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死吕伯奢,终生留下污点,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

曹操杀死吕伯奢,终生留下污点,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44 更新时间:2024/2/6 11:33:44

一个是出场定型。但凡人物一出来,罗贯中总要以一两个小故事来确定人物形象,并且此后不会更改。如写到了曹操之奸诈,那么关于他的事迹,皆是以这个形象为主进行展开。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脸谱化”特征,使人一看便知曹操的性格。但不可否认,这的确有些不真实,鲁肃便说诸葛亮的智谋太过惊人,便向妖孽一般,这显然不符合人性。

另一个是同而不同。比如张飞吕布,都勇猛过人。但吕布却是单纯的勇而无谋,最终死在曹操之手;而反观张飞在瓦口关与义释严颜的过程中,则又表现出了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特征。

再回到曹操身上,他在小说中表示奸诈,而这一形象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便是曹操杀死吕伯奢后,还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自此之后,这件事便成了小说中曹操的污点,被无数人为之诟病。

那么这件事,在正史中究竟有没有依据呢?可以肯定的是,《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没有相关记述,可见这是一桩无头冤案。就连裴松之为其作注时,也拿不准事情的经过,所以直接列了三条说法不一的史料,不妨逐一来看。

首先是《世说新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按照这则史料的角度,曹操多疑的性格一展无余,而且他率先发难,说明他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但在笔者看来,这则史料并不可信。一来,《世说新语》是历史性小说,难免有很多杜撰描写;二来,该书作者是刘义庆,他自诩为汉室后裔,对曹氏父子的形象多有丑化。所以刘氏之语,不排除有刻意抹黑曹操的嫌疑。

其次是王沈《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从这则史料来看,曹操的确在痛下杀手,但却是师出有名,属于一场正义的反击战。

陈寿与裴松之二人所做史书,有不少内容都取自于《魏书》,说明该书有一定历史价值。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对曹氏一族进行了不少曲笔维护。上文中记述的事实,同样不排除是为曹操“洗白”。

另外,倘若吕伯奢之子真的对曹操生出歹念,他们必是有备而来。而反观曹操,则是孤单一人,即便他武艺不俗,恐怕在猝不及防下,也难以抵挡他们的进攻,更别说从容反击,还杀死八人了。

最后是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显然,小说演义中的那十四个字,便是化用这里的记载。孙盛是东晋时期颇有美名的史学家,向来有“词直而理正”之称,他的角度应当比较客观,但依旧不够全面。

而结合这三条史料,去伪存真,笔者得出了以下这些结论:

其一,曹操的确在吕伯奢家中杀了人,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杀死吕伯奢。试想一下,后者作为一宗族之长,其分量要远比宾客重得多。倘若曹操真的杀死吕伯奢,史书中不可能没有记载。

其二,曹操杀人,是因为多疑。曹操来到吕伯奢家中,是避难而来。他之前拒绝了董卓招揽,担心后者报复,遂“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此情形之下,曹操的警惕心自然是很高。但他性格中的多疑,却又让他做出了这个糊涂事。

其三,曹操杀人之后的态度,笔者以为孙盛的描写更为贴近曹操的性格。一方面,曹操在得知自己误杀了人之后,感到悲怆是人之常情;而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曹操有为自己开脱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曹操并没有杀死吕伯奢,最贴近当时的情况是:曹操误杀了吕氏族中的几个宾客,担心吕伯奢找他算账,于是便匆匆离去。这个说法,不仅符合曹操的多疑性格,更加符合曹操当时的窘迫处境。但不管怎么说,曹操也绝非是小说中描写地这般“狠辣”与“奸诈”。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把哪些中原文化带给了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宫女进宫都要由画师画像,以备皇帝随时宠幸。而当时主画的画师是毛延寿,毛延寿生性贪鄙,屡次向宫女索贿,宫女为得召见,大都倾囊相赠。因此,笔底添出丰韵,易丑为美,易美为丑,而昭君自恃清高,性子冷傲,且手中钱财不足以贿赂,因此虽然生的一副好皮囊,但是画像与本人还是差之一二。史书对这段的记载为“汉元帝后宫女

