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棣叛乱后期,官军屡吃败仗,损兵折将,但实力依旧雄厚。官军和燕军长期对峙,朱棣已经进入绝境。才不得不拼伤一搏,长途奔袭南京。即便如此,朱允炆依然不怕,南京城坚固,有几万禁卫军,加上百万百姓,两万多没有攻城武器的燕军,正常情况根本打不下南京。还会被回援的官军灭掉,老天爷不待见朱允炆啊。削蕃就是削燕藩的,这人在朝内根基很厚。
连朱元璋临伤都说过,小心燕王,可惜老朱晚年真的很凄惨,已经控制不住皇位斗争。朱元璋晚年是草木皆兵,大杀功臣,朱允炆是年幼无经验和人脉,南京内部没有强有力的有效指挥,所以燕逆有机会反了大明,这就是兴宗皇帝早逝的恶果。丢下老人和幼子任人宰割。这段联系华夏六百年国运的一起结局,细读史料,令人落泪。别说燕逆不尊敬朱标,他连老朱都未必尊敬。老朱形象那么差,不是人大清开始的。
相反,建州入关,屠戮的皇室主要对象恰好就是燕王一系。至于朱标为人,朱棣当时怎么编,明朝人其实都一直拿他当篡位的,没什么人信。到时六百年后今天,燕逆再网络上成了受害人一方,朱元璋朱标一系全成了昏君伤人者,被叛乱活该。朱棣自己层对儿子说的:我治国理政的本事,都是你大伯教的,这话靖难檄文上他肯定不会说的。朱标可是嫡长子,而且和朱元璋的联系,那是真的父子。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要是哪天突然想退位了,朱标和朱元璋给他准备的那套班子就能马上接管朝政军队,平稳丝滑的完成过渡。这种情况下,整个朝廷有几个“敢”不尊敬朱标的,就算装也是装的尊敬啊,尤其是朱标伤后,朱元璋让朱允炆接任,这够明显的了吧,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至少表面上他必然是尊敬的。要是朱棣那个年代的人评价的还好点,这都大明过了一多半了还这么个评价,你可想而知整个明朝对这个朱棣是什么态度,就是篡位啊,所以崇祯皇帝才伤活不肯过江南迁。
网络都黑崇祯说他没能力,就冲南明的混乱就可以看出,崇祯的眼光还是蛮不错的。南京是朱标的势力所在,对燕王一系那是血海深仇,两百多年时间根本不足以忘记这些历史旧账。福王南迁称帝以后,各种潜藏两百多年的矛盾一起迸发,朱棣的后裔,朱元璋的后裔,甚至朱文正的后裔,都有称帝的。要我看,这简直就是朱元璋和朱标两代正统的诅咒啊。当然,实际原因是,因为朱棣的叛乱其实化国为他自己一个人的家业,最大限度缩小了统治基础,打乱了朱氏的继承法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