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内关羽的陪祀共有四人——关平、关兴、周仓和赵累。关平和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周仓和赵累是关羽的部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能够“陪祀”是后世给予人臣和学生后辈(例如孔庙中陪祀孔子的)极高的评价和待遇。
关于周仓和赵累,我们一般对周仓更熟悉一些(总是为关羽扛着青龙偃月刀,这大刀在历史上也并不存在),然而这位我们更熟悉的周仓在历史上却并无其人。《三国志-鲁肃传》中,有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一段情节,这一段历史记载中有一个关羽的随从曾经抢白过鲁肃几句,史书中未录其名(您可以联想一下,就好比是鸿门宴中的樊哙)。正是这位无名氏,最后慢慢被演义成了周仓这一艺术形象。最早见到的周仓,是在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戏里,这里的周仓只是出场念几句道白的龙套形象。
到了明代,从嘉靖壬午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周仓的形象就渐渐丰满起来了。他不再仅仅是个肩扛青龙偃月刀,不离关羽一步的随从,而且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在单刀赴会最危急的关头,关羽仅向周仓以目示,周仓就能立即明白,趁机从屋内退出安排撤退事宜(还是参考鸿门宴中的樊哙)。关羽最后败走麦城身死,周仓亦不求苟活以身殉主。以周仓对关羽的忠心耿耿,肝胆相照,至死不渝的操守,陪祀关羽,当之无愧。
另一位赵累则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三国志-吴书-潘璋传》载: “璋部下司马马忠擒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赵累是关羽部将中仅有名姓记载的一个。他跟随关羽,出生入死,征战四方,最后也与关羽一起死于国难。在明嘉靖《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后来的《三国演义》中,他与周仓二人,成了关羽得力的左右手。赵累虽然只是个等级不高的督粮官,但是他本人深有谋略,多次为关羽出谋划策,为关羽所器重,最后也得以陪祀关羽。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