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继位,为何对嫂嫂不近情理、不守礼法?原因或是这八个字

宋太宗继位,为何对嫂嫂不近情理、不守礼法?原因或是这八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4/2/4 20:59:27

贺氏被册封为孝惠皇后,是赵匡胤的糟糠之妻,不过她没享到老公的福。公元958年,贺氏因病去世,那时候老赵还没当上皇帝,因此贺氏直到去世两年后才被追封为皇后。

赵匡胤在当上皇帝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959年娶了第二任妻子,那就是王氏。可惜王氏福分也不够,与赵匡胤结婚四年后也死了。

公元968年,赵匡胤将一位17岁的宋姓女子册封为皇后,因此宋氏算是他的第三任正妻。

然而,宋氏只当了八年皇后就变成了“前”皇后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在历史上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赵光义取代哥哥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

那么,赵光义称帝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嫂嫂,也就是宋皇后的呢?从史料来看,赵光义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赵匡胤作为“宋祖”,与另一位著名皇帝——“唐宗”李世民齐名,也被民间评定为个人武力值最高的一位古代帝王。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不幸的是,他只当了十七年皇帝,年仅五十岁就死了,实属盛年早逝,令人惋惜。同样可叹的是他那位年轻的皇后和众多妃嫔也跟着遭殃。

那么,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虽然官方修定的《宋史》对其死因进行了种种粉饰或遮掩,然而后世史家通过其中各种破绽得出一个结论:赵匡胤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谋杀,主谋正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

公元976年10月10日的晚上,赵匡胤暴死于皇宫中,赵光义继承大统,是为宋太宗。他继位之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抚亡兄的家眷,尤其是年仅25岁的嫂嫂宋氏。

宋氏当然不可能继续当皇后,而是只能做个前皇后。赵光义按照皇室约定俗成的做法,给嫂嫂宋氏赐了一个封号,那就是“开宝皇后”。

作为先帝的遗孀,宋氏虽然地位尊贵,却享受不到什么切切实实的待遇。她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幽深冷寂的皇宫后苑孤独凄苦地生活了19年。直到公元995年4月,年仅44岁的宋氏因病而死,被追谥为“孝章皇后”。

按照当时的礼法,先帝的皇后去世,应依据相应的礼制规章予以治丧,在规模和规格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可是赵光义对这位嫂嫂的去世却表现得既不近情理又不守礼法。

赵光义不但不为宋氏成服(提的是有人亡故时,亲属应当按照与逝者关系的亲疏穿上相应的丧服),也没有根据礼制的相关条文为其举办像样的葬礼,甚至在朝中绝口不提此事,没有让朝中的文武百官去临丧。

不仅如此,赵光义居然下令把宋氏的棺材放在过去辽国公主住过的院子里,其用意无非就是要故意降低其治丧规格。更出格的是,他还下了一道圣旨,不准亡嫂宋氏与传位给他的亡兄赵匡胤合葬,甚至下令不得让宋氏的牌位进入太庙。

大臣们都不理解赵光义的做法,但都不敢吱声,只有一位名叫王禹偁的工部郎中胆子比较大,发了几句牢骚,指出宋氏是先朝皇后,有母仪天下之德,应当遵循礼制妥善处理后事。

可是,赵光义一听到这些话,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把王禹偁贬到安徽滁州做了个小知州。这谁顶得住啊?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议论宋皇后的事了。

赵光义身为堂堂一国之君,为什么不顾礼法,干出这么荒唐的事呢?有史家阅尽野史进行研究,才发现一个线索,那就是当初赵匡胤驾崩时,宋氏皇后曾经在无比悲切之时说出这样一句话:“帝素无疾,何至于此?”

这句话只有短短的八个字,表达了对太祖皇帝无缘无故死去的怀疑。虽然她没有说出真凭实据,也不敢指名道姓,但这番话传到赵光义耳朵里面,就让他怀恨在心,一直到宋氏死后,都不肯原谅她。

但无论如何,赵光义跟皇嫂过不去的做法实在让人觉得不近情理、不守礼法。正是因为他做出这种荒唐的事,才让人更加怀疑他与赵匡胤无缘无故死去脱不了干系,正所谓“欲盖弥彰”嘛!

