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敏的一时心软,毁了元朝的大好基业,成就了大明百年王朝

赵敏的一时心软,毁了元朝的大好基业,成就了大明百年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4/1/16 12:55:23

赵敏为轻易如此放弃大好的机会

要知道当时武林中在强大的六大门派的精英弟子都在围攻光明顶后被赵敏一一擒获,像少林空性神僧这样的高手也身首异处,武当派的殷梨亭也被人用大力金刚手捏碎全身骨头,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弟子了。

这日行到傍晚,厚土旗掌旗使颜垣忽道:“这里有些古怪!”奔左前方的一排矮树之间察看,从一名本旗教众手里接过一把铁铲,在地下挖掘起来,过不多时,赫然露出一具尸体。尸首已然腐烂,面目殊不可辩,但从身上衣着看来,显是昆仑派的弟子。厚土旗教众一齐动手挖掘,不久掘出一个大坑,坑中横七竖八的堆着十六具尸体,尽是昆仑弟子。

可以看出当时的赵敏已经把六大门派所有的精英子弟一网打尽,而在这次围攻光明顶的行动中六大门派也是精锐尽出,而留守的子弟可以说老弱病残也不为过,要不然少林寺会被杀得鸡犬不宁,而武当派也只剩下张三丰一个人,其他门派更不用说,而当时刻在少林寺大佛上的“先诛少林,再灭武当;唯我明教,武林称”也不是妄想,要知道随着张三丰的受伤,能打败赵敏手下三大家奴的基本没有几个了,更何况还有玄冥二老和苦头陀,更有化身圆真的成昆在暗处虎视眈眈。所以说如果不是张无忌当时硬插一脚的话,赵敏一统武林真不是做梦。即使当时赵敏面对张无忌率领的明教众人也有很大的几率获胜。

三大家奴加上玄冥二老真不是好惹的

明月和张无忌二人抬起软椅,跟在张三丰的后面。四人来到三清殿上,只见殿中或坐或站,黑压压的都是人头,总有三四百人之众。

当时赵敏带去了三四百人,但是真正仪仗的还是三大家奴和暗处的玄冥二老,而武当派只剩下张三丰和残疾多年的俞岱岩,而一开始张三丰就被他们用计让化名空相的刚相重伤,所以能对抗赵敏一方的只有张无忌带来的明教众人,但是明教众人并不是人人都是高手,毕竟这三大家奴并不是好惹得,留恋最差的阿三都把空性神僧给杀了。

那阿三道:“小人最近也没做过甚么事,只是在西北道上曾跟少林派一个名叫空性的和尚过招,指力对指力,破了他的龙爪手,随即割下了他的首级。”此言一出,大厅上尽皆耸动。空性神僧在光明顶上以龙爪手与张无忌拆招,一度曾大占上风,明教众高手人人亲睹,想不到竟命丧此人之手。以他击毙少林神僧的身分,自己足可和张三丰一较高下。

可见能对抗这几个人的也只有逍和殷天正再加韦一笑这几人,要不然殷天正也不会强行为张三丰强行出头。但是这几人对抗三大家奴胜算有几何呢?

当初张无忌之所以打败三大家奴,一是靠的主角光环,二才是靠的张三丰新创的太极拳,再加上这几位有点轻敌所致,但是如果一上来赵敏让玄冥二老把张无忌给拖住,杨逍他们几个能否打败三大家奴呢?答案是否定的。

张无忌吃了一惊,伸手一搭他的脉搏,不料心脉早停,竟已气绝身亡。原来他当日在光明顶独斗六大派群豪,苦苦支撑,真元已受了大损,适才苦战渡难,又耗竭了全部力气,加之年事已高,竟然油尽灯枯。

当初在光明顶杨逍,韦一笑受了成昆的暗算,受伤相当严重,要不是有张无忌九阳神功相助,估计躺一两年都能说,更不用说力都六大门派的白眉鹰王殷天正,如果不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他也不会想自尽,要知道在“屠狮大会”上殷天正就油尽灯枯力竭而死,而武当一役则比“屠狮大会”还要早很多。而论功夫三大家奴中阿大东方白功力最高,估计也就杨逍可以和他相提并论,而殷天正功力走的刚猛路子,而阿二、阿三这两人更是这里面的高手,所以殷天正对上哪一个也不好受,更何况青翼蝠王韦一笑以轻功见长,对阵剩下的一人也只有纠缠了。

所以说如果当时赵敏不是自大,认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也不会放任张无忌去轻而易举地学习太极拳,要知道以柔克刚正是阿二和阿三的弱点。更主要是随着六大门派的精英子弟囚禁在万安寺,更是让赵敏有恃无恐,手里的底牌相当硬。

