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越成宗钱弘佐:他是五代十国的沧海遗珠,更是乱世中的最佳帝王

吴越成宗钱弘佐:他是五代十国的沧海遗珠,更是乱世中的最佳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71 更新时间:2024/1/26 13:48:14

(吴越朝)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

这一年,吴越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世宗钱元瓘已经到了水米不进,行而将死的地步。

按理说,钱元瓘只有五十五岁,平时又没有什么恶习,一不酗酒,二不吸烟,三不沉迷女色,早晨起来没事儿还能绕着皇宫跑两圈,实在是不应该大病一场,就落到了人死灯灭的下场。

的确,世宗皇帝的恶症,并非身体机能上的问题,而是因为一场意外。

《资治通鉴》:吴越府署火,宫室府库几尽。吴越王元瓘惊惧,发狂疾………

一个月以前,吴越国的皇宫里没来由地着了一场大火,火势汹涌,连烧了三天三夜,吴越钱氏几代人的基建成果被烧了个毛也不剩,而钱元瓘深处火海,好不容易被几个部下拼死救出,却因为突遇此等天灾,引发了惊骇之症,自此一病不起,这才落到了一个恶疾不治的结果。

(吴越世宗钱元瓘 形象)

生老病死,旦夕祸福,是再寻常不过的自然规律。

自然有规律,但人在规律之中,却往往求不得解脱之法。

所以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因为大家都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到。

皇帝临死之前,找来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内都监章德安。

章德安,生卒年均不详,只知道祖上是浙江处州沙溪人,历仕吴越钱氏,是吴越朝廷里声名显赫的人物。

老章同志深得世宗皇帝信任,所以皇帝临死之前,免不了拉着他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交代后事。

所谓后事,即为立储传位之事。

(章德安 形象)

皇帝生子十四,按理说随便选一个即位当皇帝就完事儿了,但钱元瓘生来优柔寡断,很难在大事儿上做决定,所以在谁来接自己的班来治理吴越国的问题上,皇帝更寄希望于章德安的身上。

于是,在君臣托孤之际,我们的钱元瓘同志对章德安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资治通鉴》:当择宗人长者立之。

皇帝表示,选谁接班这事儿我实在难下决断,倒不如交给你来办,我死之后,你看我的儿子里哪一个年长德贤,便拥立他为新帝。

章德安倒也不含糊,沉思良久,然后回禀了这么一句话:

《资治通鉴》:弘佐虽少,群下伏其英敏,愿王勿以为念!

陛下的子嗣中,忠献王钱弘佐年轻有为,我们一班大臣对他十分拥戴,可立为储君,继承大统。

皇帝要立年长的,大臣非要立年轻的。

可章德安的话真诚无比,又掷地有声,这使得举棋不定的钱元瓘还是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俯首跪拜在自己病榻之下的章德安,用尽了最后力气说了一句“若能如此,我也就放心了”,然后龙驭上宾,溘然长逝。

历来,君臣之间,总是充满了猜忌和利用,怀疑和较量,但在此刻的这对君臣面前,只有充分的信任和理解。

有君王如此,臣子必当肝脑涂地,而有臣子如此,君王虽死,亦含笑九泉。

皇帝死了,章德安开始马不停蹄地部署起来。

(戴恽 形象)

在拥立钱弘佐称帝之前,章德安还需要解决掉所有的潜在威胁,而这个威胁,来自于吴越朝廷里的内牙指挥使戴恽。

世宗钱元瓘在位的时候,最为信任的大臣有两位,一来章德安,二来就是这个戴恽。

章德安是文官阶级的代表,而戴恽则是武将势力的带头人。

皇帝用人不疑,在临死之前,几乎把吴越国主要的军事力量指挥权都留给了戴恽。

戴恽其人,忠诚为国,并无二心,但在拥立继承人的问题上,却和章德安出现了分歧。

钱元瓘名义上有十四个儿子,但其实,老皇帝算上养子,其实有十五个。

多出来的这个养子,叫做钱弘侑。

而钱弘侑的乳母郑氏,是内牙指挥使戴恽的亲戚。

所以因为这层关系,戴恽其实更为偏向拥立钱弘侑为帝。

更为关键的是,在世宗钱元瓘病重期间,戴恽已经组织人手,集结兵力,时刻准备在老皇帝驾崩后第一时间发动兵变,强行拥立钱弘侑登基。

(西安侯钱弘侑 形象)

看着已经咽气的钱元瓘,章德安明白,这将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此后的每一步,自己都必须走得极为慎重小心,因为只要走错一步,等待着自己的,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章德安没有犹豫,他很快封锁了钱元瓘已经驾崩的消息,尽量营造出一种皇帝仍然无恙的假象,然后,他在宫中找来了三百甲士,埋伏在皇帝的寝殿之内,最后又假传皇帝的口谕,宣召戴恽前来议事。

