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僧取经归来,李世民为何一直强迫他还俗?原因或许与汉武帝有关

唐僧取经归来,李世民为何一直强迫他还俗?原因或许与汉武帝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49 更新时间:2024/2/10 6:13:17

在回国的路上,玄奘驻足于西域国家于阗,并唐太宗写了封亲笔信,希望皇帝能赦免自己偷渡玉门关的罪过。当时,唐朝严厉禁止国人西行,玄奘的举动其实严重违反了唐朝法律。然而唐太宗接到信后,很爽快地免除了玄奘的偷渡之罪,并要求他立即前往长安觐见自己。

得到了唐皇的保证,玄奘立即带着经书、随从东行,并最终到达了长安。玄奘归国的消息轰动了整个长安城,闻讯而来的百姓仍然堵塞了道路。从朱雀大街出发,至弘福寺,几十里之间,到处都是百姓、士人、官员,都站在道路两旁瞻仰。官府怕人群互相践踏,就叫他们就地烧香散花,不要移动。十几里路香烟缭绕,诵声相织,仿佛弥勒菩萨下世。

公元645年正月二十二日,玄奘入宫觐见唐太宗,并得到了皇帝的热情接待。经过交谈,玄奘渐渐发现李世民对自己的佛法并不感兴趣,只要听到他说起关于西域的内容,眼里便放出了光芒。正当玄奘疑惑之时,李世民突然说道:“我认为法师拥有担任公卿的器量,请您立即还俗,来辅佐我吧!”

听了李世民的话,玄奘感到十分惊愕,不知道唐太宗为什么要任用自己。不过他一心向佛,婉言谢绝了唐太宗的请求。不过唐太宗不死心,一定要将玄奘带去辽东,观看自己攻打高句丽。对于战争,慈悲为怀的玄奘并不感兴趣,也自然不愿意还俗当官。

过了3年后,李世民又旧话重提,他办下旨意,一定要玄奘抛开翻译佛经的工作,立即来前线辅佐自己。但玄奘不改初衷,上疏陈明再三,表示“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和父亲一样,唐高宗也非常希望玄奘还俗,并多次提出此要求,让玄奘不胜其扰。为了摆脱统治者的控制,玄奘提出回家乡少林寺翻译佛经,结果遭到了高宗的拒绝。最终,直到去世,玄奘都没有还俗为官。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唐初统治者一定要玄奘还俗呢?这位大和尚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而这就要从汉武帝说起了。

众所周知,汉武帝为了制衡匈奴,专门派探险家张骞凿通前往西域的道路。张骞回国后,汉武帝立即将他任命为将领,希望借助张骞对西域和匈奴的了解来打败敌人,最终实现开疆拓土的目的。而最终,张骞非常完美地完成了汉武帝给他的任务,他利用自己对西域、匈奴地形的了解,能轻松为汉军找到水源和食物,并掌握匈奴人的动向。为了表彰他对汉朝的功劳,汉武帝还将他封为博望侯。

在张骞的帮助下,大汉帝国终于占据了整个西域,将自己影响力扩展至西方。

唐朝,一直以汉朝为榜样,而唐太宗也同样想遵循汉武帝之故事,开拓西域。当时,西突厥汗国雄踞西域,是唐朝最大的敌人。为了攻打突厥,李世民连续出兵西域,攻占了高昌、龟兹、焉耆等国。为了进一步开拓西域,就急需懂西域的人才,而两次穿行玄奘无疑是最佳人选。可以说玄奘就是李世民的张骞。他任用玄奘,就是为了能像汉武帝一样,顺利地攻下西域。

玄奘西行印度,沿途经历西域、中亚、南亚多个国家,时间长达18年,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交通、民族和政治化了如指掌。如果有他作为向导,唐朝对西域的经略将事倍功半。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也同样将玄奘当成解决西域问题的顾问,因此多次召见玄奘。而这也是高宗不愿放玄奘到少林寺翻译佛经的原因,因为他不希望玄奘离自己太远。

