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是“中毒”而死?检测包拯遗骸,发现宋仁宗的无心之举

包拯是“中毒”而死?检测包拯遗骸,发现宋仁宗的无心之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23 更新时间:2024/1/16 23:15:51

清官包拯,刚正不阿深受朝百姓的爱赵祯也很欣赏包拯的人品。但正是因为包拯执法过于刚正,他也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1062年,包拯在审理一桩案件时,突然在大堂上发病,包拯家的下人赶忙将他送回府养病。赵祯得知包拯突发疾病的消息后,赶忙派出御医,前往包拯府邸为包拯治病。御医诊治后,请求赵祯赏赐宫中御药给包拯。不想服用御药,仅过去十三天时间,包拯就突然暴毙而亡。于是北宋野史便记载,包拯是被宋仁宗赵祯下毒害死的。野史的说法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吃惊。毕竟赵祯是一位宽仁的君主,而且赵祯还十分欣赏秉公执法的包拯,赵祯没有理由毒害包拯呀。

上个世纪合肥市有一座炼钢厂准备进行扩建。工人们在打地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片北宋墓葬群。这时包拯曾中毒之说才得以被证实。该片北宋墓葬群中,最简陋的一座陵墓,所埋葬的人正是包拯夫妇。考古工作人员为了保护北宋墓葬群,便提出了一种挖掘方案。该方案就是先从最小、最简陋的北宋陵墓下手,当积累了一定挖掘经验以后,再挖掘其他陵墓,并将所有陵墓内的棺椁、随葬物品迁走。

工作人员挖开最简陋的那座陵墓后,被眼前见到的一幕惊呆了。硕大的金丝楠木棺材旁,还有十二尊,十二时辰陶俑像。简陋陵墓的墓主人,竟然是被北宋朝廷埋葬的。要知道十二时辰陶俑像和金丝楠木的墓葬规制,只有北宋士大夫级别的官员才可以享用。该种墓葬规制,多是宋廷赏赐给有功臣的。

打开棺椁后,工作人员发现棺椁内的随葬物品极少,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另外棺材内装殓的,是一对夫妻的骸骨{男性逝者的骸骨已经散落}。随后工作人员又对捡到的35块骸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死者为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根据出土的墓志铭,工作人员得知该北宋夫妻合葬墓的墓主人,正是包拯夫妇。而男性墓主人的死亡年龄在40岁以上,这也与包拯逝世时的年龄相吻合{64岁}。墓中的发现证明,包拯家境并不富庶{随葬物品寒酸},宋廷以士大夫级别的殡葬规制安葬了包拯夫妇。

考古工作人员对包拯尸骨进一步检测后发现,包拯的尸骨呈现出灰黑色,有明显的中毒迹象。化验后工作人员得知,包拯尸骨中含有大量的汞元素。汞就是所谓的水银,是一种可以致命的毒素。古人经利用汞混合朱砂,炼制丹药。检查包拯骸骨得到的结果,说明了两种可能。一种包拯是中毒死亡的。另一种包拯的尸骨,被人用汞进行了防腐处理。宋史资料记载的仁宗赵祯,确实是一位宽仁的君主。但被子嗣问题所困扰的赵祯{子嗣相继夭折,后来赵祯开始服用丹药,充实后宫,其目的是为了繁衍子嗣},也曾长期服用丹药。

由此可以推论,长期服用丹药的赵祯,得知审理案件的包拯突发疾病,便派出御医为包拯治病。随后御医请求赵祯赐给包拯御药,赵祯就将自己长期服用的丹药赏赐给了包拯。赵祯的本意是好的,他希望服用丹药后包拯能够痊愈。但赵祯赏赐给包拯的丹药,却含有毒素{汞}。本就身患重病的包拯,服用了含有汞毒素的丹药后,被加快了死亡时间。最终64岁的包拯因病去世。

赵祯将自认为的良药赏赐给包拯,本是出于一片好意,可以说加速包拯的死亡,是赵祯无心之下酿成的过错。包拯遗骸含有汞毒素的原因,虽然存在两种可能{一、服用赵祯赏赐的丹药,二、经过仿佛处理},但最大的可能还是服用赵祯赏赐的丹药,加重病情而死。包拯死去仅过了一年时间{1062年},赵祯也因病去世{1063年,很大可能是因为长期服用丹药所致}。因为欣赏包拯的人品,也因为加速包拯死亡时间的愧疚之情,赵祯才以士大夫的殡葬礼仪厚葬了包拯。

