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果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就会发现这是为什么。
当时的刘邦之前,已经有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已经有了天下诸侯纷争,楚霸王的雄起。秦国虽然已经一统天下,但六国的亡魂还在秦国游荡,天下到处都在举兵抗秦,刘邦不过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小支,当时任谁也想不到他能完成最后的大业。刘邦的成功之处也就在这里,这简直是被迫版的“坐山观虎斗”啊,陈胜先给秦一记重拳,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诸侯乱打太平拳,刘邦却成了坐收渔翁之利的获胜者,先入咸阳,让后在四川苟住发育。等到刘邦发育起来,他的敌人就只剩下那个傲慢的贵族西楚霸王了。所以说刘邦才是捡漏之王。
而曹操呢?他身处在一个大家都很强的年代,他到死都没有敢废帝登基,足以看出他对那些东汉末年的门阀贵族有对忌惮了。并不是说他的对手有多强,而是说他们都是那种说强不强说弱也不弱的,比如说袁绍。
和袁绍一比,谁都是寒门出身,曹操打袁绍并不只是对袁绍一人开战,而是对整个门阀贵族的开站,可事后曹操却发现袁绍死了,贵族势力还在,这是他一生遭遇到的最大阻力。刘邦能坐收渔翁之利,可却没人为曹操的统一大业充当替死鬼,相反,孙刘两家还联合起来干他。再加上当时汉王朝还是很有市场的,是个人就叫他曹阿瞒,汉贼。说起来,李唐能够迅速繁荣,隋炀帝就是他们的替死鬼,修建运河什么的全是在为李唐天下做嫁衣。曹操总是在关键的事后缺少一个替死鬼。
可以说曹操的一生是充满荆棘的一生,运气太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没一样能支持他统一天下。虽然说起来那些诸侯都比他弱,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弱,强者往往是被不起眼的弱者给乱拳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