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西汉笃学之士刘向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西汉笃学之士刘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72 更新时间:2023/12/7 8:34:10

刘向、刘歆、扬雄同是西汉末年笃学之士。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成帝时更名向,汉楚元王刘交的玄孙。

刘向十二岁时,其父刘德保任他为辇郎。成年时提升为谏大夫,后又任为郎中给事黄门,升为散骑谏大夫给事中。

汉元帝初即位时,刘向被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推举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皇帝左右。四人同心辅政,讨厌外戚许氏、史氏在位放纵,尤其愤恨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打算报告皇帝罢退之。但还未报告而走漏了消息,遂被许氏、史氏和弘恭、石显等告了一状,刘向与周堪被关进监牢,萧望之被罢了官。

这年自然界有地震等异常现象。宣帝觉得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人受了冤屈,打算重新用,任为郎中。刘向通过其外亲,向皇帝上书,为萧望之等鸣冤叫屈,要求罢退弘恭、石显,而重用萧望之等。他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矛头指向专权的外戚与宦官。这书奏了上去,弘恭、石显知是刘向所为,请求皇帝考问奸诈。

刘向又被关进狱中,后被免为庶人。接着,萧望之被诬、自杀。

汉元帝悼念萧望之,提升周堪为光禄勋,加以信用。永光六年(公元前43年),刘向见周堪等人在位,盼望自己得以信用,便上封事谏说,大谈灾异之变与政事得失相关,矛头直指当今“谗邪并进”的宦官。石显见到其书,与许氏、史氏等更加怨恨刘向等。当年夏寒,日青无光,他们便借此说是周堪等“用事之咎”,诬陷周堪与刘向等“谋毁骨肉”,建议“勿令典事”。元帝将周堪等人下放为地方官。刘向的期望落了空。

以后,元帝虽又重新任用周堪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但石显为中书令主管尚书之事,周堪很少见到皇帝,办事取决于石显之口。适值周堪患瘖疾而死,石显诬陷是张猛所害,逼具自杀。刘向为此大为伤感,乃著《疾谗》、《擿要》、《救危》及《世颂》等,凡八篇,“依兴古事,悼己及同类也”。他被废黜达十余年之久。

刘向极论外戚当权之害

成帝即位,石显等伏法,刘向才又得以进用,为中郎,主管三辅灌溉之事,随后又升为光禄大夫。这时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都封为列侯。刘向上《封事》,极论外家当权之害。《封事》中,引用大量历史事实,以申其说。

《封事》首引古事说:“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弑其君光,孙林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周大夫尹氏管朝事,浊乱王室,子朝、子■更立,连年乃定。故经曰:‘王室乱。’又曰:‘尹氏杀王子克。’甚之也。《春秋》举成败,录祸福,如此类甚众,皆阴盛而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大夫,危亡之兆。’”

《封事》继引秦事:“秦昭王舅穰侯,及泾阳叶阳君,专国擅势,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权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甚危殆。赖寤范雎之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高,专权自恣,雍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近事不远,即汉所代也。”

《封事》继称:“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封事》又继称外戚王氏之事说:“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汗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管执枢机,朋党比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绝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数称燕王盖主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室磐互。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虽周皇甫、秦穰侯、汉武安、吕、霍、上官之属,皆不及也。”

《封事》最后指陈:“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早虑。《易》曰:‘君不密则失臣,机事不密则害成。’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机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

刘向的封事书使成帝为之感动,但并无办法,只有任刘向为中垒校尉。

元延年间(公元前12—前9年),异常现象屡见,星孛东井,岷山崩坏,还有日食。刘向对此颇生恶感,产生了一些想法,又上奏,说:历来天象与人事相应,“天命信可畏也”,“神明之应,应若影响”。近来灾异多见,“有识长老莫不震动,此变之大者也”。建议崇刘氏,诛数奸,并要求成帝接见,以便“指图陈说”。成帝果然召见刘向,“然终不能用”。

刘向一生很关心刘氏宗室的命运。史书记载:他“数言公族(指刘氏宗室)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方今同姓疏远,母党(指外戚)专政,禄去公室,权在外家,非所以强汉宗,卑私门,保守社稷,安固后嗣也。”又记载:他“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颂宗室,讥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但正因刘向关心皇族而讥刺外戚,就必然遭到外戚的忌嫉与排挤。

据说皇帝多次欲用刘向为九卿,然总得不到王氏居位者及大臣的支持,故终不得提拔。

刘向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多年,七十二岁去世。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萧望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历史上真实的崛起,守夜者萧望最后去哪了,萧望墓全景图片

