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为筹钱问路斩樵,难道大明首辅做事也偏激?

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为筹钱问路斩樵,难道大明首辅做事也偏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07 更新时间:2024/2/1 9:13:22

事实上,如果他在官场上学不会问路斩樵,那他绝对成不了大明首辅。官场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万劫不复,他本人最终能够成为内阁的首府大臣,那也是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之际。战胜了许多优秀而又出色的强劲敌人,从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尽数掌握朝政大权。接下来具体说说他在政治生涯中是如问路斩樵的?

居正刚当上首辅后就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京查。完成这个任务的首要前提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毕竟当时国家财务状况很是不乐观。由于没有经验,张居正做起这次任务来很是没有头绪,导致任务完成度老是提不上去,从而招致了太后和朝廷某些官员的不满。李太后的恩宠和朝中诸位大臣的支持,他都想要!为了能够在李太后和众人面前刷刷好感度,张居正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

张居正就开始冥思苦想,到底要怎样才能弄来一大笔钱呢?忽然他想到殷正茂这号人物,此人手里似乎有20万两,这笔巨款是高拱在足够军费的基础上多拨给他用于剿灭地方匪徒的。于是张居正派人告知了殷正茂,让其把那笔费用交出来。没过多久收到其回信说,“那20万两已用于明军日开支,我这里还有20万两可以拿出来献给朝廷。”这新的20万两出处何来?原来是著名贪官李延私下拿给殷正茂以求一条生路。

殷正茂就是想要用这20万两在朝廷上洗刷下他这多年来的贪官骂名,顺便在太后和皇帝面前刷刷好感度,说不定太后或者皇帝会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把他的官位也给升上去,那岂不美滋滋?对此,张居正的反应是什么呢?当然不愿意了。张居正也怕殷正茂后来居上,于是他端着上司的姿态,且用着威胁的语气说:“绝对不行,这钱得以上次多拨的军费归还,你要是不允,有你好看。”当时的张居正可是大势啊,殷正茂哪敢不从,只得照办。说真的殷正茂实惨啊,20万两巨款没了不说,升官的机会也泡汤了,还徒惹了权相张居正的不快。20万两白花花的大银子说没就没了,约摸着殷正茂想起来就会心绞痛。

表面看起来张居正这事儿确实做得不地道,毕竟殷正茂献出了20万两银子可是解了朝廷资金困窘的局面,对于张居正完成京查任务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更何况殷正茂还是张居正的亲信。其实这样想是妇人之仁了,要知道官场博弈是很残酷的,虽不见硝烟,但却经常上演生离死别。官场上人心之复杂,许多人都盼望着张居正从高处摔下来,然后又踩着他上位。假如张居正给了殷正茂露面的机会,焉知殷正茂会不会踩着他上位?由此看来,张居正的问路斩樵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也是朝堂上的重要的生存法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初次见面,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曾仕强讲刘伯温和朱元璋

    就在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之际,臣中大臣刘伯温却出面劝阻了他。明朝相关野史记载:刘伯温曾多次帮助朱元璋谋划风水布局。刘伯温听说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的事情后,赶紧告诉朱元璋:陛下父母的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因为埋葬您父母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才会让您最终一统天下。因此陛下迁您

  • 虽是游牧民族,但元朝却也染上了通病,宫廷斗争尤为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和游牧王朝的关系,元朝宫廷历史txt,元朝宫廷的妆容

    其中一种是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和派系),它以亚洲内陆草原的蒙古利益为依归,而以察合台汗国的传统为代表。这一政策的根子可以直接上溯到忽必烈汘的对手们,特别是可以上溯到窝阔台系的海都:他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是和忽必烈汗作战的。另一个派系被认为是以中国为基础的皇帝对常称之为“儒家化”方式治理国家的关心,这

  •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与宋江,宋江起义的规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宋江起义的资料,宋江起义在哪些史书上有记载,宋江起义的规模有多大

    农民阶级的斗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逃亡、抗租、抗税抢粮,到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用各种方式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遍布宋代各地。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次数,据初步统计,达到三百余次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呈现出新的面貌。反

  • 明朝宦官地位如何?有人水深火热,有人权倾朝野如同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乃在于明代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皇帝精力旺盛且乐于躬亲政务之时,尚可大权独揽;而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倦于从政,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因而得到信任的太监手中。随着上层宦官权势的增长,其财富也迅速增殖。特别是明中期以后,有权势的宦官的富有达到

  • 朱元璋猜灯谜,见一妇人怀抱西瓜,朱元璋大怒:周围百姓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灯谜大全,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原来徐一夔的贺表中有一句“光天之下”,正是这句话让皇帝觉得徐一夔是在骂自己做过光头和尚。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徐一夔是无心之举,怪只怪朱元璋太多疑了。难道徐一夔真的嫌自己命长,明面骂皇帝?朱元璋不但对自己的事情多疑,就连马皇后的事情也很敏感。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马皇后有一双不逊色于男人的大脚,所以

  • 宋朝的两大疑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透露了权力之争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防止兵变措施,南宋被灭亡的最关键的一仗,宋朝对外战争首败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同日,其弟赵光义(939~997)继位,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光义原名匡义,于赵匡胤登皇帝位后改名光义,继位后又改名炅。赵匡胤有五个兄弟,不过长大成人的只有他和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他们都是杜太后一人所生。赵光义早年的事迹,正史记载很少,仅说他年轻

  •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如何分封诸侯,朱元璋马皇后分封功臣,朱元璋的皇权巩固

    诸王就藩最早的是洪武十一年,秦王就藩西安,晋王就藩太原。十三年,燕王“之国北平”。以后随着诸王年龄的增长,纷纷就藩各地,分置在各个军事重地。从当时全国的军事形势来看,边防的重点是对付蒙古势力。因此,朱元璋就在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防线上,择其险要地区分封了九国:“连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建燕国;

  • 朱棣迁都时为何突然下令,捕捉天下尼姑,只为了找到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为啥要抓很多尼姑,朱棣迁都纪录片,朱棣抓捕道姑尼姑视频

    唐赛儿麾下的起义军,以红白旗帜为号,以白莲教教义号召各地百姓迅速发展壮大。虽然其麾下起义军的规模远远小于大明正规军,但这支起义军依然让朱棣感到震惊,甚至有所忌惮。为了快速剿灭叛军,朱棣特意降旨调派五千京营士兵,赶赴山东镇压叛乱,这支队伍可以说是当时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随后觉得单凭五千京营士兵还不足以剿

  • 朱瞻基以3千骑兵亲征,打败蒙古5万骑兵,用的什么高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朱瞻基为了防备蒙古人的突然来袭,他亲自率军巡边,当他到石门驿喜峰口时,接到守将的报告,蒙古兀良哈部的千军万马已经入侵到大明境内,他们行军急速,来势凶猛。经大宁、会州,马上就要抵达宽河。十五岁就跟随爷爷朱棣亲征蒙古的朱瞻基听到报告后十分镇定,他立刻和将领们展开部署,分析敌人

  • 是什么原因促使张士诚跟朱元璋势不两立?此人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跟张士诚的关系,朱元璋胡军版张士诚,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地盘划分

    1354年末,他带了一支大军上战场这是蒙古政权在中国发动的最后一次重大军事努力,并在11月24日包围了高邮。在11月28日和12月12日之间,他屡次在高邮城下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张土诚每一次都被迫退守深沟高垒的城內。与此同时,脱脱的分遣队也正在打败附近县城张土诚的羽翼和扫荡其他反当局者的地区。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