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66 更新时间:2024/1/13 4:50:31

就在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之际,臣中大臣刘伯温却出面劝阻了他。明朝相关野史记载:刘伯温曾多次帮助朱元璋谋划风水布局。刘伯温听说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的事情后,赶紧告诉朱元璋:陛下父母的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因为埋葬您父母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才会让您最终一统天下。因此陛下迁您父母的坟,便算是违背天意,有可能会泄了地气伤及龙脉。

古代帝大多比较迷信,更况朱元璋的江山得来的是如此不容易?因此朱元璋就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先行暂缓为自己父母迁坟的事宜。朱元璋令刘伯温去找一块最佳的风水宝地。等刘伯温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后,再为自己的父母迁坟。随后过了一段时间,刘伯温便告知朱元璋,自己已经为他父母,找了一块最佳的风水宝地。正当朱元璋摩拳擦掌之时,刘伯温却告诉他,想要迁坟还要准备两根萝卜一把伞。

毕竟是自己父母的迁坟大事,朱元璋不敢马虎。在准备妥当后,朱元璋便和刘伯温一起,来到了刘伯温口中的风水宝地前。谁曾想朱元璋看罢刘伯温所说的风水宝地之后,面沉似水。这又是为何呢?原来刘伯温带朱元璋到达的风水宝地,正是原本就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地方,难道刘伯温是在戏弄朱元璋?这可是欺君大罪。当然不是,刘伯温告知朱元璋:天下间已经没有比原本就安葬您父母,更好的风水宝地了。不然陛下您也不会历经苦难,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国,这正是得益于您父母的庇佑啊!

听完刘伯温的话,朱元璋脸色稍有缓和。随后刘伯温又对朱元璋说道:想要为陛下的父母迁坟,只需要采用老坟打伞的葬法,将陛下父母的棺椁暂时移出来,然后再在原地加封土堆,堆出小山头,同时配建豪华的亭殿。这样陛下父母的棺椁就能继续震慑这块龙兴之地了。但这样做毕竟是动了陛下父母的坟,自然要将两根萝卜埋入原来的坑中。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根据他所留遗诏要求,所有宫中没有生育过的妃子一律殉葬。据明史资料记载:在朱元璋出殡的那一天,为了防止盗墓贼发现他陵墓的具体位置,朱元璋的棺椁采取了密葬。刘伯温为何要在给朱元璋父母迁坟时,让朱元璋准备两根萝卜一把伞呢?刘伯温提出的原地加封葬法,真能让朱元璋父母的棺椁继续震慑大明龙兴之地吗?

首先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谋臣,朱元璋很多关于风水的事,都要征询刘伯温的意见。如果让朱元璋自作主张为父母迁了坟,那么发生好事自然是皇上圣明。一旦发生坏事,刘伯温自然要背锅。于是刘伯温干脆先自己站出来阻止,将迁坟的具体事宜揽到自己身上。朱元璋想要迁自己父母的坟,其一是因为迷信风水学说。其二便是希望能让家乡人看到自己今时今日的风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刘伯温为朱元璋父母迁坟,选择原地加封土,便是坚定朱元璋的固有思维,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将封土堆成小山包,然后在其上加盖豪华的亭殿,不正满足了朱元璋家乡人炫耀的虚荣心理吗?

至于坑里面填入萝卜,也是符合古人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迁坟习俗。而刘伯温让朱元璋打伞迁坟的原因便是因为:古人认为人死之后,尸骨是不宜重见阳光的,不然尸骨一旦见到阳光,就会惊扰到死者的亡魂。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打伞迁坟是为了遮蔽阳光,避免产生不好的光学和化学反应。而且朱元璋为自己父母迁坟,必然不会亲自动手。打伞既遮挡住了阳光,又遮挡住了朱元璋的视线。谁又能保证喜怒无常的朱元璋,在看到自己父母尸骨发生不好的变化时,不会迁怒于刘伯温呢?刘伯温不但是一代风水大师,他更是看穿了朱元璋的人性,猜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更多文章

  • 虽是游牧民族,但元朝却也染上了通病,宫廷斗争尤为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和游牧王朝的关系,元朝宫廷历史txt,元朝宫廷的妆容

    其中一种是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和派系),它以亚洲内陆草原的蒙古利益为依归,而以察合台汗国的传统为代表。这一政策的根子可以直接上溯到忽必烈汘的对手们,特别是可以上溯到窝阔台系的海都:他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是和忽必烈汗作战的。另一个派系被认为是以中国为基础的皇帝对常称之为“儒家化”方式治理国家的关心,这