如果当时赵敏狠心点,不给张无忌和明教任何机会那不光武当派难免被灭,明教众人也死的死,残的残,而后明教再次陷入四分五裂,而各路起义军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毕竟当时起义军的崛起是在张无忌胜了武当一役后召开的蝴蝶谷大会,让各路起义军有了统一思想,而武当一役失败就没了后面的蝴蝶谷大会,对各路起义军更是沉重打击,所以说赵敏当时的一心软让元朝大好的河山彻底覆灭。

更多文章

  • 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毛文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辇金京师”贿赂魏忠贤,“拜魏忠贤为父”。明朝官僚自然把毛文龙看成是魏的党羽。毛文龙驻镇皮岛,自恃有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又过多,岁百二十万,朝议多疑而厌之”。后金不断派人对他诱降,“时朝议忧皮岛文龙难驭”。袁崇焕被召入京,大学士钱龙锡和他商讨辽东形势时,就准备要杀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崇祯有难却按兵不动,后人还称其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左良玉曾经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使其手握80万大军而不疑。李自成对左良玉十分忌惮,但是左良玉的行动却让人大跌眼镜。正是这样一位专属于明朝的名将,在崇祯皇帝临死之前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有趣的是,左良玉即使按兵不动,却依旧被人称之为忠臣。出身卑微,脾气却不小左良玉选择按兵不动之时

  • 变法还没开始,一时之间竟全都反对王安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提请下,设立专门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隶属于“中书门下”,由他们二人兼领,作为进行变法改革的指导机构。从机构名称可知,此次变法改革的重点是经济方面。起用吕惠卿、苏辙等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参与研究变法改革的计划及编制实行变法改革的法规。又任曾布为检正中书五房公

  • 大权独揽的张居正,为筹钱问路斩樵,难道大明首辅做事也偏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如果他在官场上学不会问路斩樵,那他绝对成不了大明首辅。官场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万劫不复,他本人最终能够成为内阁的首府大臣,那也是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之际。战胜了许多优秀而又出色的强劲敌人,从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尽数掌握朝政大权。接下来具体说说他在政治生涯中是如何问路斩樵的?张居正刚当上首辅后

  • 朱元璋想为父母迁坟,刘伯温却建议带俩萝卜一把伞,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初次见面,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曾仕强讲刘伯温和朱元璋

    就在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之际,臣中大臣刘伯温却出面劝阻了他。明朝相关野史记载:刘伯温曾多次帮助朱元璋谋划风水布局。刘伯温听说朱元璋准备给父母迁坟的事情后,赶紧告诉朱元璋:陛下父母的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因为埋葬您父母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才会让您最终一统天下。因此陛下迁您

  • 虽是游牧民族,但元朝却也染上了通病,宫廷斗争尤为激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和游牧王朝的关系,元朝宫廷历史txt,元朝宫廷的妆容

    其中一种是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和派系),它以亚洲内陆草原的蒙古利益为依归,而以察合台汗国的传统为代表。这一政策的根子可以直接上溯到忽必烈汘的对手们,特别是可以上溯到窝阔台系的海都:他在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是和忽必烈汗作战的。另一个派系被认为是以中国为基础的皇帝对常称之为“儒家化”方式治理国家的关心,这

  •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与宋江,宋江起义的规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宋江起义的资料,宋江起义在哪些史书上有记载,宋江起义的规模有多大

    农民阶级的斗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逃亡、抗租、抗税抢粮,到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用各种方式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遍布宋代各地。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次数,据初步统计,达到三百余次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呈现出新的面貌。反

  • 明朝宦官地位如何?有人水深火热,有人权倾朝野如同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乃在于明代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皇帝精力旺盛且乐于躬亲政务之时,尚可大权独揽;而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倦于从政,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因而得到信任的太监手中。随着上层宦官权势的增长,其财富也迅速增殖。特别是明中期以后,有权势的宦官的富有达到

  • 朱元璋猜灯谜,见一妇人怀抱西瓜,朱元璋大怒:周围百姓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灯谜大全,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原来徐一夔的贺表中有一句“光天之下”,正是这句话让皇帝觉得徐一夔是在骂自己做过光头和尚。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徐一夔是无心之举,怪只怪朱元璋太多疑了。难道徐一夔真的嫌自己命长,明面骂皇帝?朱元璋不但对自己的事情多疑,就连马皇后的事情也很敏感。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马皇后有一双不逊色于男人的大脚,所以

  • 宋朝的两大疑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透露了权力之争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防止兵变措施,南宋被灭亡的最关键的一仗,宋朝对外战争首败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同日,其弟赵光义(939~997)继位,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光义原名匡义,于赵匡胤登皇帝位后改名光义,继位后又改名炅。赵匡胤有五个兄弟,不过长大成人的只有他和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他们都是杜太后一人所生。赵光义早年的事迹,正史记载很少,仅说他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