更多文章

  • 这三代皇帝性格上的缺陷,加速了北宋王朝积贫积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没错,北宋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王朝,A面的光芒让人亮瞎眼,B面的阴影让人无限叹惋。或者说,北宋是一个表面十分繁荣、实质上积贫积弱越来越黯淡的王朝。那么,北宋为何会积贫积弱呢?原因有很多,这里只讲一个很少被人提及的因素,那就是北宋历代君主的性格都存在着某种或某些致命缺陷,终于让这个看以无比光鲜的王朝走向

  • 真实的北宋:繁荣表象下实为积贫积弱,根源在于这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具体来说,“积贫”的具体表现就是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尽管当时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超过了盛唐,却常年出现赤字。而“积弱”更不用说了,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吃败仗,甚至被迫与辽、西夏这些外邦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目的仅仅是换取皇室的苟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宋如此积贫积弱,成了一只纸老虎呢?这里面肯定

  • 真实的北宋:这两个武职听起来很牛逼,实际上过得很苦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军将及军大将究竟是什么职衔,其身份和地位又是怎样的呢?在有关北宋的历代文献中,军将、军大将的名称,其实并不罕见。北宋名儒邵伯温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宋仁宗末年,王安石担任知制诰这个职务。有一天,王安石的夫人吴氏为丈夫买回来一个妾,王安石见到后询问她的出身。这个女子答道:“我的丈夫本来担任军大

  • 晁盖是宋江的领导,为何不能排进108将?晁盖之死与宋江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晁盖不死宋江能做梁山之主吗,晁盖之死和宋江有关系吗,如果晁盖没死宋江会当上首领吗

    我们都知道水浒的故事是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的,当时时局动荡不安,为了谋求生存,也为了坚持自己所信仰的“义”,晁盖加入梁山泊,为除暴安良的事业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加入梁山泊之前,晁盖便已经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天下好汉。即便在梁山泊被推上第一把交椅之后,他多次被宋江劝阻亲自参与实战,但是但凡有需要

  • 真实的北宋:这个制度缺陷对北宋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施北宋之北宋指的是,宋江死后北宋多久灭亡的

    北宋的财政之殇到底是个什么具体情况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政管理极为混乱,尤其是财政主管官员——计司的权力被剥夺,人为地制造混乱。公元1001年3月,一代名相吕蒙正曾经对皇帝宋真宗汇报过这样一个情况:国家财政部门的主管官员,居然连国库的收入、支出、盈余、亏损等方面的数量都搞不清楚,这也太没有道理了吧!

  • 朱元璋听信小人谗言挖了刘伯温的坟墓,看到这一幕吓呆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打开刘伯温的坟墓,朱元璋挖刘伯温坟墓露出六个大字,刘伯温给朱元璋三句话九个字

    朱元璋这个人小心谨慎,疑心很重,建国后担心有乱臣贼子觊觎自己的江山,杀害了很多功臣,连帮他统一天下的刘伯温也没有放过。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死者为大,人去世之后就不该再去打扰,但朱元璋不信这个,他在刘伯温去世后,听说他的陵墓之地有天子气,后来听信小人谗言,只要将棺材的前面锯掉一点,天子气就不起作用了,于

  • 明朝功臣为何不反抗朱元璋的屠杀?原因有3点,最后一点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朱元璋最真实的资料,明朝朱元璋历史评价,明朝历史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

    他们是历史上很励志的帝王,虽然起步很低,可是达到了最高的人生成就。建立了帝国之后,开始清洗那些共同打天下的功臣。可是两人面对的情况不同,老刘要经常带兵平反,因为那些功臣不愿意等死,纷纷的起兵反抗。可是老朱屠杀功臣的时候,却没有反叛的行为,他们都甘愿伏法。这是为何呢,两人的区别在哪里?也只有李世民对待

  • 明朝一农民绑了贪官前往京城,朱元璋下令严办:诛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处置八个贪官,朱元璋严办黎洪强张道光,朱元璋死后老百姓还能绑县令吗

    其实朱元璋被丑化成暴君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朱元璋对于官员非常的严厉,直接触及到了官员的切身利益,所以官员在史书中自然不会说朱元璋什么好话。其次就是满清为了自身统治的稳固,自然要极力的去抹黑明朝,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自然是被黑的最惨的。不过这位暴君在民间的风评却不是一般的好,毕竟我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

  • 攘外安内的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为何他近年来频频遭人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岳飞的真实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要想知道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首先我们要知道民族英雄的定义。在字典中民族英雄是指,那些捍卫民族独立、自由、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在我看来,岳飞就是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是民族英雄,因为他的抗击精神岳飞是南宋一位抗金名将,从20岁到39岁被害为止的二十年里。他都在抗金斗争中度过。

  • 此人是锦衣卫出身,权倾朝野,与朱棣争抢妃子,死后无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锦衣卫事件,朱元璋的锦衣卫朱棣怎么接手的,锦衣卫朱元璋让朱棣统领过吗

    当时的明成祖朱棣用“清君侧”的名义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许多文武大臣都认为他来路不正,为了平息这场无声的风波,他任命纪纲为锦衣卫的指挥使,掌管着亲兵。纪纲掌握了锦衣卫之后,就大肆的将许多无辜的权臣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一个接一个的杀害。在许多人看来十分的残忍,可对于明成祖朱棣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