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死前留下一计,困扰明朝近三百年,最后被一人识破

刘伯温死前留下一计,困扰明朝近三百年,最后被一人识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7 更新时间:2024/1/24 4:05:54

刘伯温是明朝最重要的开国谋士,他用兵如神,神机妙算。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刘伯温为免猜忌,选择急流勇退,归隐山林。

后来,其将毕生所学记录在兵书《百战奇谋》中,可是这却遭到了朱元璋的猜疑,为证清白,刘伯温在众人面前将《百战奇谋》烧毁,朱元璋于是没再计较。

后来,刘伯温驾鹤归西,在其死前,送给了朱元璋一本叫做《郁离子》的书和一封信。在信中,刘伯温表示自己写《百战奇谋》也是为了替太祖打江山,而如今国泰民安,于是将兵书烧毁。

可是朱元璋却觉得,以刘伯温的个性,一定会另外留下《百战奇谋》副本的。于是在其死后,派大批锦衣卫将刘伯温家中翻了个底朝天,可是始终未能发现这部兵

然而,明朝末年,闯李自成却意外发现,刘伯温给朱元璋的那封书信和《郁离子》中竟然有几页的内容,就是《百战奇谋》。李自成恍然大悟,原来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不会相信他,于是干脆将《百战奇谋》藏在《郁离子》当中献给太祖,这样反而将这部兵书保存了下来,真是不得不佩服刘伯温的智计。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和朱元璋对待功臣态度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和李世民谁更狠,朱元璋李世民小说,朱元璋的军事水平比李世民差吗

    历代皇帝开创国家,手底下必然有一帮能征善战、多谋善断的忠臣良将。因为想要在乱世中崛起,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所以,古代各个王朝的建立,都伴随着一大批功臣名将。然而,当国家建立后,这些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了。李世民对于开国功臣算是非常友好了,唐初的

  • 此人是富可敌国的商人,死后被朱元璋掘坟鞭尸,族人统统编入贱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件事的起是一个叫蒲寿庚的人引起的,此人其实和朱元璋压根就不是一个朝代的人,此人死的时候才1290年,过了近四十年朱元璋才刚刚出生。这个蒲寿庚生在了一个世代为商的家庭,先祖其实是非常会做买卖的阿拉伯人,后来辗转到了中国定居,后代一直继承了这种经商的好手艺,一直富甲一方。究竟这家人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呢?

  • 明朝著名的两位奸臣:严嵩和魏忠贤,有着怎样的结局,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忠贤与严嵩同时代吗,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后期生活,严嵩刘瑾魏忠贤

    明朝中最有名的奸臣莫过于严嵩和魏忠贤两人,一个是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的内阁首辅,一个虽然是宦官却也权倾朝野的九千岁。要说这两个人谁的势力更大更难对付,瀚海认为还是魏忠贤势力更大,更难对付一些。严嵩是嘉靖皇帝时期的第一宠臣,是内阁首辅,他可谓是权侵朝野。可严嵩的势力说没就没,最后被嘉靖皇帝一声令下抄了家产

  • 郑崇俭:明朝三边总督,未曾打败仗,却被崇祯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崇俭明朝,郑崇俭一封家书,郑崇俭主要成就

    郑崇俭,明朝三边总督,管理陕西、宁夏、甘肃、延绥军务,地位非常重要。崇祯继位后,郑崇俭镇守河套,多次设伏击败蒙古林丹汗,威震边陲,将领们都佩服他。北击蒙古,南征张献忠,郑崇俭未曾一败。南征四川期间,郑崇俭五天内赢得三场胜利,张献忠元气大伤。论军事能力,郑崇俭不输洪承畴,却终究为明军的战败买单,成为背

  • 这个末代皇帝与崇祯有的一拼,下场却惨多了,骸骨被两国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崇祯皇帝,末代崇祯,末代沙皇和崇祯皇帝

    历朝历代,末代皇帝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痛,他们普遍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以致民不聊生,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失去皇位,丢掉江山。然而世事无绝对,末代皇帝中也是有一些硬汉子的,比如明朝的崇祯皇帝,而在崇祯之前,还有一位亡国之君,与崇祯有的一拼。这就是金国的第九代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完颜守绪为了保住金国江山,可

  • 朱元璋临死前为何要冒天下之不讳实施“人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临死的秘密,朱元璋临死视频大全,朱元璋临死前的三句话

    然而,朱元璋也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一个皇帝,他建国立业的同时,也是出了名的暴君,为了保证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将开国功臣一一除去,甚至还滥杀无辜,他的血腥和残忍也是历代帝王中数得着的。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说这些杀戮还勉强能找到托辞的话,那他临终前要求众多妃子陪珣的决定却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了。人们不禁要问

  • 朱棣做了一件事,假如崇祯照搬或能延续明朝国运,可惜他没领会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在南京称帝后,很快便下令在老巢北平营造紫禁城,为迁都做准备。迁都这种事历来都是非常艰难的,毕竟祖宗打下来的基业,除非像商朝那样,帝都实在没办法居住,必须要找个安稳的地方,否则一旦提出,必然会有无数人跳出来反对。朱棣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这些人反对也影响不了他的决心,但总归是非常烦的,于是朱棣做

  • 比朱允炆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他才应该是大明第二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称帝,史称建文帝。一直以来,建文帝都被认为是明朝正统皇帝,而后来的朱棣则是篡位。然而,在当时,有一位皇子却比朱允炆更为正统,更有资格继承皇位,这位皇子是谁呢我们都知道,朱允炆并不是太子朱标的第一个

  • 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陈新甲,四川人,明朝兵部尚书,善于决断,深受崇祯赏识。担任兵部尚书期间,陈新甲建议崇祯重用孙传庭、傅宗龙、汪乔年,力挽狂澜。陈新甲的能力,不用怀疑,但崇祯的政策摇摆不定,又不想承担责任,坑死了陈新甲,诉说着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哀。崇祯继位时,明朝江山岌岌可危,关外满清、关内起义军,以及东南沿海的殖民

  • 明明打赢“宁锦大捷”,袁崇焕为何还会被迫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崇焕坚守宁锦防线,宁锦战役,宁锦都司是现在哪里

    一年半后的天启七年,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又率领八旗精兵大举进犯辽西,在强攻锦州无果后,又掉头攻打宁远,结果,损兵折将、伤亡无数,最后不得不退回沈阳;这就是玩命历史上著名的“宁远大捷”和“锦宁大捷”。后金经过两次惨败,元气大伤,也不敢轻易进犯辽西地区;而明朝朝堂上下也从胆战心惊中走出,开始有点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