  •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与宋江,宋江起义的规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宋江起义的资料,宋江起义在哪些史书上有记载,宋江起义的规模有多大

    农民阶级的斗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逃亡、抗租、抗税抢粮,到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用各种方式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遍布宋代各地。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次数,据初步统计,达到三百余次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呈现出新的面貌。反

  • 明朝宦官地位如何?有人水深火热,有人权倾朝野如同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乃在于明代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皇帝精力旺盛且乐于躬亲政务之时,尚可大权独揽;而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倦于从政,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因而得到信任的太监手中。随着上层宦官权势的增长,其财富也迅速增殖。特别是明中期以后,有权势的宦官的富有达到

  • 朱元璋猜灯谜,见一妇人怀抱西瓜,朱元璋大怒:周围百姓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灯谜大全,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原来徐一夔的贺表中有一句“光天之下”,正是这句话让皇帝觉得徐一夔是在骂自己做过光头和尚。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徐一夔是无心之举,怪只怪朱元璋太多疑了。难道徐一夔真的嫌自己命长,明面骂皇帝?朱元璋不但对自己的事情多疑,就连马皇后的事情也很敏感。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马皇后有一双不逊色于男人的大脚,所以

  • 宋朝的两大疑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透露了权力之争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防止兵变措施,南宋被灭亡的最关键的一仗,宋朝对外战争首败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同日,其弟赵光义(939~997)继位,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光义原名匡义,于赵匡胤登皇帝位后改名光义,继位后又改名炅。赵匡胤有五个兄弟,不过长大成人的只有他和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他们都是杜太后一人所生。赵光义早年的事迹,正史记载很少,仅说他年轻

  •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如何分封诸侯,朱元璋马皇后分封功臣,朱元璋的皇权巩固

    诸王就藩最早的是洪武十一年,秦王就藩西安,晋王就藩太原。十三年,燕王“之国北平”。以后随着诸王年龄的增长,纷纷就藩各地,分置在各个军事重地。从当时全国的军事形势来看,边防的重点是对付蒙古势力。因此,朱元璋就在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防线上,择其险要地区分封了九国:“连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建燕国;

  • 朱棣迁都时为何突然下令,捕捉天下尼姑,只为了找到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为啥要抓很多尼姑,朱棣迁都纪录片,朱棣抓捕道姑尼姑视频

    唐赛儿麾下的起义军,以红白旗帜为号,以白莲教教义号召各地百姓迅速发展壮大。虽然其麾下起义军的规模远远小于大明正规军,但这支起义军依然让朱棣感到震惊,甚至有所忌惮。为了快速剿灭叛军,朱棣特意降旨调派五千京营士兵,赶赴山东镇压叛乱,这支队伍可以说是当时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随后觉得单凭五千京营士兵还不足以剿

  • 朱瞻基以3千骑兵亲征,打败蒙古5万骑兵,用的什么高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朱瞻基为了防备蒙古人的突然来袭,他亲自率军巡边,当他到石门驿喜峰口时,接到守将的报告,蒙古兀良哈部的千军万马已经入侵到大明境内,他们行军急速,来势凶猛。经大宁、会州,马上就要抵达宽河。十五岁就跟随爷爷朱棣亲征蒙古的朱瞻基听到报告后十分镇定,他立刻和将领们展开部署,分析敌人

  • 是什么原因促使张士诚跟朱元璋势不两立?此人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跟张士诚的关系,朱元璋胡军版张士诚,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地盘划分

    1354年末,他带了一支大军上战场这是蒙古政权在中国发动的最后一次重大军事努力,并在11月24日包围了高邮。在11月28日和12月12日之间,他屡次在高邮城下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张土诚每一次都被迫退守深沟高垒的城內。与此同时,脱脱的分遣队也正在打败附近县城张土诚的羽翼和扫荡其他反当局者的地区。135

  • 大明灭亡的原因,真的是罪在变法的张居正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居正变法对明朝影响,张居正挽救了大明多少年,张居正变法的利与弊

    公元1572年,张居正联合内监冯保,共同辅佐年幼的朱翊钧{万历帝,明神宗}执政朝政。朱翊钧登基一个月后,张居正就勾结冯保,将首辅高拱排挤出权力中心,张居正取代首辅之位。同时张居正还举荐自己的好友,礼部尚书吕调阳兼领内阁大学士,参知政事。吕调阳还只是,张居正结党专权中的一员。自此内有冯保勾连,外有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