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追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位将领,下场各不相同,谁最惨?

追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位将领,下场各不相同,谁最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4/2/4 1:57:16

按照李世民阵营的说法,他们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完全是因为事先得到确切消息,说是李建成、李元吉准备谋害李世民,后者属于被动发难。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说法不一,按照《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李世民是带着十名心腹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这十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政变之后不久,李世民便登基坐了天下,十位有功之臣理所当然地得到重赏,在贞观朝位尊爵显,好不风光。不过最终他们的下场却各不相同,其中有的人还遭到灭门杀身之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长孙无忌(594-659年)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在李渊举兵后不久便前来投效,受命辅佐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已官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属于李世民阵营的核心人物。在贞观朝,长孙无忌备受重用,长期担任宰相职务,封赵国公。

作为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在高宗朝继续担任宰相,权倾朝野。但由于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被武氏心腹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2.尉迟恭(585-658年)

尉迟恭本为隋将,官至朝散大夫,后追随刘武周起兵,与唐朝为敌,兵败后归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官至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在贞观朝,尉迟恭官至泾州道行军总管、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尉迟恭晚年意志消沉,整日沉迷于炼丹术、清商乐曲,杜门谢客长达16年时间。去世后获赠司徒、并州都督,高宗下诏厚葬,并准其陪葬昭陵。

3.侯君集(?-643年)

侯君集早期不学无术,却以勇武自称,因追随李世民征战有功,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玄武门之变前官至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在贞观朝,侯君集官至兵部尚书,有讨平突厥、击灭高昌之功,进封陈国公。

侯君集晚年党附于太子李承乾,因李承乾谋反之事受到牵连,被太宗下令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4.张公谨(594-632年)

张公谨早年效力于王世充,后投降唐朝,经李世勣等人引荐成为秦王府幕僚,逐渐得到重用,力促李世民下决心发动政变。在贞观朝,张公谨历任代州都督、襄州都督,封邹国公。

公元632年,张公谨病逝于襄州都督任上,年仅38岁。张公谨死后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唐太宗亲自到郊外为他痛哭致哀。

5.刘师立(?-640年)

刘师立起初效力于王世充阵营,担任亲卫将军职务,王世充兵败后被李世民引用为左亲卫,因参与政变有功,授任左卫率。在贞观朝,刘师立历官左骁卫将军、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封襄武郡公。

刘师立担任检校岐州都督时,曾大破吐谷浑于小莫门川,640年卒于始州刺史任上,谥号肃。

6.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本为隋将,以豪爽侠义著称,后归顺唐朝,受命辅佐李世民征战,玄武门之变前官至秦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

在贞观朝,公孙武达出任肃州刺史,曾击败突厥于张掖河,升任左监门将军。又因大破盐州突厥叛军,晋封东莱郡公。高宗永徽年间,公孙武达卒于右武卫大将军任上,获赠荆州都督,被准予陪葬昭陵。

7.独孤彦云

正史中对独孤彦云的记载极为简略,语焉不详,只知道他是鲜卑人,隋朝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之子,至于玄武门之变前的事迹湮没不闻。

独孤彦云在贞观朝担任幽州都督,获封历阳郡公,在与东突厥的战役中阵亡。

8.杜君绰(601-662年)

杜君绰在隋末曾投身农民军,后归顺唐朝,受命辅佐李世民征战,因参与玄武门之变获封开国县侯。在贞观朝,杜君绰官至右领军将军、加上护军,长期负责宫廷守卫,进封怀宁县开国县公。

在高宗朝,杜君绰曾参与征讨高句丽战役,以功拜左领军大将军,后转任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公元662年,杜君绰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9.郑仁泰(?-663年)

郑仁泰很早就加入秦王李世民的幕府,曾参与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但官职一直较低,玄武门之变后仅晋升为游击将军。在贞观朝,郑仁泰屡获升迁,官至左屯卫将军,封同安郡公。

在高宗朝,郑仁泰历任灵盐二州都督、右武卫大将军,曾于661年率军讨伐铁勒,因损失惨重被降职。663年,郑仁泰卒于凉州都督、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任上。

10.李孟尝(593-666年)

李孟尝起初投效瓦岗军,后追随王君廓投降唐朝,被李世民召入麾下,玄武门之变前已进位上柱国。在贞观朝,李孟尝历官右骁卫将军、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有大破突厥之功,获封汉东郡开国公。

在高宗朝,李孟尝历任右监门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终迁至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公元666年,李孟尝暴卒于长安府第之中,死后被准予陪葬昭陵。

更多文章

  • 自古太子都爱谋反?为何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的太子都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和康熙的关系,康熙平定太子谋反,康熙的太子为什么要谋反

    1. 戾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悲情自杀西汉汉武帝建元二年,淮南王刘安来长安朝拜,在拜见过汉武帝和窦太后后,太尉田蚡秘密约见刘安,对刘安说:"当今武帝继位十余年都没有儿子,您是高祖皇帝的亲孙子,诸位藩王就数您最贤明,一旦皇上发生不测,除了淮南王您,还有谁更适合做天子呢?"淮南王刘安听过此话后窃喜。不

