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超归顺刘备,为何仅打一仗就被永久弃用?刘备:他让我想起吕布

马超归顺刘备,为何仅打一仗就被永久弃用?刘备:他让我想起吕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12 更新时间:2024/2/10 6:46:57

马超,字孟起,乃是三国时期的名将。马超乃是马腾的庶长子。其后,马腾带着全族200多人,归属于曹操,并居住在许昌。唯独留下马超留守于凉州,获封偏将军、都亭侯。

公元211年,曹操欲出兵讨伐汉中的张鲁,因此希望从马超、韩遂的辖境内经过。然而在马超看来,这完全是曹操的假道伐虢之计。因此马超不顾父亲与亲族尚在许昌,联系韩遂一同造反。为了拉拢韩遂,马超还赤裸裸地说:

“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

曹操见马超造反,于是毫不犹豫地将马腾一家全部处斩。之后,曹操大举讨伐马超。虽然初战遇到一些挫折,但是马超有勇无谋,而且韩遂对他并不信任。因此,马超被曹操杀得节节败退,而杨阜、姜叙又在马超老巢造反。其后,杨阜、姜叙更是将马超的妻子儿女诛杀殆尽。无奈之下,马超只好投奔张鲁。

一开始,张鲁对待马超极好,甚至想将自己女儿嫁给他。但是有人却劝谏:

“马超连父亲都不爱,更何况你女儿?”

因此,张鲁逐渐疏远了马超。其后,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只好辞兵逃入氐中。

恰在此时,刘备引兵入蜀。为了打败刘璋,刘备派遣马超的故人李恢前去劝降。而马超见张鲁如此不信任自己,因此投靠了刘备。

当时,刘备正在围攻成都,当他听说马超已经归降,于是高兴地说:“成都可以不战自下了!”其后,马超带兵到达成都城下,而刘璋果然无血开城。

其后,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而临沮,即今天湖北临沮,距离荆州治所江陵只有300里之遥。一开始,刘备对待马超是极好的。很显然,刘备想利用马超的威望、神勇以及对曹操的仇恨,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大业。

然而可惜的是,刘备的臣子们却不这么看。首当其冲的,便是关羽。听说马超驻扎于自己的附近,关羽傲慢地给诸葛亮写信:

“我听说马孟起武艺很高,不知他能与谁相比?”

关羽为何对刚刚来投的马超如此不友好?在笔者看来,关羽或许想到了当年吕布给刘备集团带来的灾难。与吕布类似,马超的身份都曾是诸侯。军阀,也同样是无君无父,无情无义的凉薄之人。如今让这人驻守于自己的江北,关羽怎能不警惕呢?

对于关羽的质问,诸葛亮写信回答道:

“孟起兼资文武 ,雄烈过人 ,一世之杰 , 黥、彭之徒 ,当与翼德并趋争先,犹未及美髯绝论逸群也!”

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在调和马超与关羽的关系。但深挖这封信,我们却能发现,诸葛亮实际是将马超比作英布彭越。英布和彭越固然骁勇,但是这两人同样也是汉朝的叛臣,最终都因反叛被诛杀。因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对于马超,同样也是不信任的。

那么,关羽和诸葛亮对于马超的警惕是否小题大做呢?在笔者看来,两人的担心其实并非没有道理。根据《山阳公传》记载,马超投奔刘备时,曾多次直呼刘备的表字——玄德。在古人眼里,只有平辈之人才这么干。很显然,马超当了大半辈子诸侯,仍端着一副侯爷的架子。

听闻此事后,关羽甚至愤怒地要手刃马超。而刘备则说:“马超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怎么能因为直呼我表字就杀了他呢?到时候如何跟天下交代?”

刘备虽然这么说,但对于马超直呼其表字,这种没大没小的做法,其实也是极不痛快的。当年吕布投奔刘备时,也同样直呼他的表字。马超的作为,很可能让他想起了当年霸占自己徐州的吕布。

因此刘备听从张飞的建议,决定威吓马超一下。次日的早上大会,马超到来时,关羽张飞持刀直立在刘备两旁,马超环顾身边座位,不见关张,却看到关张持刀直立于刘备两旁,非常惊讶,从此再也没有直呼刘备的表字。次日叹气说:“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会失败,直呼主公的表字,差点被关张杀了。”

对于这段记载,裴松之曾提出质疑:“关羽一直驻守于荆州,从未到过益州,如何与张飞一起侍立于刘备身旁?因此不可信。”

然而在后世学者看来,这段记载或许是真的。这是因为公元215年时,孙权派吕蒙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后,率领5万大军奔赴公安,要亲自与孙权决一雌雄。此战中,关羽统兵进兵益阳,张飞、黄忠也在东征的行列之中。

由此可见,从时间和地点来看,在这次短暂的吴蜀冲突中,刘备、关羽、张飞与诸军江北的马超,均处于荆州。因此,《山阳公记》的记载,完全是有可能出现的。

吴蜀冲突和平解决后,马超与刘备一同返回了成都。而就在此时,马超却迎来一个不速之客——蜀中名士彭羕。彭羕本是个刘璋的囚犯,刘备入蜀后,彭羕便一跃成为刘备的治中从事,进入蜀汉的核心班子,并受到法正的认同。

然而诸葛亮对于彭羕却不以为然,他在刘备面前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于是刘备将彭羕左迁为江阳太守。

彭羕见刘备突然疏远自己,因此倍感愤懑。于是他在离开成都前,找到了受到关羽、张飞教训,同样不得志的马超。酒宴上,马超问彭羕:

“您的才干如此之高,足以和诸葛亮、法正相比,如今为何被外放到一个小郡?”

听了马超的话,已经喝醉的彭羕勃然作色,乃至于酒后狂言道:

“刘备就是个老兵痞子,有什么道理可讲?”

