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女子为了给丈夫殉节,屡次寻死,却被公爹拦下,儿媳怒告公爹

清朝女子为了给丈夫殉节,屡次寻死,却被公爹拦下,儿媳怒告公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24 更新时间:2024/1/27 0:10:12

在古代,女子出嫁从夫,人身没有多少自由。但是,也有一些对丈夫十分留恋的女子,在丈夫去世后,竟然以死殉节,令人唏嘘。

康熙年间,杭州女子曾如兰,相貌端丽,性情淑,嫁给富贾的次子林邦基,婚后感情极好。

不幸的是,丈夫早逝,邀妻子一同赴死,而妇人竟然没有一点犹豫就答应了,并欲自尽殉节!幸运的是,其公爹开明,多次阻拦,这才让儿媳没有遂愿。

但令人惊讶的是,曾氏竟然因此怒告公爹,而县令却认为公爹所言有理,判她不孝!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01丈夫早逝,邀妻子同去

曾如兰出身杭州府某县的一家书香门第,从小便跟着父亲饱读诗书。父亲前朝有名的儒生,因鞑子入侵,自缢殉国。

富贾林汉朝与其父乃是至交,两家的孩子是指腹为婚。

老友殉国后,林汉朝不改初衷,为二儿子曾氏如兰举办了婚礼,兑现诺言。

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宛如神仙夫妻。

曾氏不仅貌美,极爱丈夫,对公婆也十分孝敬,有如亲生父母。

林汉朝虽然有3个儿子,且家资巨万,但治家极严,儿子儿媳皆很孝顺。不过,在三个儿子和儿媳中,如曾氏这般知书达理且孝敬者,无人能出其右。

遗憾的是,婚后10年,夫妻两人一直没有孩子!

更不幸的是,公婆突然病逝,丈夫林邦基至孝,久哭成疾,半年后竟奄奄一息。

临终前,林邦基不忍离开妻子,叹曰:“尔能从我地下乎?”

曾如兰没一丝犹豫,当即答应为他完成后事即追随而去,为他守节。

得妻如此,夫复求?林邦基含笑而瞑。

02怒告公爹,县令首判女子不孝

办完丈夫的丧事,曾如兰死志已萌,便去投水,再悬梁,复加以刃......可是,都被公爹提早防备,阻拦下来。

公爹以“需她赡养”为由,劝她不要轻生。

曾氏却哭道:“家中尚有伯叔妯娌健在,怎能供养不了您呢?还是让儿媳随夫君去吧,他一个人在那边孤苦伶仃。”

公爹陪着垂泪,但就是不许她为儿子殉节,派人日夜守在她身边。

一边是对丈夫的承诺,一边是公爹的屡次阻拦,曾氏竟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忤逆的举动:把公爹告上了衙门!

杭州仁和县县令谢俨,思想开明,听说儿媳状告公爹,理由是不让她为丈夫守节,既敬且肃,第一次判道:“曾氏从夫守节之义,本县为之动容;然尔既嫁林府,应代尔夫尽孝!”

谢县令感动于曾氏的夫妻情坚,但更不忍她离世,希望劝她代夫尽孝,照看公爹。

曾氏不服,夜里偷偷吞金,再被妯娌们救下。

林汉朝感恩儿媳这么多年来照顾自己一家人,见她死志如此坚定,更不舍得她离开,也投牒上告“儿媳不尽孝道”!

林汉朝想以“孝”的大义约束儿媳,希望她不要寻短见,一片良苦用心。

03翁媳互告,县令三判儿媳不孝

谢县令被翁媳二人闹得头大!须知,清朝以“孝”治国,不提倡女子殉节。

如今,公爹有慈父之怀,儿媳有殉节之心,却让他左右为难。更令人棘手的是,此时的江浙一带,民心归化大清不久,前朝遗风盛行,烈妇节女比比皆是,若是一个判不好,只怕非议颇多。

为此,谢县令想出了一个妙计,第二次批曰:“林翁汉朝,尔当速为曾氏立嗣,使其收心,方能代夫尽孝。”

谢县令的妙招是,让林汉朝从孙子辈中过继一个给曾氏,继承次子林邦基这一脉的香火。这样一来,曾氏就有了寄托和念想,便不会殉节了。

不愧是县令,技高一筹!

