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图上的战争:曾国藩被围南昌,天京事变爆发,战局瞬间扭转

地图上的战争:曾国藩被围南昌,天京事变爆发,战局瞬间扭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09 更新时间:2024/1/16 4:13:33

太平军将领翼王石达开带领了三万大军从武昌进入江西,准备围困在南昌驻守的曾国藩。石达开的南下,让驻守的义宁的清军总兵刘开泰毫无还手之力,石达开不费摧毁之力就打垮了义宁的守军,长驱直入江西境内。

一时间,新昌、上高、瑞州、新喻、临江等地尽数被顺利拿下。

太平军的步步紧逼,让曾国藩毫无办法,一方面现在胡林翼、罗泽南在攻打武昌,无法及时支援,另一方面整个江西境内除了九江外围的守军,几乎无兵可调。曾国藩自从九江战败之后,专门派遣了一小支队伍盘踞在九江外围想要伺机而战,如今一旦撤离,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逼近九江。

可是,石达开带领的太平军对于南昌城的包围圈愈加的紧缩,这不得不迫使曾国藩放弃九江的守军,让周凤山带领湘军水师撤离九江外围,救援南昌。

这项举措,可是说是曾国藩的无奈之举。

十二月,石达开的军队又相继攻占吉水,将吉安包围了起来。此时的曾国藩就如同瓮中之鳖,难以顾及左右。

咸丰六年正月,石达开亲自带领军队攻占吉安,整个江西境内形势一片危急,到处都充斥着太平军的势力。湖南巡抚骆秉章自知兹事体大,赶忙调遣两支军队由刘长佑、萧江分别从浏阳、醴陵出发,援救固守待援的曾国藩。

南昌城的外围势力被拔除之后,石达开带领大军逼近樟树镇。樟树镇为南昌城南重要的一个军事据点,扼守次处不仅仅可以扼守南昌的南门户,而且还可以联结湖南重镇长沙。樟树镇一旦丢失,整个江西境内几乎就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樟树镇的重要性也在此关键时刻凸显出来。

曾国藩为了防止樟树镇陷于石达开之手,让部将周凤山、彭玉麟亲自前去驻守,以确保万无一失。然而这个时候曾国藩兵力稀少,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可以分兵驻守,因此,樟树镇的守军也就仅仅几千的湘军。石达开的数万军队顺利攻占樟树镇,拿下了南昌城南的这个据点。

樟树镇的丢失,让整个江西境内瞬间沸腾,人心惶惶,官员、百姓纷纷逃出城外,想要逃离江西。这个时候曾国藩四处走动,稳定人心,终于将浮动的人心稳固了下来。

即便如此,南昌城陷入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就算是曾国藩也开始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没有十足的信心能够保住南昌,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改变了南昌城也许即将被攻陷的命运。

石达开被东王杨秀清调离江西,回到了天京,商议进攻江南大营的计划!!!

这个消息让曾国藩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明白,石达开一旦离开江西,那些留守的太平军将领势必会放缓对于南昌城的进攻,这样一来对于自己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他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招募湘军,扩充自己的军备力量,各地的守军也能够利用这些缓冲的时间援救南昌。

石达开离开江西之后,韦昌辉奉命前来江西住持战局,来到江西的韦昌辉果然放弃了对于南昌城的围困,而是下令继续在南昌外围拔除剩余的据点。

刘长佑、萧启江统率的湖南援军一路上顺利收复了萍乡、袁州、临江,在抚州恰巧遇到了刘长佑、萧启江的两股救援军,黄玉昆大败而逃。

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也从长沙带领了五千守军前来救援南昌,在瑞州城外大败韦昌辉的军队,一举收复上高、新昌、义宁、通城、崇阳、蒲圻六地,韦昌辉退回瑞州城内。

在双方交战的关键时刻,韦昌辉被调离江西,回到的天京,因为一个更为重大的消息要发生:

韦昌辉收到天王密诏,回师天京密谋诛杀东王杨秀清,从江西撤军。

此时在湖北武昌督战的翼王石达开、在江苏金坛督战的燕王秦日纲也被急令调回天京,如此一来,湖北、江西、江苏三大战场的重要主帅全部撤离战场,而且此次撤离还是在围攻城池的关键时刻,这毫无疑问的为这三地的守军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喘息之机。

回到天京的韦昌辉、秦日纲深夜中突袭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府中的两万多的部属被杀红眼的韦昌辉尽数屠戮,等到石达开回到天京,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颇为震惊,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双方战火也因此升级,石达开出逃天京,跑到了安庆,韦昌辉继而又杀了石达开府中的所有部属。

逃到安庆的石达开,力求天王洪秀全诛杀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天王下令诛杀了二人,天京事变得以告终。

可是,天京事变所带来的恶果还远远没有结束,翼王石达开在奉密诏奔袭天京的时候,湖北巡抚胡林翼还在继续围攻武昌,而石达开离开武昌之后,驻守在武昌城中的韦俊为韦昌辉的胞弟,听闻韦昌辉和部属相继被处决之后,更加的心灰意冷,索性直接放弃了武昌的防守。

值此之后,湖北重镇武昌再一次重新回到了清军的手中。

曾经的太平军也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是被权力所荼毒的每一个太平军将领,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太多的戾气。曾经所谓的兄弟手足,曾经所谓的同生共死,也早已经随着每一个人权利的愈加膨胀在悄无声息的一步步的改变。

太平天国政权,并没有像其他的农民军起义政权那样,他们无法做到戡平战乱,也无法做到定鼎四方。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也仅仅是他们的挣扎,盘踞一隅之地的他们更多的在为自己谋生存,处于乱世洪流中的他们也许心中有着更为广大的理想,也许他们曾经也有着横扫清军的伟大愿景,可这愿景都随着那场天京事变变成了漫天的尘埃,不留踪迹。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更多文章

