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面楚歌时,项羽还有10万精锐,为何却放弃抵抗,与往常不同?

四面楚歌时,项羽还有10万精锐,为何却放弃抵抗,与往常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4/1/16 10:19:45

项羽是个军事上的天才,他迷信于武力。在秦末战争中,能让他看得上眼的,也就章邯英布龙且、钟离昧等少数几个人。

巨鹿之战,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反秦的战局。章邯投降之后,他更是成为了当时最耀眼的人。所以,很多人纷纷投到项羽帐下,他们都觉得跟着项羽混,将来一定可以出人头地。可是,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发现,项羽是个刚愎自用的人。项羽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提的建议都很一般,还不如他自己来。正因如此,那些来投靠项羽的人才会心生失落,最终一个个都离去了。项羽也就慢慢地成为了孤家寡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且项羽还是个任人唯亲的人,这一点从他分封十八路诸侯就可以看得出来了。他并没有一碗水端平,反而是重用自己看中的人,这就导致他回到彭城之后,田荣彭越陈馀这些人纷纷造反。

从他定都彭城开始,他就成了一个救火队员。尤其是刘邦还定三秦,东出函谷之后,诸侯国纷纷反叛。项羽一直以为,自己凭借着强大的威势和武力就足以震慑诸侯,让他们不敢心生反叛之心。但是,他却不知道,威势和武力是无法长久的。秦朝灭亡的教训并没有被他所吸取。

从刘邦第一次进攻项羽,到鸿沟议和,双方多次交锋,虽然每次都是项羽获胜,但是刘邦的实力却越打越强,项羽则是越打越弱。十八路诸侯中,投靠刘邦的越来越多,而支持项羽的则是越来越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到了垓下之战的时候,项羽虽然手握十万大军,但是跟他称西楚霸王的时候相比,这十万大军似乎也显得不是很多了。

垓下之围时,项羽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错了。他实力最为强大,打仗天下第一,为什么却输给了刘邦这个老混子。

正是因为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人生感到迷茫,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韩信他们制造的四面楚歌,项羽担心这十万大军军心不稳,迟早会被攻破。与其带着一群失去斗志的大军,还不如自己突围,以图东山再起。这应该是他当时决定带领少量兵马突围时的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突围出去之后,他还是不理解自己明明那么厉害,为什么还会失败。所以,他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于是,在被汉军追击到只剩28骑的时候,他才会对手下说:“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打不过他们。如今我们组织一次反击,我一定可以证明自己。”他将二十八人分成四队,四面出击,项羽一人就连续斩杀了两员将领。

这样的证明只是给了他自己一个安慰而已。他一直都不明白,统治天下,不是只靠武力就行了。他只看到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天下,却忘了正是因为秦国的暴政,他们这些人才要奋起反抗。大秦以武力统一天下,却以暴政而亡国。项羽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还按照秦朝的老路,重走了一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正史上,刘备手下的八骠骑都有哪些人?说出来你别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史刘备的五虎上将,东汉骠骑将军和大将军谁的权力大,蜀汉骠骑大将军

    魏延,一直都被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下第一人,武功高强,谋略出众。有人说,魏延就是关羽的翻版,和关羽一样高傲,但是也和关羽一样有本事。如魏延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如果诸葛亮采纳,说不一定能够一战夺取长安。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魏延便是八骠骑之首。李严,原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部将,后归顺刘备被任命为裨将

  • 为什么吴国有了荆州之后还是不如魏国、一直被魏国压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国最后把魏国灭了吗,吴国vs蜀国vs魏国,魏国吴国楚国思维导图

    此时,孙权的实力看起来是很强的。至少从地图上看,东吴的地盘虽小于北面的曹魏,但也不算悬殊。[var1] 可是,事实上,两国的国力始终差距很大,而且,越到后期,差距越悬殊! 这是怎么回事呢?国力差距:由悬殊到非常悬殊地图上看,似乎魏吴差距不大。不过,悬殊不大的版图,其下辖的行政单位却十分悬殊。东汉13

  • 史说三国:三九〇 伐吴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规定,脩允的部曲应当分给各个将领。督将郭马、何典、王族等人几代都在这支军队中,不愿意分离。吴国此时正在调查、核实广州的户口,郭马等人就乘民心不安的时机,聚众起事,杀害广州督虞授,郭马自封为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派何典去攻打苍梧,王族进攻始兴。八月,吴国任命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执金

  •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的三个死因,秦始皇历史上他是怎么死的,秦始皇最真实的简历

    引言秦始皇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窃以为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很少有人能与其并肩。而关于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既然秦始皇是皇帝,自然秦国的皇子,合法的继承人,为什么会产生这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也有人认为就是异人的生子,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司马迁亲手制造了这个疑案人们为

  • 太史慈:忠心耿耿的江东第一神射手,为何不受孙权重用,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史慈为啥突然变成孙权的属下了,孙权甘宁太史慈最强阵容,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

    三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fen)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少有谋略 太史慈 太史慈早年投身仕途,在老家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因为很有谋略 所以很得郡守看

  • 安治泰:在晚清的土地上胡作非为,用清朝赔款,在孔子老家建教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熟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晚清时代发生的大多数战争中,传教士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我们不否认,在西方进入清朝的诸多传教士中,的确存在不少有爱心,内心装着关爱和和平的,真正的纯粹的宗教人员。但是他们之中也存在诸如安治泰这样的“宗教败类”、“帝国主义的马前卒”。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看

  • 大秦岔路口:张仪和司马错,谁掌握了真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错和张仪谁更正确,大秦张仪结局如何,司马错与张仪争辩完整

    要知道敢跟张仪做辩论,不仅仅需要优秀的口才表达能力,还要有过人的勇气才行,因为张仪可不是什么心胸宽阔的人。秦惠文王初年,天下间最顶尖的三个纵横家,张仪、陈轸、公孙衍,全都在当时的秦国混饭吃,本着同行是冤家的原则,张仪硬生生的把这两个人排挤到了敌国。这一次司马错能赢吗? 国运之争 回到当时的辩论,公元

  • 田氏代齐:田氏是怎么取代姜齐,一步步成为齐国的实际掌权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交替史上,划分其时代的重要事件有两个,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家分晋,但是很少有人提到田氏代齐。齐国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是周朝建国之后赏赐给姜子牙的封地,我们一般称之为姜齐,究竟是怎么样一步步的将齐国取代的呢?最让人疑惑的就是,田氏代齐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说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转折点呢

  • 为啥吕后非要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来解恨?她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在她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等,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吕后却被后世之人以心狠手辣著称,原因就是她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特意让儿子刘盈同去参观。那么,为什么吕后为什么要将戚夫人做成人

  • 禅让制有多害人?战国一国君学尧舜主动让位给宰相,却被砍成肉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尧舜主动禅让真实故事,六亿神州尽尧舜是什么意思,尧舜与炎黄的关系

    [var1]而世袭制也只是从夏朝开始成立的,在世袭制发展如此长久的过程中,皇家子嗣之间的纷争向来是少不了的。可是就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帝君,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子女这种世袭机会,他本以为自己的禅让会再次成就历史上一个赞颂传说,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笑话。[var1]一种制度的废弃必然是遵循了历史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