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6年湖北关羽墓被挖开,墓室尽头,发现4根铁链悬挂的古棺

1966年湖北关羽墓被挖开,墓室尽头,发现4根铁链悬挂的古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74 更新时间:2024/1/23 15:59:01

这是湖北当阳的关陵中传出的声音,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历史传说。然而当时很多百姓都非常担心,特地请来得道高僧化解。关陵原称“大王冢”,关羽的身躯就葬在这里。

图1

隋唐以来,当阳的关羽墓备受关注,历代君王多为其修缮陵墓。明代之后被命名为“关陵”。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关陵”的传说。

比如说关羽墓后面的树林中没有树梢,有人认为这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当然经过科学验证认为此地是雷击区,没有树梢非常正常,然而由于当时科技并不是非常发达,百姓极其认同天人合一的说法。

当然以上都是关于关羽墓的传说,当阳关羽墓中最为神秘的事情当属其悬挂的古棺,外界对此众说纷纭,然而至今没有定论。

墓穴开,出乎意料

历史上,流传着各种关于关羽墓穴的传说,因为种种传说的问题,盗墓贼也多不敢“光顾”关羽墓穴。当然除了传说的问题,后期多是因为历代君王扩充修缮关陵,致使盗墓贼无法确定关羽墓穴的位置。

图2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盗墓贼手中的盗墓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很多盗墓贼将目光投向了之前无法盗窃的墓穴,关羽墓就是其中之一。盗墓贼之所以把目光投向关羽墓,也是因为关羽墓的传说。

传说关羽墓穴中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连关羽生前常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也随关羽埋葬在这里。

所谓钱帛动人心,盗墓贼自然希望能够进入关羽墓一探究竟,随着盗墓工具的发展变化,盗墓贼确实找到了关羽墓穴的准确位置,并进入关羽墓穴之中。

而考古学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到关羽墓穴与盗墓贼也有一定关系,他们离开之后,并没有填埋盗洞。

图3

在1966年的时候,当地有居民发现了关羽墓穴旁的盗洞,并沿着盗洞进入到了墓穴之中。然而居民到达墓穴之后,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墓室的尽头有一个古棺,在墓穴中发现古棺本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然而居民看到的古棺是用4根铁链悬挂的古棺,这就是悬棺葬。

悬棺葬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古往今来选择悬棺葬的人少之又少,选择之人也多是修道之人。因此当地居民看到悬棺葬的时候,才非常害怕,并选择在第一时间离开关羽墓穴。

我国考古专家听闻关羽墓穴中出现悬棺葬之后,迅速赶往当阳,想要勘察关羽的悬棺葬。也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保护关羽墓,减少损失,我国考古人员进入到关羽墓穴之时,发现脚下有很多积水。

关羽墓室的面积也十分狭小,与想象中的关羽墓穴有很大的差距,并没有发现传说中金银财宝。当然当时很多专家也在怀疑关羽墓中的财宝均已被盗,毕竟盗墓贼早已抢先一步进入到关羽墓穴之中。然而经过勘察发现,墓穴中并没有被盗的痕迹,这就说明,关羽墓穴中并没有传说中的金银财宝。

图4

当然在确定这一点之后,考古专家将全部的目光投向了悬棺葬。

多种猜测,至今成谜

悬棺葬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发生在关羽的身上更为稀奇,毕竟关羽并不是修道之人,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没有发现关羽与修道之士有所关联,而且为关羽修建大王冢的孙权逝世之后选择也是普通的埋葬方式。

一时之间,外界众说纷纭,各方都开始猜测关羽悬棺葬的原因,有人说孙权为了掩盖内心的不安,选择用悬棺葬的方式埋葬关羽。

据悉当时孙权并不想杀掉关羽,毕竟当时民间多崇拜关羽,关羽的社会地位极高。如果杀掉关羽,孙权方可能将面临很大的威胁。

图5

然而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极其要好,只许刘备以驱驰,曹操一方的谋士曾用:“义为君臣,恩尤父子”,评价刘备与关羽之间的关系。在孙权方看来,关羽不可能归顺自己,而关羽的能力出众,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孙权方只能够将其除之而后快。

然而关羽忠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孙权方将其杀掉之后,内心也是极为不安,当时天下三分,三方实力有所不同,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若一方轻举妄动,那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因此孙权杀掉关羽后,想要了祸水东引的方式,将关羽的头颅送到曹操手中。

借此营造出曹操要求其杀掉关羽的局面,希望能够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当然关羽的身躯还留在当阳。然而关羽的尸体已被破坏,孙权内心更为不安,担心死后的关羽会对自己不利。毕竟当时的关羽已经接近人格化的境界。

图6

为了能够弥补自己的行为,孙权想到了悬空葬的方式,悬棺葬本身就是修道之人采取的一种下葬方式,一般人多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孙权为了能够掩盖自己心中的不安,为关羽采取了这种方式,以此来取悦关羽的灵魂。

然而这个猜测被提出之后,很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如果孙权想要取悦关羽的灵魂,那么为什么关羽的墓穴中没有外界所传说的金银财宝呢?