  •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对洪承畴评价,明朝贰臣洪承畴,贰臣洪承畴为何惹人争议

    满清人口稀少,却能入主中原,完全是靠着明朝的降兵降将,以洪承畴为代表的文人集团,以耿仲明、尚可喜为代表的武将,可以说,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汉人所不齿,称之为“汉奸”。可是这些人死后,却被乾隆帝编入《贰臣传》留下千古骂名。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贰臣传尤其是洪承畴,早在崇祯初年,洪承畴已经官

  • 曾国藩尽心提携沈葆桢,为何沈葆桢要对恩师“恩将仇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葆桢曾国藩挽联,沈葆桢恩将仇报,曾国藩与沈葆桢彻底决裂

    1856年,这年沈葆桢被任命为九江知府,但此时的他,并没有能够真正的去上任,原因是当时九江城仍旧处于太平军的控制范围。身处于这种窘境的沈葆桢,没有办法进入九江城,是曾国藩看到了这种局面,他好心为了国家延揽人才,不愿意看到沈葆桢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把沈葆桢招致自己的帐下,成为自己幕僚中的一员。曾国藩对

  • 17岁守寡,25岁成为首富,慈禧认她为干女儿,42岁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年轻48岁真实照片,慈禧18岁守寡照片,慈禧的家族兴衰史

    周莹旧照(1869――1911)周莹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陕西省三原县一个殷实的家庭,小的时候她天资聪颖,父亲把她送到县里读私塾。等长到17岁的时候,周莹嫁给了泾阳县安吴堡吴家的大少爷吴聘,两家本来门当户对,小夫妻俩也相敬如宾,幸福的日子总是令上天嫉妒,周莹美好的憧憬被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而破碎。作为从小

  • 地图上的战争:永历帝逃亡缅甸,吴三桂弑杀永历帝于篦子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杀永历,吴三桂杀永历父子完整版,历史上吴三桂占领的区域

    历经千难万险的永历帝途径铁壁关、木邦、锡波、阿瓦,终于抵达缅甸国都。数日后永历帝被安置在阿瓦城外临时构造的一座简陋的屋子里,作为他自己的行宫,也许此时的永历帝早已经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帝王的那份尊崇,来到缅甸的他仅仅是徒有虚名的帝王。除此之外,处于云南边境之地的李定国,还在木邦艰难的维系着南明朝廷最后

  • 皇帝死了,留下了27岁的慈禧,她是如何除掉了老谋深算的肃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别看咸丰在历史上毫无建树,但对自己后事安排还是妥妥的。咸丰驾崩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6岁的同治接替皇位。他也知道,6岁的孩子管理不了国家,于是安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辅佐。遗诏“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咸丰为了防止“一党”独大,同时赏赐东、西两太后各一枚印章。意思是:“八大臣”的谕旨,必须有

  • 他是梁启超的第三子,若不英年早逝,成就绝对在其他兄弟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梁启超的九个子女简介,曾纪泽女婿梁启超,梁启超的9个孩子都有子孙后代吗

    梁启超的儿女们都很优秀,其中建筑学家梁思、历史专家梁思永、经济学家梁思达、火箭专家梁思礼这四子广为人知。当时很多人调侃说:“四儿子算钱让大儿子建房子,然后建完小儿子炸,最后二儿子研究被炸后的历史遗址”。这里面唯独没有梁启超的第三子,其实若不是英年早逝,他的三儿子梁思忠成就绝对是梁启超儿子中最大的。和

  • 历史上的四大“红颜祸水”,除了妲己之外,你们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真正的苏妲己资料,十大祸水红颜照片,自古红颜出祸水

    提到历史上的“红颜祸水”,很多人第一个想的就是商代末年乱纣的妲己。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一旦这个女子被当时的皇帝看上,那么她的命运就会和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皇帝如果很宠爱她,那么会有很多的人说她是一位魅惑君主,祸国殃民的祸水。国家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天灾、战争什么的,责任都会推卸在这些女子身

  • 小麦在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商朝起小麦便是主要农作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今日想种小麦用多少斤小麦种合适,红皮小麦与白皮小麦,小麦做酱小麦上的黄色菌丝是什么

    要说的是,小麦是否经西域传入,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距今4000年前后,小麦种植已扩展至黄河下游。如属于龙山文化遗存的山东茌平教场铺、日照两城镇、胶州赵家庄等遗址,均出土比较多的碳化小麦标本,且均属栽培型。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小麦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甲骨文中有“麦”字,为“农作物”和“地名”两种含

  • 夏朝存在毫无疑义,但并不确定当时是否有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为什么没有文字,孙卫东教授说夏朝,老梁讲夏朝完整版

    所谓“古人”,可以前推至孔子,这就距今超过2500年;还包括《诗》《书》等古籍,大约距今3000年。西周以降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显然是相信曾经存在过这个“夏朝”的,所以言必称“三代”。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古籍“经典”,皆不言“夏”之前还有延续几百年的朝代,如《诗》《书》孔子著作,莫不如此。司马迁只说古

  • 商朝时期我国战争规模不大,只有三五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朝时的战争,商朝最大规模的战争,商朝末期兵力

    雄踞中原的商王朝衰落之时,位于今天陕西渭河、泾河一带的周部落开始兴起。到周部落首领姬昌(周文王)继位后,其势力更是发展到整个关中平原。此时,周已经完成了向奴隶制的转化过程,但新上位的首领姬昌仍然亲自耕种 ,同时善待下士,秣马厉兵。周文王时,已经开始发兵东征西讨,将周的势力扩充到江淮地区,“三分天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