章德安明白,今日如果走出这个宫门,自己在正面战场上和戴恽较量,是根本没有胜算的。

他只不过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如何跟掌握重兵的戴恽抗衡,想要击败戴恽,只能兵行险招。

而所谓用兵以险,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搞偷袭,把戴恽诓骗到宫中来,然后除之而后快。

荆轲献图刺秦王,康熙布库制鳌拜,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法子,区别只在于,一个失败身死,一个成功翻盘。

我们的戴恽同志没有秦王的智谋,更没有鳌拜的城府,他听说皇帝要找自己聊天,屁颠屁颠的就往宫里跑,结果到了殿内,早已埋伏好的甲士们一哄而上,直接把他给送上了西天。

看着戴恽血溅大殿,哐当一声倒在地上,章德安的心里没来由地生出一股罪恶感。

他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逼不得已,今日出此下策,为的是吴越王朝未来的辉煌。

他更加明白,五代十国的乱局之下,他章德安读圣贤书,明孔儒礼,但他却无法做一个可以置身事外的理想主义者。

(战火不断的五代十国)

那些夸夸其谈的士大夫们从来不做这等阴险狡诈之事,但他们本质上,是极为脆弱的。

哪一个王朝,不是用血和泪浇灌出来的?

戴恽,你死得不冤,就用你的血,来为新王加冕吧!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九月初三,钱弘佐即皇帝位,史称吴越成宗。

事实证明,章德安费了这么大劲拥立钱弘佐即位,还是很值得的。

这位皇帝性情温和,礼贤下士,善待黎民,是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仁君和明君。

皇帝曾经亲自查验过吴越国的存粮,发现粮饷富余,足够用十年有余,于是干脆免除了吴越百姓三年的赋税。

按此来看,钱弘佐和父亲钱元瓘,祖父钱镠应该走的是同一个路子,那就是在兵精粮足的基础上,保境安民,顺带守土一方。

作者和一些同行聊起吴越钱氏的这些皇帝时,时常有人讥笑钱氏皇帝大都是“守财奴”,只守着吴越国巴掌大的地方,一不开疆拓土,二不野望天下,是实实在在的保守派。

但实际上,钱弘佐和祖辈以及父辈,还是有所不同的。

(吴越成宗钱弘佐 形象)

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南唐攻打闽国,闽国地狭民寡,实在不敌,只能向吴越国求救。

按理说,吴越王朝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挂机派,是从来不会参与这些割据政权的争斗的,大臣们都劝皇帝冷眼旁观,但钱弘佐却看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南唐势大,早有吞并天下之心,而闽国和吴越为邻,闽国有失,吴越恐怕也会遭到南唐的针对,闽国就算谈不上和吴越唇齿相依,但也仍然是吴越边境的一道有力的保障,既然如此,援救闽国就是一件十分值得的事情。

毁堰坝之计,实为阻进陇道,闽国是吴越的堰坝,钱弘佐必须守住。

于是,钱弘佐发兵三万,积极援助闽国,并且帮助闽国取得了胜利。

帝王如此高义,这让当时的闽国国主王延政感动得一塌糊涂,顺带着闽国上下都对钱弘佐感恩戴德,一时传为佳话。

在一个充满了背叛,陷害,篡夺,谋逆的时代下,钱弘佐深明大义,援助友邻的行为,为他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外患处理得差不多了,皇帝又开始积极地处理内忧。

所谓内忧,是指吴越王朝的三位权臣,内都监使杜昭达,明州刺史阚璠,以及内都监程昭悦。

皇帝对付权臣,一般来讲,都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运作,在无形之间瓦解权臣的势力,最后再找准机会一举将其歼灭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权谋之争的一个缩影,涉及到用人,用权,筹谋,策划等方方面面的行为。

但对钱弘佐来说,这一切却并不存在。

(皇权与制衡)

他没有时间和权臣打太极,所以他干脆快刀斩乱麻,一刀一刀又一刀,直接把这三位仁兄全给弄死了。

能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高深的哲学。

而能让复杂的政治简单化,更是一种高绝的帝王之道。

皇帝登基,是在十三岁,驾崩,是在二十岁。

从登基到驾崩,钱弘佐实现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过度,但二十岁,他仍然是一个稚嫩的年轻人。

但就是这个稚嫩的年轻人,用短短的七年时间,体恤黎民,稳定内政,外援友邻,内除权臣,尽到了自己作为帝王的全部义务。

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钱弘佐病逝于吴越国杭州府。

那一天,杭州城下了很大的雪,杭州百姓持伞相送,哭声一片。

江山风景秀丽,河山一片美好。

帝王猝然离去,或许带着一丝眷恋,但一定没有遗憾。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能温暖地活过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钱弘佐,你是一个合格的王。