要知道古往今来,民间多流传关羽墓穴中拥有金银财宝,而且这个传言自三国时期就存在了。我国考古学家也是因为这个传言,不敢进入关羽墓穴之中,担心损害墓穴之中的文物。希望能够在未来科技发达之后,在保证关羽墓穴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进行考古。

图7

当然因为种种原因,我国考古人员不得不提前进入到关羽墓穴之中,然而进入之后最令他们惊叹的当属悬空棺,并没有过多的金银财宝,据悉墓穴也没有几件像样的陪葬品。

更没有盗墓的痕迹,由此就可以证明,当时的孙权并没有过多重视关羽。既然并非特别重视关羽,那么也不会煞费苦心地为关羽修建悬棺葬。毕竟悬棺葬是有一定美好寓意的,而当时的孙权大概只是想在百姓面前获得一定的赞誉而已。

此说法一出,民众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而后有人对于孙权为关羽修建悬棺葬有了新的猜测,这次人们是以地下的积水为切入点,湖北当阳是一个多雨的地区,土壤比较湿润,有人认为孙权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实行了悬空葬。以此来避免关羽的棺椁受损。

图8

然而虽然关羽的地下墓穴中,有很多积水,但是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盗墓贼将墓穴打开之后,雨水沿着盗洞进入到了墓室之中,才使得墓室之中有很多积水,因此虽然外界对于关羽悬空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毕竟当时的历史之中并没有记载为什么要适应悬空葬。

忠义之士,赢得生前身后名

虽然关羽墓穴之中,并没有太多的金银财宝,然而在关陵之中却出土了很多文物,当然这是在关陵修缮的时候,历朝历代放置的文物,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由于关羽逝世之后,世间多流传关于关羽的传说,也将关羽神化,为了保护关陵,我国决定重修关陵。1980年的时候,我国开始重修关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封闭了此前的盗洞,将关羽墓室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家保护文物的一种措施,更是国家表达敬佩的一种方式,历史上的关羽是忠义的代表,因为忠义的原因,关羽获得了众多赞誉,然而关羽是人,而不是神。过多的赞誉使得关羽出现了自负的心理。

图9

关羽之所以离开人世与其自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自负致使关羽死后出现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哥哥刘备只能在蜀国为其修建衣冠冢。而关羽则头枕洛阳,身卧当阳。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当时曹操派遣自己的下属许晃前往营救曹仁,当时的徐晃做足了准备,而关羽过于自负,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出现了兵败的情况。而在关羽撤退的过程之时,孙权已经占领的江陵,截获了关羽,并杀掉关羽。

当然孙权杀掉蜀国大将除了是为本国铲除一位强将之外,还为自己出了一口气。当时孙权本希望关羽能够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刃,深深插入魏蜀之中,然而手下谋臣却认为,当初曹操也希望关羽能够成为自己手中利刃,并没有杀掉关羽,不成想如今其成为心头大患。孙权听到之后,选择杀掉关羽。

孙权之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杀掉关羽与当初关羽的不屑一顾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孙权曾经借给刘备“荆州”。

图10

然而借给刘备之后,刘备仿佛忘记了这件事情,迟迟不归还,孙权自然十分生气,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要好,而且当时镇守荆州的将领也是关羽,因此关羽亦成为了孙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作为吴国之主,孙权的气度并没有如此狭小,孙权深知荆州之所以无法回到自己的手中,是因为刘备的计策,与关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然而令孙权与关羽之间最大的矛盾,当属关羽不愿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

孙权本希望能够通过与关羽联姻加深蜀吴之间的军事联盟,能够共同对抗魏国,毕竟当时魏国的实力是三国之中最强的,也希望能够借此笼络关羽,而后孙权以极低的姿态,向关羽求亲。

当时蜀国与吴国的联盟并没有破裂,孙权认为此事成功的几率极大,然而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关羽没有答应。

图11

当然如果关羽仅仅是拒绝的话,孙权并不会特别生气,毕竟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是极好的。如果关羽将女儿嫁给吴国的话,关羽的身份就极其尴尬,可能在蜀吴两国都无法得到重用。

因此孙权也极其理解。毕竟要想结成儿女亲家,也需要双方同意。然而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关羽拒绝之后,对着自己派往求亲的使者破口大骂,认为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孙权得知此事之后极为气愤。双方不仅没有结成儿女亲家,甚至结成了仇人。

孙权是吴国的掌权者,虽然关羽的话,令他气愤,但是孙权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灭国之风险。此后孙权一直在等待机会。

关羽兵败退往江陵之时,孙权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擒获关羽,当时孙权是希望杀掉关羽的,但是关羽的名气太大,恐杀掉关羽之后各种势力群起而攻之,因此才想要放掉他。当然想到一石二鸟之计后,孙权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关羽,并让其身首异处。

图12

曹操得到关羽的头颅之后,也选择厚葬关羽,毕竟关羽已身亡,不会对魏国产生威胁,用厚葬关羽堵住天下之口,还是非常划算的,就这样关羽死后,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