  • 古代的“突厥”现在是什么民族?说了你也许不会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突厥是今天的哪里,突厥姓氏,突厥美女照片

    突厥是继匈奴、鲜卑、柔然后来比较新的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主要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地带和中亚地区。当时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史册是在公元540年,随后在唐朝联合回鹘一起消灭了突厥汉国。东突厥彻底在战争中消失,西突厥被唐朝攻败之后,原来所属西突厥的部落也都活跃在中亚地区。现在的“突厥”一词并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

  • 君子报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只用了三年就灭突厥,一雪前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如何消灭突厥,李世民退突厥读后感,李世民为什么偷袭突厥

    一时间长安内人心惶惶,是打是守还是逃,朝臣众说纷纭。但当年那个在洛阳城下单骑闯敌军如入无人之境的李世民没有变,他并没有因为成为皇帝就畏畏缩缩,依旧是个血性男儿,决定单刀赴会。当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仅率六骑侍卫来到渭水河畔与其隔岸对话时,被震惊了,他没有想到大唐新君如此有胆量,也如此有威严。不过李世民并

  •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她一生有过三个儿子,可是很多人却都只记得一个。明明很多后宫的太后都做过和她一样的事,却只有她被骂得最多、骂得最惨。她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亲生母亲赵姬。一、赵姬与吕不韦赵姬本是赵国富豪的女子,肤白貌美大长腿,长袖善舞惹人追,如果生在现代,那小日子还真是挺美的。不过,在古代,大家大户的向来是妻妾多、子女

  • “神龙政变”前夕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真实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晚年的武则天倦怠政务并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整天在宫中享乐而不见朝臣。因为张氏兄弟与太子李显(唐中宗)的关系很差,再加上武则天已年逾八旬,所以很多大臣都担心张氏兄弟会趁机伪造废除太子李显的武则天之命,改变武则天“复李唐神器”的既定政治路线。于是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复唐派大臣决定发动政变除掉张氏兄弟,

  • 历经三朝,托孤重臣霍光,死后依旧逃不掉被清算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光女儿,霍光生平简介,王立群百家讲坛霍光

    霍光忠心辅佐三朝帝王,为“昭宣中兴”建立了功勋,可以说汉朝出现中兴,霍光有一半的功劳,为此他也被誉为汉朝“中兴”之臣。汉宣帝刘病己即位以后,霍氏子孙因霍光的缘故备受宣帝器重,但是霍光一死,霍氏一族就惨遭灭族,那么这样一位中兴之臣为何在他死后惨遭诛族呢?三朝权臣霍光霍光因为是霍去病弟弟的缘故,在霍去病

  • 袒胸襦裙太奔放?隋唐服饰6件套解密「唐潮」汉服的正确打开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生产和纺织技术进一步改良,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使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崭新局面。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晚唐服饰,男子常服以幞头袍衫为尚,女性则以襦裙为主。隋唐五代服饰制度亦影响日本、朝鲜半岛等周边地区,如日本奈良至平安时代的和服、朝鲜三国时代中期至后期、统一后的朝鲜新罗时期,韩服皆深受

  • 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权力的斗争中父子,兄弟相残是常见之事,母子也不在话下,武则天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她当然不会满足于做一个深宫里的皇后,太后。她要的是整个江山,权倾天下,这种情况下她和她的儿子们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了,因为她的儿子们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是她通往权利道路的绊脚石。当年为陷害王皇后与萧淑妃,武则

  •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别再被骗了,这才是曹操杀他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最后悔杀了华佗吗,华佗与曹操观后感,曹操与华佗电影完整版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华佗之死和东汉末年“不从仕”风气有关华佗医术很厉害,就不再这里为他背书了,总之你只要知道他是一个神医级别的医生就行了。曹操得了头风病以后,听闻华佗医术很好,于是就派人将这位神医请到自己的府上来,当时华佗替曹操诊断之后,得出结论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技

  •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子女,却给李治生了6个,真相很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女子中的枭雄,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承认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宫,服侍李世民十二年,后成为李治的皇后,在67岁时继位,终年82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入了李世民的后宫,而这一年武则天仅仅14岁,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