与此同时,彭羕还对马超耳语道:

“君侯主外,我主内,天下完全可以平定!”

听了彭羕的话,马超惊惧万分,他自己本来就是寄人篱下之人,受到关羽、张飞打击之后,更是惶惶不得终日,更别提造反了。更何况马超与彭羕素不相识,彭羕却交浅言深,谁知彭羕是不是刘备派来钓鱼执法,故意试探自己?因此,马超赶紧向刘备上报此事,而刘备则立即杀死了图谋造反的彭羕。

马超虽然没有造反,但从彭羕的酒后失言中,却透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马超确实具有造反的实力和能力。如果放任他与孙权等人勾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至始自终,刘备对马超都是以防范为主。在汉中之战中,刘备曾让马超短暂带兵。但汉中之战结束后,却再未任用。即使夷陵之战时,刘备也没有带马超一起东征。

总而言之,刘备之所以不敢在军事上重用马超,确实因为他太像英布、彭越、吕布这样反复无常、难以控制的诸侯。当年刘备吃过吕布的亏,难道还会吃第二次吗?要怪就只能怪马超自己人品太差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窝囊将军”秦宜禄,他的妻子到底被多少英雄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轻则承受夺妻之辱,严重的甚至会因此送命。而在乱世,这种现象就会变得更加普遍。秦宜禄,是三国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根据史书记载,他原本只是一个洛阳的小兵,后因功升职为铚县县长。汉末大乱时,秦宜禄选择成为吕布的部将,并随他南征北战。作为一个武艺平平、智谋普通的稗将,却娶了一位与他

  • 三国时期四大精锐骑兵,个个让人闻风丧胆,胡人只能俯首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并州铁骑:吕布无双 并州,位于中国的北部边境,与南匈奴人、鲜卑人毗邻。为了防备胡人的抄略,几乎所有的并州男人都能横刀跃马、举弓搭箭,为保护家园而战。而吕布,正是这样的并州男儿。吕布不仅个人勇猛无双,同时也特别擅长带领、训练骑兵。吕布在丁原手下时,就时常与匈奴人作战。最终他吸收了游牧民族作战的精华,

  • 曹操为何视弱小的刘备为一生之敌?只因刘备抓住他的一条软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曹操和刘备仿佛根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无论是家世、才学还是军事水平,曹操和刘备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曹操是正国级官员之后,而刘备却是个织席贩履的屌丝,冒名的刘姓宗室;从文学上来说,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多篇诗作流传于后世,而刘备基本不怎么读书;从军事才能来说,两人就更没法比了,曹操是

  • 史说三国:三一三 敛兵聚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连年战争,蜀军折损不少,本就有限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在民困兵疲,举国不愿言及战争的情况下,姜维不得不暂时放下克复中原的梦想,不再轻言北伐,转而加强汉中的防御。蜀昭烈帝刘备在世时,委任魏延镇守汉中。魏延的御敌之策采取的是“错守诸围”,即派兵防守各围城池,重兵把守,如有敌人来攻,则实施抵御,不让敌军进来

  • 刘邦为了解决人口繁衍问题,制定了一个政策,让现代男人羡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躲避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劳役,很多男性都选择了自残,这让当时社会的可用劳力更加稀少,再加上当时秦末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很多男性战死沙场,大片的田地荒芜,很多女人既要带孩子又要耕种土地,甚至当时还有很多女性嫁不出去,产生了社会恐慌。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给西汉王朝初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西汉王朝建立后

  • 中国古代十大谋士,张良上榜,诸葛亮仅排第5,第1位是百家宗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曹魏第一谋士,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头号功臣。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曹操无荀彧,亦不复为北方之雄。个人认为,荀彧的谋略和才华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曹操麾下一流谋士很多,不像蜀汉全靠诸葛亮一个人撑着。荀彧出身名门,少年时便被人赞为“有王佐之才”,他开始追随的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不久后他便看出

  • 刘备和宋江的差距,从兄弟死后的表现就能看出,二人不是一个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遇到关羽张飞,一顿哭,感慨生不逢时,抱着两个刚认的兄弟,直接就要拜把子,直接就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大红脸一听,大刀地上一插,一声哥哥叫的,刘备鼻涕眼泪一通,张飞也是在一旁只喊哥哥,三个人相见恨晚,抱在一起,一顿乱哭,刘备哭的是有人辅佐匡扶汉室了,关羽哭的是一身武艺有了用武之地,虽然不知道张飞在哭什

  • 曹操一看此人相貌说:一定要将他杀掉,结果,多年后此人势不可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中国人并不推崇玄学,但事实上大部分平民对于玄学深信不疑,甚至,一些从小就被儒家思想教育的儒生也对玄学有一种狂热的爱好。“算命”大概是从晋代以后慢慢走红的,到了唐代更是出现了很多相学大师。哪怕在写实的史书之中,这些相学大师依旧充满了神秘色彩。由于我们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些

  • 史说三国:三一四 密谋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魏帝曹髦说:“龙代表了君主之德。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多次屈居圩井中,这不是好的兆头。”于是作《潜龙诗》,大意为:我是一条龙,本应身在大海,如今却身困井中,受到泥鳅欺负,以此自我讽喻,表达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司马昭看到该诗后,不由心生厌恶,嫉恨曹髦。蜀后主刘禅封其子刘谌为北地王,刘询为新兴王,刘虔

  • 司马懿死前留下一计,千百年无人能解,最终却被一老农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三国时期周瑜就是争一口气,死后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嘶吼。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不仅要生的光荣,还要死的体面。司马懿就是这样,死前还给自己留了一计,不过千百年后还是被识破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争霸,魏蜀吴三国各自鼎立一方。结束这一乱世局面的,正是威名赫赫的军事谋略家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