    到了萧望之后期,丞相司直緐延寿上奏,告发萧望之对使者傲慢失礼,对丞相患病也不过问,还有擅作威福和贪财行为,触犯了法律,要求逮捕查办。宣帝于是指责萧望之“廉声不闻,傲慢不逊”,沾染污点,于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左迁为太子太傅。萧望之左迁后,黄霸、于定国等相继由御史大夫升为丞相。他却不得为相。做太傅时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萧望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实的汉朝刘彻,陆白纪萧望知乎,守夜者萧望最后去哪了

    萧望之(?—前46),字长倩,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徙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家庭世代以种田为业,到了萧望之开始学习儒学。他“好学”,起初学习《齐诗》,师事后仓达十年。后来到太常受业,又事同学博士白奇,还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的儒生们对他都很称赞。他还写有赋四篇。那时大将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王莽的故事(1)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真实的王莽,刘秀与王莽真实的故事,古代王莽的故事

    王莽(前45—23),字巨君,新皇朝的建立者,在位十五年(9—23)。王莽的祖先,原为战国时期齐田氏,因汉初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文景时,王氏处于东平陵,武帝时徙至魏郡元城委粟里。王莽的祖父王禁,少时学法律于长安,为廷尉史,自此以长安为家。王禁生四女八男,其中,次女政君,为元帝之后(称元

  • 韩国专家宣称朱棣是韩国人,中国学者只说四个字,韩国人立刻闭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国际上对朱棣的评价,韩国电视剧朱棣,朱棣被高估了吗

    [var1]明朝皇帝朱棣,可以说是明朝少有的好皇帝之一,因为其他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不怎么管理朝政的。朱棣与其他皇帝不同,他在位期间带领着大明朝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的复苏,以至于最后形成了“永乐盛世”的局面。不过,朱棣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迷。[var1]在《明史》中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但是根据民

  • 战神白起自杀是秦国的一大损失,700年后也有同样经历的名将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名将白起详细资料,秦国名将白起简历,关于秦国战神白起的生平事迹

    [var1]白起,他的举荐人就是魏冉。这样,后世闻名的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的白起才开始自己的辉煌。后来秦昭襄王亲政,宣太后、外戚魏冉被罢黜,白起的重要性也开始减弱。毕竟他也曾是宣太后一党,他的不尊王命更刺激了秦昭襄王,这就造成了杜邮自杀事件。[var1]中国历史久

  • 战国七雄中赵国实力强劲,为何却最晚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拳头面前,礼法就不算什么了,诸侯国僭越称王是时有的事。我们先来看看赵国的称王之路。王以下的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赵国的起点是“子”。[var1]晋文公重耳人到中年还在流亡赵氏先祖赵衰帮助晋文公重耳继位并成就霸业,赵衰成为晋国重臣,也是著名的六卿之一。赵衰就是赵氏的第一代宗主,被称为赵成子

  • 蔺相如完璧归赵并不代表胜利,秦王的目的已经达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是谁,蔺相如完璧归赵读后感,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新编

    [var1]和氏璧是难得的美玉,被献给赵王,又被秦王惦记着。可在这战乱时期,野心勃勃的秦王真的会大费周章地去讨要一块玉?不免引人深思,这玉,怕是块敲门砖。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秦王索要和氏璧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阴谋。[var1]当时的秦国正处于吞并其它国家的时期,虽然秦国是最强大的,但是在丘沙之乱后,赵的

  • 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课本上没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负荆请罪时廉颇和蔺相如会说什么,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为什么避让廉颇,负荆请罪后廉颇和蔺相如都怎样了

    [var1]后来,秦军在赵国的长平发动了一场战役。秦军虽一时赢取,但是两军对峙后,秦军的粮食问题是一大问题。当时的国王赵孝成王并不看好廉颇,认为廉颇与秦军对峙就是软弱,要换成赵括进攻。蔺相如也积极劝赵孝成王,结果因为不听两人的劝说,最终导致了赵军40万兵力被坑杀。扣来,听从廉颇意见后,再次抵抗住了秦

  • 先秦时代的三大商业奇才,吕不韦最会投资,一人是孔子得意门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奇人吕不韦,先秦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吕不韦经商事迹

    一、子贡[var1]生意场上推崇“端木遗风”,指的是做生意要讲究端木赐留下的诚信经商的品质。端木赐就是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子贡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还当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而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在生意场上的成就,司马迁认为子贡擅长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做买卖,所以才能成为巨富。后世对

  • 秦,赵两国长平之战的背后:阴谋与诡计下的可怕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秦赵长平,秦赵长平大战全集

    历史上,秦国在当时的由一个边陲小国,到成为春秋五霸,到在始皇嬴政手中一统中国天下,可以说是形势使然,也可以说是局势与战势发展的必然。[var1]秦国,从秦襄公封赐诸候国,到秦穆公采用商鞅变法成为一方强国,到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即有社会局势的促成,但更多的是人心诡计的牵针引线,暗中无声影响。[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