虽然玄奘没有还俗,直接帮助唐朝攻下西域,但他还是应唐太宗的要求,口述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一共介绍了138个国家的气候、地理位置和物产,为唐朝经略西域和呼罗珊地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唐高宗年间,唐朝攻灭西突厥,将疆域拓展至里海,括境数百万平方公里。除了唐军士兵的奋战以外,也离开玄奘法师的帮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遭陆逊追杀,仍冒死抢回一具女尸,学者:刘备真蒙受千古奇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小说中,刘备的某些“仁义”行为却实在让人奇怪,也着实让人怀疑他的本心。特别在对待女性方面,刘备都可谓是渣男中的渣男。例如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刘备的妻妾皆为吕布俘虏,而主要责任人张飞羞愧得要拔剑自刎。谁知刘备却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很显然,刘备根本

  • 吴国称王后,四代就灭国了,只是因为夫差放了勾践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01 吴国的崛起 吴国是周王室姬太伯建立的,但是建立之后跟中原的联系并不紧密。直到春秋后期,传到第19代国君寿梦时,吴国才开始跟上了中原的步伐,“吴于是始通中国”。当年,晋楚争霸,为了培养一个能够给楚国添乱的势力,晋国派了人到吴国去,把晋国先进的文明传播到了吴国。尤其是教会了吴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让吴

  • 回望历史——成都武侯祠关羽陪祀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内关羽的陪祀共有四人——关平、关兴、周仓和赵累。关平和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周仓和赵累是关羽的部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能够“陪祀”是后世给予人臣和学生后辈(例如孔庙中陪祀孔子的)极高的评价和待遇。关于周仓和赵累,我们一般对周仓更熟悉一些(总是为关羽扛着青龙偃月刀,这大刀在历史上也并不

  • 诸葛亮执法“水镜无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三国志·李严传》看,李严的人品和犯罪事实清清楚楚,他卑鄙自私,贪婪自大,名利心重,对人苛刻,难于相处,对国家缺乏应有的忠诚度,受到惩处完全是咎由自取。相反,从诸葛亮对李严的惩处过程来看,诸葛亮真正做到了“水镜无私”。正如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所说,“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

  • 真实的历史记录中,赵云被排在了五虎将最后,科学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史书上面,我们能找到最接近的概念,其实是陈寿他在三国志里,把前面提到的五个人物合并在一起做成列传,不过和小说里面的排列顺序略有不同,他把赵云放在了最后,变成关张马黄赵。很多人就怀疑,难道以赵云他从年轻就追随刘备,数次帮他抢救妻儿,协助诸葛亮北伐的功劳,还不够资格去挑战蜀汉五虎将第一名的地位吗?今

  • 司马懿这五句话,听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01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钟会的劝告

  • 史说三国:三四六 司马二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王元姬(217年-268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王元姬出身于东海书香门第的王氏,祖父王朗、父亲王肃都是著名的经学家,王朗官至司徒,封兰陵侯,王肃为中领军,袭封兰陵侯。王元姬八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精通丧服礼仪,只要是有文义的,看了一遍,一定能记在心中。九岁时,遇到母亲羊氏

  • 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都干了什么?色是一把刮骨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就其在曹操死后的行事风格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色是刮骨刀,美人乡是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曹丕功绩 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禅让得来的帝位,大都不被别人认可,原因就在于禅让的过程之中,带有一丝强迫性。当正统转化为非正统,后人自然不会接受。可要说道曹丕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功绩,还真就比已经名存实亡的汉

  • 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诸葛亮未进前五,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句诗出处不一样,却能和谐地用在一处。人生当如意时,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不过人与神仙,从来都不对等,换自然是换不了的。那么就中国古代历史诸多传奇人物而言,“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分别是谁呢?连诸葛亮都不在前五的话,谁又会是第一? 第七位: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智谋团中,

  • 掌权之后的董卓,究竟荒唐到何种地步,当时的女性又是多么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而董卓的进京也为后来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序幕。而真正历史上的董卓,他的一生其实远比小说还要精彩。年轻时的董卓,是个骁勇的武士,史书也记载他,臂力过人,左右驰射,在羌人中少有对手。甚至还“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是个行侠仗义的勇武之人。但京都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