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七
十
二
贤
子
夏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说,孔子门人有三千之众,而通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的共有七十二人,这些人都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关于孔子的这些弟子,你知道多少呢?
在“孔门七十二贤”中,最优秀的有十位学生,他们分别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这便是“孔门十哲”。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
夏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 ,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
子夏个性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曾任莒父县令,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孔子去世后,面对孔门丧乱,子夏前往魏国教学育人,收取李悝、吴起为弟子,被魏文侯尊为师傅。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归葬于温县,从祀于孔庙,追封魏侯。
[var1]
生
平
事
迹
冉耕救人:
三豕涉河
据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访问晋国的路上,经过魏国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读史书,子夏听出此人念错一个字就上前纠正。为什么晋国会有三只小猪过河呢,心中不解的子夏努力回想,知道了是念课文的人的错误,他上前指出错误,告诉这个念书的人,不是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这人回去一查,发现果然是自己错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我们说晋师己亥涉河,是晋国在己亥年过的河,因为己亥和三豕的写法很想,所以念书的人才闹了笑话,后来人们也用这个典故,来笑话那些在写文章中出错别字,而且错误很离谱的人。
这个故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子夏的学识很高,对于历史对于文字都有一定的研究,这也是他敢于只身前往各大国,劝君王推行仁政的重要表现,试想要是自己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一定的道德修养,在面对君王的时候,如何做到以礼服人。
[var1]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莒父长官的时候,问孔子怎样为政。子曰:“不要求速成,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利。求速成就不能达到目的;注重眼前的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在这里,孔子讲到非常重要的这两条,其实这两条互相是关联的。人为什么会求速?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是这样,讲求所谓效率,贪快,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成一样事情。欲速这种心,其实是见小利。他看到小利,他也就不肯这样发长远心了,所以他的行为,那都是短期行为。
[var1]
关于荣欣书院
更多活动内容请咨询以下联系方式
荣
欣
书
院
扫码关注荣欣书院官方公众号
追溯文化根脉 传承华夏文明
汉礼文化丨汉服文化丨传统文化体验
国学/国艺/国礼培训
咨询热线:
邮箱:rongxinshuyuan@163.com
地址:上海金山区山阳镇朱山路198号
网址:www.rongxinshu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