林汉朝一边赞叹,一边马上照办,把长子林邦翔的小儿子过继给曾氏。

曾氏再不服,自辩道:“养亲教子,是孝节两全之道,妾身亦知。但是,夫君上有兄邦翔、下有弟邦翊,立其子为后,其父母尚在,亲情何伤?况且,亡夫临终前,曾许以身殉,今盖棺未久,即负前言,他日黄泉之下,何颜相见?”

总之,曾氏不愿意抚养大伯子的儿子,而是一心想实现自己对丈夫的承诺。

谢县令既为曾氏对丈夫的感情而感动,又气恼她食古不化,第三次批道:

“嗣子已立,名分已定;尔若不能教子,是对亡夫之不忠;若不能养亲,是违背人伦之不孝!况且,世事难料,万一老亲失养,稚子失教,尔夫亦当含哀地下,尔何忍哉?”

谢县令这一次的批词十分严厉,就差骂曾氏“不孝”了!

04人间虽好,奈何思君?

好在,曾氏到底读过诗书,是个明白事理的女子,不得不放下对丈夫的执念,养亲教子。

公爹见县令劝得儿媳生还,心生欢喜,待曾氏比亲生女儿还亲,并重金请来当地最有名气的儒生,为曾氏名下的养子蒙。

忽忽过了4年,谢县令一言成谶,林汉朝突然生病,命不久矣。

在他生病的几个月里,曾氏竭力扶持,侍药于左右,衣不解带,事翁极孝,妯娌们自愧弗如。但是,让妯娌们没想到的是,公爹林汉朝临终遗书,竟把一半家产分给了曾氏!

虽然大伯小叔不说什么,但曾氏知道罅隙已生,林家不复昔日和睦。

为了不让危及家族和睦的情形发生,曾氏拿出家产,三家均分。

妯娌们见曾氏行如此义举,惭愧难当,可是,这一切都挽回不了曾如兰为父殉节的决心!

又数年后,养子已行成人之礼,曾氏喜气洋洋,盛装出席,坦然接受养子的跪谢,而后对妯娌们说:“十年已过,吾子已成人,吾夫却已成冢中枯骨,不忍等,今可践前言矣!”

随后,曾氏不顾任何人的劝说,绝食九日而殒!

后记

这个故事出自《清人逸史》。

曾氏对丈夫的感情,不逊古之绿珠,愿为夫君放弃在世的希望;而公爹爱护之心则不逊其亲生父亲,屡次劝阻,只为帮她找到生的希望。可谓是,古代翁慈媳孝的典范!

遗憾的是,林翁病逝,终究还是没能阻拦住儿媳的死殉节之心,令人唏嘘。

从这个故事的本身来看,曾氏之所以愿意与夫君同去,是因为爱他极深;因为爱得深,丈夫去后,人间对她来说已经不值得再多留恋;而公爹的挽留,事实上反加深了她在感情上的痛苦,认为自己背叛了丈夫,所以才怒告公爹。

不过,若是放之于今日,不知多少人暗笑曾氏之迂腐呢,您说是不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一举人少有奇志,熬到90岁却没能禁住色相诱惑,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年复一年,柳举人变成了柳老爷,柳老爷又熬成了柳老太爷。同龄人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唯独柳老太爷依旧在世,精完神足,德高望重,被乡邻敬为“活神仙”。 这一年柳老太爷刚过完90岁大寿,突发奇想,让儿孙帮他物色了4个年轻貌美的丫环……然后,他就宣布开始闭关修炼,这次的目标是成仙! 养生需静坐,修仙需闭关!这位

  • 洪秀全到底有多少妃子?他儿子被清兵抓去审问,居然也说不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秀全对妃子做了什么,洪秀全子女咋死的,洪秀全最喜爱的妃子

    事实上,洪秀全的后宫远不止这个数,单单有名号的娘娘就有108个。 洪秀全宣称要打造一个“男女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但是,这个平等的王国只属于那些封王的人。其他所谓显贵的官员,哪怕是丞相侯爷,都没有和妻子团聚的权利,更别说见到其他女人了。 远在广西还没发迹的时候,老洪就笑纳了杨秀清、石达开送给他的见面

