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氏祖本是晋南汾河小国,后为晋国所灭,后并入晋国,人称“荀氏”。
春秋五霸之一
,是荀氏后裔。我们知道的著名成语是“错路灭虢”,讲的是晋国借用豫国的方式攻打虢国。这件事发生在晋献公时期,而制定这个计划的人就是荀息。
晋献公死后,将太子奚齐托付给荀息。
晋献公死后,晋国爆发内乱,太子奚齐被大夫里克所杀。荀息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卓子为国君,卓子也被里克所杀。荀息觉得自己辜负了晋献公的信任,于是也自杀了。曲沃寻王村有寻喜墓,临汾乡宁阿江畔的白山也有寻寻墓。
[var1]
晋文公时,建立了三军:中央军、上军和下军。每个军队都有“将军”和“助手”。这三位将军和三位副手被称为“六卿”,是晋国最有权势、最有权势的官员。
晋景公时期,晋文公的孙子荀息的孙子“荀临甫”为中军大将军,荀氏成为晋国地位最高的正卿。因为中军也叫“中兴”,所以林寻父亲的一位后裔就以“中行”为姓,而中兴家族后来也是金朝清氏家族,地位很高。荀息还有一个孙子,是荀林父亲的弟弟,名叫“荀寿”。荀寿后来也成为了晋国的大臣,是位阶最高的“六臣”之一。
寻寿的封地在“志”,故以“志”为氏。从寻寿开始,寻氏之中又多了一个“知氏”。
[var1]
[var1]
荀寿死后,谥号“庄”,后人也称他为“知庄子”。
植庄子寻寿钟爱的“植”在今山西永济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括地志》说,寻寿所筑的直石城在蒲州。蒲州当时在今永济。直石镇在永济峪乡西北部,在永济峪乡与运城临沂之间。
直石市又称界梁市,汉唐时属“解县”,五代后称“解州”。
解州的另一特产是产盐。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讲到了解本州制盐。解州盐池方圆120里,是群山之间的盆地。下大雨的时候,即使下了很多天雨,周围山上的水也全部流入盐池,盐池不会溢出。大旱缺水,盐池不干。盐池位于今运城中条山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