  • 李世民召见中亚使臣,使臣说:我也姓李!李世民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突厥使臣李世民,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李世民真的姓李吗

    三年后,李世民派李靖、薛万彻等人领兵10万,打败突厥,颉利可汗被灭。此后,唐朝继续远征西北,吐谷浑、吐蕃、高昌国等国纷纷向大唐臣服。此时,远在中亚的吉尔吉人,建立了一个叫“黠戛斯”的国家,他们派了一个使臣,不远千里,从遥远的中亚,穿过西域来到长安,朝拜唐太宗。谁知使臣刚开口,就和李世民攀起了亲戚,使

  • 冒牌的千古名君:唐太宗的皇帝生涯,就是不忍卒读的“烂账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千古帝王之唐太宗,唐太宗成为千古名君的原因,唐太宗(千古明君)

    首先说明一点,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人,任何一位以“伟光正”形象示人的皇帝,背地里可能都有一大堆不忍卒读的“烂账”,比如号称“尧舜之君”的唐太宗。杀兄、杀弟、杀侄。谈论“玄武门之变”中孰是孰非,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如果李建成有抢先一步的机会,他必然也会率先发难。所以,事后李世民一再把自己打扮成被迫害者角

  • 一个心机婊的人生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为李渊次子。童年时代的李世民,可是一个真正的皇族公子,由于当时的皇太子是李建成,所以李世民根本不能得到有关帝王的特殊教育。但他受到的仍是其他普通家庭所受不到的典型的上层儒家教育。李世民童年时就非常好学,文武都很厉害。而且在后来作为皇帝时表现出的他精通历史、经济、书法、军事,可以知道童年

  • 背全李白的诗,穿越到唐朝,能击败李白成为诗仙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李白简介资料,男子穿越到唐朝背诗被叫诗仙,历史上李白最好的诗

    在很多穿越小说里,有这样的桥段,主角穿越到异时空,盗用一些唐诗宋词,就成为顶礼膜拜的大诗人,技惊四座。假如有个无耻的法外狂徒张三,先花一段时间死记硬背,将李白的诗背得滚瓜烂熟,然后,他在穿越到李白出生前。那么他能击败李白,成为诗仙吗?《庆余年》范闲背李白《将进酒》名场面01、诗仙李白李白是唐朝著名大

  • 李世民登高远望:你看到我媳妇没?魏征:我只看到你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征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李世民魏征大唐情史,李世民魏征直谏图片

    长孙皇后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的女儿,因为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哥哥长孙无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13岁时,长孙皇后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李渊和李世民起兵反隋,长孙皇后和他的哥哥、舅舅一路跟随李世民,她和李世民可以称得上是患难夫妻。李世民登基后,册封妻子为皇后。长孙皇后贤良淑德,一方面教育子女,另一方面劝自己的哥

  • 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监致仕,浅谈唐朝的尊老养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致仕制度的发展轨迹,长安十二时辰关于唐朝生活的描述,唐朝致仕制度什么时候开展

    太子对这位耆老格外尊崇,特许东宫药园可以随时为其供药。贺知章致仕之后,把京城房产全都卖掉了,只剩了这一座还在,可见是非常喜欢……李泌踏进寝屋,定了定神,深施一揖:“李泌拜见贺监。”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一个80岁的老臣,虽然已经退休,不管是当朝皇帝,还是太子,乃至官员,对贺知章都非常尊重。本文不谈论《长

  • 慈禧为何临死还要毒杀光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为啥害死光绪,为什么慈禧死前要把光绪毒死,为何慈禧临死前一定要毒死光绪

    慈禧是咸丰帝的女人,两个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因为风流成性,据说得了那方面的病,没法治愈就挂了。此刻要命的是慈禧的丈夫和儿子都去世了,所以,她也就没有孩子了。这对于慈禧来说,是比较苦逼的一件事呀。这大清的江山,以后要交给谁呢?慈禧因为死了丈夫,又不能再嫁,所以肯定是不会生孩子

  • 美丽的外表下不一定有颗美丽的心 珍妃为慈禧所杀为何不值得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为什么杀珍妃,慈禧太后宠爱珍妃,慈禧太后珍妃纪录片

    美丽的外表下不一定有颗美丽的心 光绪十四年(1888年),珍妃、瑾妃姐妹在秀女大选中成为嫔。当时的皇后已被慈禧太后指定,就是其侄女叶赫那拉氏。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的珍妃入宫后不久,就深得光绪的喜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嫔为妃。 民间传说,由于光绪宠爱珍妃,对皇后隆裕也就较后冷漠。皇后隆裕心里

  • 从刘秀到康熙 ,1700年“天花史”,中国如何帮世界战胜天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16-17世纪关于天花的历史故事,历史上名人对天花的评价,历史上哪个皇帝得了天花

    汉光武帝刘秀像小编需要说明的是,天花并非只有1700年历史,在光武帝刘秀之前、康熙帝之后,天花依然存在,小编的论述重点在从刘秀到康熙这1700年内,古代人民是如何面对天花、了解天花、战胜天花的。天花的发展史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古印度就有天花的存在了,只是古代人流动性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