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念了两句诗,大臣憋着不敢笑,再念下去,大臣跪倒一片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大臣憋着不敢笑,再念下去,大臣跪倒一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1 更新时间:2023/12/18 3:44:52

文|和佛赏花去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一个现象,数百年来人们对于朱元璋的经历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围绕他的民间传说也是最多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笔者觉得,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只有朱元璋出身最底层,完全靠自己努力才取得成功。你也许会说陈胜吴广刘邦,但仔细看下,他们都非最贫苦的农民,都做过小官。而朱元璋家,老爸叫朱五四,你就看他给8个儿子起的名字,从朱重一、朱重二到朱重八。朱重八就是后来的朱元璋。朱五四和几个儿子因贫穷而亡时,朱元璋连块草席都买不起。朱元璋少年放牛、乞讨当和尚,没有正经读过书,可以说是个文盲皇帝,但你要说他没有文化,你才真没文化。

朱元璋小时候讨饭途中,到一家酒馆要饭,碰上几个舞文弄墨的酸秀才,不但不给,还纷纷作诗讥笑他,拿他寻开心。朱元璋很气愤,当场写了一首打油诗反击: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气得酸秀才满脸羞红。朱元璋后来成为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这时朱元璋才正式更名元璋,字国瑞。他在濠州城中,诸将争权夺利,各方面起义军势力也是纷争不断,朱元璋心怀野心却甘居人后。他写下一首诗言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夺得大明江山后,也不忘记学习文化,苦练书法。明史记载,朱元璋登基后,兴建学校,把教育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朱元璋自己偷偷学习,可跟随他打天下的将领并不知晓。偶尔,朱元璋也显示一下自学的成果。一日,朱元璋和重臣来到燕子矶视察。燕子矶位于南京,是长江重要的渡口和军事要地。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后来的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作诗。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看到此情此景,朱元璋吟诵了一首诗。第一句一出口,老臣们就想笑,“燕子矶兮一秤砣”,这也太直白了。朱元璋又不慌不忙地说了第二句:“长虹作竿又如何?”这句已经将彩虹比作了秤杆,非常有新意了。大臣中有人开始点头了。接下来,朱元璋说了下面两句,重臣们都拍手叫好:“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这简直是新颖别致,霸气外漏了。

还有一次早朝,由于大臣要早早候着皇上,都出来很早,朱元璋看着他们睡眼惺忪的样子,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大臣憋在心里不敢笑,这也叫诗啊!待朱元璋说出三四句,大家笑容都消退了,跪倒一片,齐声称颂。“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才是帝王之诗,表达了自己的宏图伟业,彰显王者之气。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当皇帝后,放牛时的两玩伴来找他,一个被杀,一个却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同乡要见他,朱元璋的18位兄弟被谁杀了,朱元璋放牛的故事简短100字

    俗话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仅是普通人如此,皇帝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曾经给地主放过牛,自然有很多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免不了有儿时的小伙伴来投奔他,毕竟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其中有两个小伙伴同样是想当官,但是两人的结局却竟然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饭后立马写诗谢恩,皇帝看后大怒: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和谢恩,谢恩原始生活,朱元璋喝茶杀功臣

    朱元璋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比较有争议的人。毁的是他大肆屠戮功臣,誉的是他惩治贪官污吏手段凌厉,绝不姑息。但总的来说他的为人雷厉风行,做事彻底。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元末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与朱元璋有何交集,又为何惹来杀身之祸。 这位高僧,名叫来复。原本是元朝一位知识渊博,才学过人的翰林院学士。他虽然在朝中做

  • 朱元璋大杀功臣,为什么不杀他,原因在他的封号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功臣,朱元璋34位功臣下场名录,朱元璋没杀的功臣有谁

    并不是朱元璋心软念旧也不是朱元璋把他忘了而是朱元璋故意留着他,原因就在这个人的封号里。这个人就是长兴侯耿炳文。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战功显赫,耿君用战死后,耿炳文便承袭父职,继续为朱元璋效力。耿炳文曾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占汴梁,立下许多战功,大明建立后,被封为长兴侯。 长兴,是一个地名。当初朱元

  • 朱元璋处死两位儿媳,原因令人发指,老百姓们却连连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处死女婿,朱元璋最晚去世的子女,朱元璋处死郑士元是第几集

    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这些儿子成年后,大都封为亲王,娶了功臣之女为妻子。今天说的是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汤氏的父亲是开国功臣、皇帝的发小,公爹是当今皇帝,丈夫是堂堂鲁王,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显赫,在封地胡作非为,竟然将民间和军中七八岁的男孩弄到自己的宫中,阉为宦官。一时间,人心惶

  • 朱元璋在农家避雨,问:你姓啥?农民回答后,立即被封世代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孝陵卫,南京的一张名片,南来北往,人生更迭,青山依旧,对于南京的游人而言,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孝陵卫名称的由来,其实起初并非作为地名存在,在当时只是一支军队的名称。这个不为人知的事情可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朱元璋修筑陵墓孝陵时,专为守灵而设,而“卫”是当时军队编制的名,因此名为孝陵卫。 众所周知,明朝

  • 朱元璋在位时告诫子孙不能攻打此国,朱棣不听,直接将其打成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棣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吗,朱元璋是怎样平定天下的

    虽然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人的话一般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很多事实却证明,祖辈说的话不一定总是对的。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过,有一个国家不能攻打,否则后患无穷。但是朱棣没听,最后成了明朝的一个省,而且明朝从中得到了很多好处。 这个国家就是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安南是越南的古称。在唐朝

  •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话,后人用了五百多年,人人皆知却终是被读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湘潭朱元璋后人,朱元璋的奇葩发明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相信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是古代的时候,人们在宣读圣旨的时候,开头第一句话,虽然封建社会应结束了,但是这句话却成了很多人玩笑时的口头禅,人人皆知。然而,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这么读的。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句话开始于明朝,是朱元璋发明的。关于

  • 他是明英宗次子,被父亲记错名字,还差点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英宗有几个儿子,明英宗是怎么夺回皇位的,明英宗夺回皇位

    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评论朱祁镇本人的,而是要说说他的儿子,而且是他的次子朱见潾。就在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的前一年,他的次子朱见潾出生。不过一开始,他的名字还叫朱见清。朱见清是明英宗朱祁镇次子,生母为万宸妃,后者为明英宗生了四子一女,可见非常受宠。朱见清是万宸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只比长子朱见深晚出生五

  • 叛徒高杰拐走李自成的妻子后,他们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民族内部冲突不断,百姓饱受着天灾人祸的苦楚。于是,众多能人志士开始奋起反抗,在阶级和政权的不断交替中,试图寻找一线亮光,而李自成便是这其中一员。有着“闯王”美誉的他,作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征战十余年,常出奇制胜。更是在平定一方后,废除八股文、主张均田免赋。可就是这样一个

  • 明朝一外国人考中进士,嫌官职低辞职,回国后成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科举状元,明朝官职一览表,明朝一次科举进士一般有几人

    不过大部分史学家,还是认为科举始于隋朝,为何呢?因为在隋朝之前,人们想要入仕,就要通过“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就是一个人家里本来就是做官的,那么他便能子承父业,继续做官。如果一个人生在平民人家,除非他在乡里的风评特别好,才有可能被推举,得到一官半职。而到了隋朝,为了避免有人徇私,加上朝廷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