从关羽与孙权之间的矛盾来看的话,孙权是不会给关羽修建豪华墓穴的,关羽墓穴打开之后也是如此,孙权的种种做法只是为了安抚百姓。虽然关羽被神化,生前赢得无数掌声,但是关羽的逝世,与其自负有很大的关系。若关羽与孙权保持表面上的和平,或许能够幸免于难。当然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猜测。

虽然关羽逝世之前比较自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关羽是忠义之士,之所以不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也是因为其坚定的站在刘备之后,坚定的支持刘备。

图13

关羽逝世之后,百姓更为痛惜,历朝历代也多修缮关羽的陵墓,关羽不仅仅是蜀国的一代名将,更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关羽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仁义。仁义是千百年来人民的精神追求,关公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人们对于关公的推崇,更是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追求。

更多文章

  • 四面楚歌时,项羽还有10万精锐,为何却放弃抵抗,与往常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是个军事上的天才,他迷信于武力。在秦末战争中,能让他看得上眼的,也就章邯、英布、龙且、钟离昧等少数几个人。巨鹿之战,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反秦的战局。章邯投降之后,他更是成为了当时最耀眼的人。所以,很多人纷纷投到项羽帐下,他们都觉得跟着项羽混,将来一定可以出人头地。可是,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

  • 三国正史上,刘备手下的八骠骑都有哪些人?说出来你别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史刘备的五虎上将,东汉骠骑将军和大将军谁的权力大,蜀汉骠骑大将军

    魏延,一直都被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下第一人,武功高强,谋略出众。有人说,魏延就是关羽的翻版,和关羽一样高傲,但是也和关羽一样有本事。如魏延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如果诸葛亮采纳,说不一定能够一战夺取长安。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魏延便是八骠骑之首。李严,原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部将,后归顺刘备被任命为裨将

  • 为什么吴国有了荆州之后还是不如魏国、一直被魏国压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国最后把魏国灭了吗,吴国vs蜀国vs魏国,魏国吴国楚国思维导图

    此时,孙权的实力看起来是很强的。至少从地图上看,东吴的地盘虽小于北面的曹魏,但也不算悬殊。[var1] 可是,事实上,两国的国力始终差距很大,而且,越到后期,差距越悬殊! 这是怎么回事呢?国力差距:由悬殊到非常悬殊地图上看,似乎魏吴差距不大。不过,悬殊不大的版图,其下辖的行政单位却十分悬殊。东汉13

  • 史说三国:三九〇 伐吴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规定,脩允的部曲应当分给各个将领。督将郭马、何典、王族等人几代都在这支军队中,不愿意分离。吴国此时正在调查、核实广州的户口,郭马等人就乘民心不安的时机,聚众起事,杀害广州督虞授,郭马自封为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派何典去攻打苍梧,王族进攻始兴。八月,吴国任命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执金

  •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的三个死因,秦始皇历史上他是怎么死的,秦始皇最真实的简历

    引言秦始皇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窃以为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很少有人能与其并肩。而关于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既然秦始皇是皇帝,自然秦国的皇子,合法的继承人,为什么会产生这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也有人认为就是异人的生子,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司马迁亲手制造了这个疑案人们为

  • 太史慈:忠心耿耿的江东第一神射手,为何不受孙权重用,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史慈为啥突然变成孙权的属下了,孙权甘宁太史慈最强阵容,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

    三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fen)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少有谋略 太史慈 太史慈早年投身仕途,在老家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因为很有谋略 所以很得郡守看

  • 安治泰:在晚清的土地上胡作非为,用清朝赔款,在孔子老家建教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熟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晚清时代发生的大多数战争中,传教士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我们不否认,在西方进入清朝的诸多传教士中,的确存在不少有爱心,内心装着关爱和和平的,真正的纯粹的宗教人员。但是他们之中也存在诸如安治泰这样的“宗教败类”、“帝国主义的马前卒”。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看

  • 大秦岔路口:张仪和司马错,谁掌握了真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错和张仪谁更正确,大秦张仪结局如何,司马错与张仪争辩完整

    要知道敢跟张仪做辩论,不仅仅需要优秀的口才表达能力,还要有过人的勇气才行,因为张仪可不是什么心胸宽阔的人。秦惠文王初年,天下间最顶尖的三个纵横家,张仪、陈轸、公孙衍,全都在当时的秦国混饭吃,本着同行是冤家的原则,张仪硬生生的把这两个人排挤到了敌国。这一次司马错能赢吗? 国运之争 回到当时的辩论,公元

  • 田氏代齐:田氏是怎么取代姜齐,一步步成为齐国的实际掌权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交替史上,划分其时代的重要事件有两个,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家分晋,但是很少有人提到田氏代齐。齐国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是周朝建国之后赏赐给姜子牙的封地,我们一般称之为姜齐,究竟是怎么样一步步的将齐国取代的呢?最让人疑惑的就是,田氏代齐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说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转折点呢

  • 为啥吕后非要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来解恨?她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在她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等,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吕后却被后世之人以心狠手辣著称,原因就是她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特意让儿子刘盈同去参观。那么,为什么吕后为什么要将戚夫人做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