参考资料《宋史》《包拯千年之谜》

更多文章

  •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姚广孝与朱棣经典论道,朱棣和姚广孝视频完整版,朱棣和姚广孝对话

    在历史上,可以说,姚广孝的结局很完美。姚广孝起初的名字并不叫姚广孝,他叫姚天僖,“姚广孝”这名字是明成祖朱棣赐的。天僖是长洲人,他没有像父辈先祖们那样去当一名良医,而是在14岁时就跑到当地的妙智庵剃发当了一名小和尚,那法号道衍。那时是1349年,朱重八也还是个和尚。朱棣的大谋士——姚广孝(道衍)道衍

  • 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浅谈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一般有几人,明朝设置内阁的原因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90年)九月置“四辅官”,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赵民望、吴源等任之。四辅官的任务是“协赞政事”,“刑官议狱,四辅官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但“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不能胜任其职,不久相继致仕。继任的安然,虽“练达庶务”,但在洪武十四年(1

  • 赵敏的一时心软,毁了元朝的大好基业,成就了大明百年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敏夸奖元朝疆域辽阔,赵敏被开除,风情万种赵敏

    为何赵敏为轻易如此放弃大好的机会要知道当时武林中在强大的六大门派的精英弟子都在围攻光明顶后被赵敏一一擒获,像少林空性神僧这样的高手也身首异处,武当派的殷梨亭也被人用大力金刚手捏碎全身骨头,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弟子了。这日行到傍晚,厚土旗掌旗使颜垣忽道:“这里有些古怪!”奔向左前方的一排矮树之间察看,从一

  • 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毛文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辇金京师”贿赂魏忠贤,“拜魏忠贤为父”。明朝官僚自然把毛文龙看成是魏的党羽。毛文龙驻镇皮岛,自恃有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又过多,岁百二十万,朝议多疑而厌之”。后金不断派人对他诱降,“时朝议忧皮岛文龙难驭”。袁崇焕被召入京,大学士钱龙锡和他商讨辽东形势时,就准备要杀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崇祯有难却按兵不动,后人还称其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左良玉曾经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使其手握80万大军而不疑。李自成对左良玉十分忌惮,但是左良玉的行动却让人大跌眼镜。正是这样一位专属于明朝的名将,在崇祯皇帝临死之前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有趣的是,左良玉即使按兵不动,却依旧被人称之为忠臣。出身卑微,脾气却不小左良玉选择按兵不动之时

  • 变法还没开始,一时之间竟全都反对王安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提请下,设立专门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隶属于“中书门下”,由他们二人兼领,作为进行变法改革的指导机构。从机构名称可知,此次变法改革的重点是经济方面。起用吕惠卿、苏辙等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参与研究变法改革的计划及编制实行变法改革的法规。又任曾布为检正中书五房公

  • 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为筹钱问路斩樵,难道大明首辅做事也偏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如果他在官场上学不会问路斩樵,那他绝对成不了大明首辅。官场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万劫不复,他本人最终能够成为内阁的首府大臣,那也是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之际。战胜了许多优秀而又出色的强劲敌人,从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尽数掌握朝政大权。接下来具体说说他在政治生涯中是如何问路斩樵的?张居正刚当上首辅后

  • 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初次见面,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曾仕强讲刘伯温和朱元璋

    就在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之际,臣中大臣刘伯温却出面劝阻了他。明朝相关野史记载:刘伯温曾多次帮助朱元璋谋划风水布局。刘伯温听说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的事情后,赶紧告诉朱元璋:陛下父母的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因为埋葬您父母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才会让您最终一统天下。因此陛下迁您

  • 虽是游牧民族,但元朝却也染上了通病,宫廷斗争尤为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和游牧王朝的关系,元朝宫廷历史txt,元朝宫廷的妆容

    其中一种是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和派系),它以亚洲内陆草原的蒙古利益为依归,而以察合台汗国的传统为代表。这一政策的根子可以直接上溯到忽必烈汘的对手们,特别是可以上溯到窝阔台系的海都:他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是和忽必烈汗作战的。另一个派系被认为是以中国为基础的皇帝对常称之为“儒家化”方式治理国家的关心,这

  •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与宋江,宋江起义的规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宋江起义的资料,宋江起义在哪些史书上有记载,宋江起义的规模有多大

    农民阶级的斗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逃亡、抗租、抗税抢粮,到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用各种方式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遍布宋代各地。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次数,据初步统计,达到三百余次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呈现出新的面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