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59 更新时间:2024/1/19 22:48:41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90年)九月置“四辅官”,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赵民望、吴源等任之。四辅官的任务是“协赞政事”,“刑官议狱,四辅官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但“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不能胜任其职,不久相继致仕。继任的安然,虽“练达庶务”,但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病死,以后就废罢不设。四辅官的设置虽只一年左右,但它说明了朱元璋这个独裁皇帝也需要有人“协赞政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效宋朝的制度,“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以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铨等为之,辅导太子,秩皆五品。这就是后来内阁制的最早雏形。不过朱元璋“克勤不怠”,重大政务皆“自操威柄”,直到病重弥留之际,仍“临朝决事如故”,因此,这些大学士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只备顾问而已。

明代内阁制度的基本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即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从此以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制,成为一个稳定的官僚机构,并且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预机务”。所以从职责和名称来看,明朝的内阁制度,这时已基本形成。

但当时阁臣的阶秩不高,“各赐五品服”,是中级官员。“其时入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尽管阁臣与皇帝“朝夕左右”,“机密重务悉预闻”,朱棣也曾鼓励解缙等人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但实际上阁臣的权位远远不及尚书,尤其当时的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军国事皆倚办”,“称股肱之任”。蹇义在永乐朝,“数奉命兼理他部事,职务填委,处之裕如”。“(夏)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

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北巡,命夏原吉“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八年,命夏原吉“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阁臣虽得参预机务,但他们的权力却受到种种限制。他们的建言行事,即使得到皇帝的赞许,在推行中也还会有顾忌。如永乐十七年(1384年)十一月,“学士杨荣疏陈十事,皆指斥府、部、法司积弊。上览之,密谕荣曰:卿言甚当。但侍臣腹心之臣,若进此言,恐群臣相猜疑,不若使御史言之。于是御史邓真疏入奏,众皆请罪,诏诸司即日悛改,怙终者不赦”。所以从这些来看,内阁其实有很大的隐患。

更多文章

  • 赵敏的一时心软,毁了元朝的大好基业,成就了大明百年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敏夸奖元朝疆域辽阔,赵敏被开除,风情万种赵敏

    为何赵敏为轻易如此放弃大好的机会要知道当时武林中在强大的六大门派的精英弟子都在围攻光明顶后被赵敏一一擒获,像少林空性神僧这样的高手也身首异处,武当派的殷梨亭也被人用大力金刚手捏碎全身骨头,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弟子了。这日行到傍晚,厚土旗掌旗使颜垣忽道:“这里有些古怪!”奔向左前方的一排矮树之间察看,从一

  • 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毛文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辇金京师”贿赂魏忠贤,“拜魏忠贤为父”。明朝官僚自然把毛文龙看成是魏的党羽。毛文龙驻镇皮岛,自恃有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又过多,岁百二十万,朝议多疑而厌之”。后金不断派人对他诱降,“时朝议忧皮岛文龙难驭”。袁崇焕被召入京,大学士钱龙锡和他商讨辽东形势时,就准备要杀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崇祯有难却按兵不动,后人还称其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左良玉曾经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使其手握80万大军而不疑。李自成对左良玉十分忌惮,但是左良玉的行动却让人大跌眼镜。正是这样一位专属于明朝的名将,在崇祯皇帝临死之前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有趣的是,左良玉即使按兵不动,却依旧被人称之为忠臣。出身卑微,脾气却不小左良玉选择按兵不动之时

  • 变法还没开始,一时之间竟全都反对王安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提请下,设立专门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隶属于“中书门下”,由他们二人兼领,作为进行变法改革的指导机构。从机构名称可知,此次变法改革的重点是经济方面。起用吕惠卿、苏辙等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参与研究变法改革的计划及编制实行变法改革的法规。又任曾布为检正中书五房公

  • 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为筹钱问路斩樵,难道大明首辅做事也偏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如果他在官场上学不会问路斩樵,那他绝对成不了大明首辅。官场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万劫不复,他本人最终能够成为内阁的首府大臣,那也是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之际。战胜了许多优秀而又出色的强劲敌人,从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尽数掌握朝政大权。接下来具体说说他在政治生涯中是如何问路斩樵的?张居正刚当上首辅后

  • 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初次见面,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曾仕强讲刘伯温和朱元璋

    就在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之际,臣中大臣刘伯温却出面劝阻了他。明朝相关野史记载:刘伯温曾多次帮助朱元璋谋划风水布局。刘伯温听说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的事情后,赶紧告诉朱元璋:陛下父母的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因为埋葬您父母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才会让您最终一统天下。因此陛下迁您

  • 虽是游牧民族,但元朝却也染上了通病,宫廷斗争尤为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和游牧王朝的关系,元朝宫廷历史txt,元朝宫廷的妆容

    其中一种是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和派系),它以亚洲内陆草原的蒙古利益为依归,而以察合台汗国的传统为代表。这一政策的根子可以直接上溯到忽必烈汘的对手们,特别是可以上溯到窝阔台系的海都:他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是和忽必烈汗作战的。另一个派系被认为是以中国为基础的皇帝对常称之为“儒家化”方式治理国家的关心,这

  •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与宋江,宋江起义的规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宋江起义的资料,宋江起义在哪些史书上有记载,宋江起义的规模有多大

    农民阶级的斗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逃亡、抗租、抗税抢粮,到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用各种方式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遍布宋代各地。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次数,据初步统计,达到三百余次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呈现出新的面貌。反

  • 明朝宦官地位如何?有人水深火热,有人权倾朝野如同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乃在于明代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皇帝精力旺盛且乐于躬亲政务之时,尚可大权独揽;而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倦于从政,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因而得到信任的太监手中。随着上层宦官权势的增长,其财富也迅速增殖。特别是明中期以后,有权势的宦官的富有达到

  • 朱元璋猜灯谜,见一妇人怀抱西瓜,朱元璋大怒:周围百姓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灯谜大全,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原来徐一夔的贺表中有一句“光天之下”,正是这句话让皇帝觉得徐一夔是在骂自己做过光头和尚。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徐一夔是无心之举,怪只怪朱元璋太多疑了。难道徐一夔真的嫌自己命长,明面骂皇帝?朱元璋不但对自己的事情多疑,就连马皇后的事情也很敏感。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马皇后有一双不逊色于男人的大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