仅此而已,但已然足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徐庶一生并未给曹操献过一计,但曹操仍然将其奉为座上宾,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庶离开刘备其实是看透刘备了,赵云张飞徐庶组蜀骑,赵云徐庶马云禄

    徐庶原本投奔的是刘备。在他的帮助下,刘备杀了吕旷吕翔、打败了曹仁李典,拿下了樊州,这才算是有了立足之地。没想到曹操也看中了徐庶的能耐,巧施奸计将他诓骗到了自己的地盘。曹操原本以为徐庶能给自己出谋划策,没想到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连一条计谋都不给曹操出。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和周瑜配合,使出了一招“火烧赤壁

  • 武则天自创18个汉字,有17个被废除了,只有1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位优秀的帝王。但曾有一个政权短暂出现,却切断了“盛唐王朝”,它就是“武周政权”。而这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武则天。她在执掌天下的短短15年里,她首创武举,开启殿试、选贤举能、重视农耕,甚至还曾创造了18个汉字,只可惜,其中的17个已

  • 汉和帝刘肇:智斗外戚,平定天下,埋没在历史中的东汉最强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汉章帝 刘炟)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十三日。一生勤勉有为的汉章帝刘炟龙驭上宾,大行而去。皇帝驾崩了。皇帝一死,太子刘肇马不停蹄地就接了老子的班。东汉幅员辽阔,沃土千里,所辖州郡数以万计,每天递上来的折子能堆成一座小山,如此繁忙的政事,没有皇帝,一天也玩不转。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有了刘肇,一样玩不

  • 山寨版的“唐太宗李世民”,果然生出了低配版的“唐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李治和李世民的关系,李世民和如意生下孩子是李治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几个儿子

    (李春燕)闽国政权的第三任皇帝王延钧有一个长相十分动人的婢女,名字叫做李春燕。说李春燕好看,不是吹的,在诸多史书中都有过较为详实的记载。这位深宫美人面若桃花,肤如白雪,眸如珍珠,齿如含贝,好看的劲头儿,那就别提了。所以尽管李春燕只是个婢女,身份低微,但也经常被皇帝宠幸,甚得龙泽。关于这个婢女的故事,

  • 动态 ‖ 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座谈会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座谈会于2021年12月8日在京举行。参会人员围绕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原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主任杨沫和顾问撰写的《大隋兴衰的警示》一一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一文进行了座谈。杨门女将领军人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工商总局市

  • 拳打朱温,脚踢王衍,单挑耶律阿保机,五代十国除了我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衍,五代十国朱温决战,后蜀王衍简介

    (战火纷飞的晚唐时节)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这一年的大唐,处在水深火热的黄巢农民起义之中。知识分子出身的黄巢同志因为屡次科考不中,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组织了数万农民军,开始了自己的造反大业。不造反不知道,一造反吓一跳,原来辉煌灿烂的盛唐只是虚有其表,盛唐早就成了残唐,败唐,实在是不堪一击,黄巢一路高

  • 朱元璋为何如此恨这个姓氏?下旨让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有着非常高的权力和地位,他们说出的话没有人敢不听,更没有人敢违背,可以说他们就是上帝,他们所下达的命令几乎没有人敢违抗,我国很多皇帝的出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贵,就像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他就是农民出身。朱元璋从小家中贫困,为了温饱只能给地主家放牛,可是还常常吃不饱饭。因为一次意外的

  • 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主持变法,为何最终被罢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阻力重重王安石在变法之初,提出了许多改革时弊的政策,但是遭到了朝中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上书,不仅攻击新法,甚至攻击王安石本人,说他“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结果被宋神宗外放;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

  • 81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养男宠?原因很简单,3点揭露背后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一生的四个秘密,武则天一生做过一件最傻的事,武则天的四大宠男叫什么

    特别在文化上更是多姿多彩,不仅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宁静淡泊,也有天生我才,散金复来的豪迈自信,也有多病登台的沉郁顿挫。不仅限于文化上的繁荣多样,在制度上,更是出现了唯一个千古女帝,相较于其他朝代的后宫擅权,外戚攀附,这些并未在其身上发生。甚至更进一步,贞观之治的承继,对于开元盛世的开启,宛

  •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建文,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应天府,朱棣最后一战打赢没有

    在封建王朝时期,谋权篡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可能是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杀兄逼父退位,也有的可能是像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样,兄弟之间兵戎相见,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叔侄相争,比如明朝燕王朱棣征讨建文帝朱允炆,强行夺取政权。虽然说建文帝资历尚浅,确实不是朱棣的对手,但是要知道他是朱元璋亲封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