  • 湘系第一秘书赵烈文:大清熬不过50年,他有什么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烈文(1832年—1894年),江苏常州人,号能静居士,湘系集团第一秘书,也是近代第一预言家。1855年11月,翼王石达开从湖北杀入江西,与曾国藩展开激烈争夺,赵烈文正是此时从家乡前来投靠湘系集团。当时,曾国藩还书生意气十足,远没有后世所吹捧的那么神,是成功学家、人际关系学家;他丝毫不理会赵烈文,

  • 阿巴泰:皇太极犒赏众将,他以“没衣服”为由拒绝赴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太极和阿巴泰,阿巴泰女儿,阿巴泰人物结局

    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皇太极的兄长,满洲八旗名将,骁勇善战。征战一生,阿巴泰立下赫赫战功,却喜欢发牢骚,经常被皇太极训斥。但是,阿巴泰并未被重罚,比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德格类等兄弟幸运很多。1611年,阿巴泰首次出征,追随大将费扬古讨伐海东女真,俘虏一千余人。努尔哈赤亲自到

  • 年羹尧摇尾乞怜、屈服求饶无果,含恨自尽,雍正:他本就该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年羹尧爱卿,我的贴心知己,遇到你真是神明保佑,有你在我时时心神舒畅。坐稳皇位以后雍正帝:奸臣年羹尧,目无国法,贪污受贿,扰乱朝纲,理应处死!纵观历史,“变脸”几乎是历代帝王必备的技能,在他们坐稳皇位之前,对待功臣那叫一个掏心掏肺,恨不得将半壁江山都送给出去;坐稳皇位以后,他们往往会翻脸无情,

  • 法国人眼中的清朝,同时期对比差距之大,已不处于同一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巅峰时有多强大,法国侵占清朝领土,清朝女子法国留学照片

    毕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已经将清王朝与世界隔绝了太久,清朝被封闭了太久,而国外工业革命悄然发生,清王朝已落后了世界各国一大截,哪里是一场改革运动就能追上的?以前的西方国家严重的中国“地大物博",总是把中国当作“天朝上国”,有些甚至还要对其进行朝贡和拜访,曾经的中国是那么神秘和强大,那么在清朝末

  • 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厉害?看看他的政绩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官员刘统勋简历,刘统勋电视剧40集免费,刘统勋吃枣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猝死在上朝途中,乾隆帝亲往吊唁,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而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可见乾隆皇帝非常惋惜刘统勋的突然离世。当然乾隆帝这么高的评价是建立在刘统勋为官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清史稿刘统勋传》: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

  • 清官衣锦还乡怕被嘲笑,用一车砖头掩饰,乾隆:全部换成真金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为什么杀27名清官,乾隆时期的十大清官,乾隆说清官视频

    敢于顶撞皇帝的直臣敢当着皇帝的面去顶撞的这种臣子在明清的的时候已经是属于和大熊猫差不多的稀有物种了。唐朝和宋朝的时候比较多见,基本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身边都是有这样几个臣子的,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将国家荣誉和政府实际权力抓到自己手中之后,国家大臣从此刻就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唐宋时代的国家合伙人了,而

  • 这一仗没打赢,让鸦片战争推迟百年,又让大清迟钝了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鸦片战争大清有取胜的可能吗,鸦片战争大清能打赢吗,鸦片战争如何改变大清

    缅甸有一部史书,叫《琉璃宫史》,里面记载:缅甸曾派7200万军队来攻打南宋,并且夺取了我国的云贵川等地。等到元朝统一政权后,元朝派了一万骑兵征伐缅甸,击败缅甸,元朝史官认为士兵1人单挑八千缅甸士兵。如今看来,这完全就是个笑话,缅甸全国人口加起来都没有7200万。缅甸在历史上,和元明清多次爆发过战争,

  • 康熙为何21岁就立太子?背后苦衷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为什么两次废太子,康熙当年为什么要立太子,康熙为何被立为太子

    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疑问:康熙十四年,康熙也才刚刚21岁,这么年轻,为什么就急于册立太子呢?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怀念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她的父亲葛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他还有一个叔叔叫做索额图。康熙亲政时,也只有孝庄身后的科尔沁部落这一支强有力的支持,面对咄咄逼人的鳌拜,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