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吗?

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4 更新时间:2024/2/10 9:38:33

毛文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辇金京师”贿赂魏忠贤,“拜魏忠贤为父”。明朝官僚自然把毛文龙看成是魏的党羽。毛文龙驻镇皮岛,自恃有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又过多,岁百二十万,朝议多疑而厌之”。后金不断派人对他诱降,“时朝议忧皮岛文龙难驭”。

袁崇焕被召入京,大学士钱龙锡和他商讨辽东形势时,就准备要杀毛文龙。他对钱龙锡说:“可用,用之;不可用,杀之。”袁崇焕自到辽东任事以后,毛文龙很傲慢,不愿受文臣节制。

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09年)六月初,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来到皮岛。五日,诱毛文龙到山上观将士射,预先埋伏甲士将之执缚,文龙倔强抗辩,袁崇焕历数他的十二大罪,使之“丧魂魄”,无言以对,遂以尚方剑斩之。把原属毛文龙的士卒二万八千人分四协,由文龙子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兴祚分别管领俱受陈继盛节制。

处理完毛文龙的事情后,袁崇焕便返回宁远,向朝廷上报诛杀毛文龙的经过,并说:“文龙大将,非臣得擅诛,谨席稟待罪。”崇祯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惊讶;转念一想,觉得毛文龙既已杀,现在正需依赖崇焕,不仅不加责备,还予以赞扬,接着又宣告文龙罪,“以安崇焕心”。但崇祯内心深处却对袁崇焕有了疑忌。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它在客观上为后金除去了后顾之忧。毛文龙虽然有错误,但他一直坚持抵抗后金的立场,有他的功绩。毛文龙被杀后,皮岛军心涣散,有的将领如孔有德尚可喜等便投向后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崇祯有难却按兵不动,后人还称其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左良玉曾经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使其手握80万大军而不疑。李自成对左良玉十分忌惮,但是左良玉的行动却让人大跌眼镜。正是这样一位专属于明朝的名将,在崇祯皇帝临死之前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有趣的是,左良玉即使按兵不动,却依旧被人称之为忠臣。出身卑微,脾气却不小左良玉选择按兵不动之时

  • 变法还没开始,一时之间竟全都反对王安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提请下,设立专门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隶属于“中书门下”,由他们二人兼领,作为进行变法改革的指导机构。从机构名称可知,此次变法改革的重点是经济方面。起用吕惠卿、苏辙等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参与研究变法改革的计划及编制实行变法改革的法规。又任曾布为检正中书五房公

  • 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为筹钱问路斩樵,难道大明首辅做事也偏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如果他在官场上学不会问路斩樵,那他绝对成不了大明首辅。官场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万劫不复,他本人最终能够成为内阁的首府大臣,那也是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之际。战胜了许多优秀而又出色的强劲敌人,从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尽数掌握朝政大权。接下来具体说说他在政治生涯中是如何问路斩樵的?张居正刚当上首辅后

  • 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初次见面,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曾仕强讲刘伯温和朱元璋

    就在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之际,臣中大臣刘伯温却出面劝阻了他。明朝相关野史记载:刘伯温曾多次帮助朱元璋谋划风水布局。刘伯温听说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的事情后,赶紧告诉朱元璋:陛下父母的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因为埋葬您父母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才会让您最终一统天下。因此陛下迁您

  • 虽是游牧民族,但元朝却也染上了通病,宫廷斗争尤为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和游牧王朝的关系,元朝宫廷历史txt,元朝宫廷的妆容

    其中一种是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和派系),它以亚洲内陆草原的蒙古利益为依归,而以察合台汗国的传统为代表。这一政策的根子可以直接上溯到忽必烈汘的对手们,特别是可以上溯到窝阔台系的海都:他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是和忽必烈汗作战的。另一个派系被认为是以中国为基础的皇帝对常称之为“儒家化”方式治理国家的关心,这

  •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与宋江,宋江起义的规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宋江起义的资料,宋江起义在哪些史书上有记载,宋江起义的规模有多大

    农民阶级的斗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逃亡、抗租、抗税抢粮,到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用各种方式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遍布宋代各地。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次数,据初步统计,达到三百余次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呈现出新的面貌。反

  • 明朝宦官地位如何?有人水深火热,有人权倾朝野如同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乃在于明代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皇帝精力旺盛且乐于躬亲政务之时,尚可大权独揽;而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倦于从政,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因而得到信任的太监手中。随着上层宦官权势的增长,其财富也迅速增殖。特别是明中期以后,有权势的宦官的富有达到

  • 朱元璋猜灯谜,见一妇人怀抱西瓜,朱元璋大怒:周围百姓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灯谜大全,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原来徐一夔的贺表中有一句“光天之下”,正是这句话让皇帝觉得徐一夔是在骂自己做过光头和尚。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徐一夔是无心之举,怪只怪朱元璋太多疑了。难道徐一夔真的嫌自己命长,明面骂皇帝?朱元璋不但对自己的事情多疑,就连马皇后的事情也很敏感。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马皇后有一双不逊色于男人的大脚,所以

  • 宋朝的两大疑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透露了权力之争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防止兵变措施,南宋被灭亡的最关键的一仗,宋朝对外战争首败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同日,其弟赵光义(939~997)继位,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光义原名匡义,于赵匡胤登皇帝位后改名光义,继位后又改名炅。赵匡胤有五个兄弟,不过长大成人的只有他和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他们都是杜太后一人所生。赵光义早年的事迹,正史记载很少,仅说他年轻

  •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如何分封诸侯,朱元璋马皇后分封功臣,朱元璋的皇权巩固

    诸王就藩最早的是洪武十一年,秦王就藩西安,晋王就藩太原。十三年,燕王“之国北平”。以后随着诸王年龄的增长,纷纷就藩各地,分置在各个军事重地。从当时全国的军事形势来看,边防的重点是对付蒙古势力。因此,朱元璋就在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防线上,择其险要地区分封了九国:“连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建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