让步,毕竟田臧拥有“旧贵族”身份。然而已经太迟。集团内部离心,秦廷平叛部队又不断增强进攻,陈胜被车夫杀害,其“平民王政”也很快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其他多支草根武装首领也被属下杀害,相继覆灭。与其说是秦军反扑的结局,不如说是自身内部分化的结果。

在此前后,六国旧贵也丢掉傀儡走上前台,六国相继复国。他们的社会见识、政治视野、军事理念及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都是草根们难以企及的,他们懂得相互妥协利用,并结成了松散的“反秦军事联合体”。正是这个联合体最终推翻了秦帝国。当然,他们的观念也不尽一致,其冲突不可避免。推翻秦帝国后,火拼就成了必然。刘邦是体制内的“亭长”,这种资历加上他那随和灵活的性格,使其避免了陈胜的覆辙。刘邦重视家乡子弟兵和起家老底子,长期低调追随项楚集团,且与其他边缘势力建立同盟关系,并大量接纳知识分子,将当时所有势力的优点集于一身,其脱颖而出、最后统一中国也是理所当然。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校元明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更多文章

  • 从春秋到战国,周王室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本质上已有明显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周王室,周王室实际统治时间,各国王室地位排名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西周时期,周朝的君王一直保持着自周朝建立时而具有的权威,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宗主。当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而东迁都城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纪元,而周王室也开始衰弱,伴随着天下诸侯的并起,周王室也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控制时局的能力。与此同时,一些被称之为蛮夷

  • 为何统一六国的不是晋不是楚,而是春秋初期弱小的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统一六国讲解,初中历史秦统一六国,大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找到了

    从这张春秋初期地图上可以看到: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条件,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直以大国、强国的身份存在。其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楚人常引以为荣。当时楚国与晋国可谓是两个超级大国,犹如上世纪的苏联与美。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

  • 为什么都是诸葛亮打魏国,诸葛亮死后为何不见司马懿伐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联吴破蜀,司马懿怎么灭蜀吴的,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打蜀国

    [var1]三国后期,诸葛亮跟司马懿的较量一直被后人所称道。他们两个不分伯仲,谋略和计策都不相上下,司马懿是三国之中唯一能跟诸葛亮对抗的谋士。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时候,为什么司马懿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却没有大举攻伐蜀国呢?司马懿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终身志向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统天下。蜀汉诸葛亮虽然

  • 秦国豪放女宣太后芈月:赶在外国使者面前讲荤段子:讲荤段子赢得外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太后芈月,秦国后人对芈月的评价,秦庄襄王与芈月的关系

    [var1]这个芈月在历史上公然讲的这个黄段子,一不留神还被史学家们给记到战国策里了。开玩笑,战国策仅次于史记,那都是那都是响当当的史书,能让你流芳千古,也能让你遗愁晚年,这个芈月的黄段子,我估计是也不能让他流芳千古吧,至于是不是留遗臭万年,这个取决于你怎么看了。[var1]话说这一年是楚国发兵攻打

  • 如果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战白起,最后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与廉颇,廉颇能打过白起吗,廉颇和白起谁年纪大

    长平之战,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之一,正是通过这场战争,秦国彻底结束了赵国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大一统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快,是秦国当年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赵国从此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我们从这场战争之中也学习到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赵国大将赵括有关,他的父亲也是

  • 田氏代齐后越国三弑其君,无彊听从齐使之言与楚交战最终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田氏代齐后有没有追杀姜氏王族,田氏代齐讲解视频全集,田氏代齐原文

    越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直到勾践他爷爷夫谭的时候,越国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越国的发迹,源于晋楚争霸。春秋中期,晋国在诸卿崛起之后,内耗频繁,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来自楚国的降臣申公巫臣提出了一个办法,扶持新崛起的吴国人去跟楚国死磕,晋国在后面出钱出装备、摇旗呐喊就行了。随后就

  • 烛之武退秦师甚至使秦国派兵保卫郑国反映出郑国缺乏恰当用人机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烛之武退秦师郑国当时的处境,秦穆公攻打郑国时谁救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秦国为什么打郑国

    然而,长期默默无闻的烛之武,却在郑国遭遇危机时突然出名了。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因为在城濮之战中郑国加入了楚国阵营,晋文公联合秦国前往伐郑。这次伐郑,晋文公是老账新账一起算了——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这次也是要对他进行报复。秦穆公时,秦国国力正处鼎盛;晋文公虽然刚回国数

  • 庸国自商朝便存在,曾随武王伐纣,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楚国庸国,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武王灭商的历史

    庸国作为一个方国历史非常久远,殷商时期就存在,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联合巴人、秦人所灭。关于庸国,最初的记载出自《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

  • 此人是鬼谷子弟子,战国时最厉害的人物,一个人被六个国家封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大师鬼谷子,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徒弟,战国四大名将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吗

    [var1][var1][var1]来到秦国之后,苏秦想拜秦惠文王当老大,结果这秦惠文王是个势利眼,都没正眼瞧苏秦,但是他毕竟是当大佬的,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拐弯抹角的说自己不喜欢任用外来的客卿。苏秦当时被打击的可不小,心里像吃了几只苍蝇一样难受。他老早就看到了惠文王的野心,想着凭他的本事,再加上惠

  • 天时、地利、人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竟然是地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秦灭六国动画演示,大秦帝国秦灭六国

    图丨来源于网络[var1]秦灭六国示意图01导言最近看了很多篇,关于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文章。大多数都是说:“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我实在找不出秦国有那些“天时”、那些“人和”,他有的只是“地利”罢了。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我的观点,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是“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