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定陵被挖掘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是怎么处理的呢?

明定陵被挖掘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是怎么处理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93 更新时间:2024/1/16 15:31:11

定陵之所以被挖掘,只能是万历皇帝点儿背。本来“挖墓狂魔”郭沫是想挖掘秦始皇陵、武则天的乾陵以及明永乐皇帝的长陵的,然而他向相关部门申请,一直没有被批准。最后,在他各方努力下,他得以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定陵规模小,并有传言已经被盗掘,这才被批转)先练练手,积累一些挖掘皇陵的经验。于是,倒霉蛋万历皇帝的定陵就成了郭沫若练手的试验品。

1956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万历皇帝的定陵进行挖掘。经过一年多的挖掘,考古人员终于进入了地宫。考古人员打开地宫后,发现万历皇帝的定陵并没有如传言中遭到盗掘,这是万幸,所有人员都异常兴奋。当时,地宫中有三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里面躺着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

当考古人员打开棺椁后,发现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非常的华丽和精美,真的是精美绝伦,绝代奢华。然而,因为当时文物保护技术的不行,这些珍贵的文物一接触空气,就迅速氧化变黑,甚至成为了一堆破布,令人心疼不已!

但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令人痛心!1959年,将定陵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进行保护以及文物展示。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定陵博物馆就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1966年,定陵被当作“牛鬼蛇神”批斗。在8月24日这一天,疯狂的人们将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画像、资料照片等抬到定陵博物馆重门前广场上,进行批斗,最后更是一把火将其烧为灰烬。实际上,不仅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烧毁,而且经历了几百年保存完好的三口金丝楠的棺椁也没有幸免,被人们扔到了宝城外的山沟中。

在这次考古中,不仅定陵出土的珍贵丝织品迅速氧化,成为一堆破布,而且连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焚毁,真可谓一场灾难,损失惨重。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也正是鉴于这次惨痛的教训,相关部门决定不再主动挖掘皇陵,只进行抢救性挖掘,待技术条件成熟后,再挖掘帝陵墓。这可以说是对陵墓最好的一种保护,但是也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们难以一睹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乾陵的风貌了。

更多文章

  • 皇帝赐给了宋江毒酒,却偏偏不敢动这个好汉,人家来头大皇帝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江被赐毒酒是皇帝默认的,皇帝对宋江的态度,皇帝知道宋江喝的是毒酒吗

    其实那些梁山好汉,都是被逼着上了梁山的,这些大家也都知道,大家自然是和政府有些仇恨的,他们并没有直接谋反,但也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意,说宋江是梁山的老大,但宋江也是毁掉梁山的人。当初为了向朝廷递投名状,他带着自己的兄弟,和方腊集团作战,其实朝廷也打的一手好算盘,这两个集团互相争斗,最后拼个你死我活,最

  • 朱元璋对此皇子最偏心,不仅封地最重要,还把皇宫赐给他当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儿子封地一览表,湖南武冈有朱元璋子孙住的王府吗,朱元璋的燕王府在哪里

    大臣们对此心知肚明,没人公开说不(极少的敢言者也都获罪),于是分封诸子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对于这个重大事件,朱元璋颁布了一个正式的诏谕,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其后,幼年皇子长大后,又先后封王。从

  •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老家凤阳的百姓本应享福,为何却沦为乞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是不是四川凤阳的,朱元璋是徐州人还是凤阳人,朱元璋的陵墓 凤阳

    凤阳花鼓戏中说到凤阳是一个好地方,但是呢,自从朱元璋当了皇帝,这里就灾祸不断,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有时还有蝗虫吃庄稼,弄得百姓饥饿难耐。那么凤阳百姓的苦难生活真的是因为朱元璋吗?有人说,这是真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让自己的家乡更充盈一些,就把江南的有钱人家迁到凤阳,还不叫他们离开。过惯了优越生活

  •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外出游玩时裙子被风吹了起来,产生了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被追赶时听见风吹,朱元璋皇后病死,朱元璋成语

    在他还是农民的时候,有一位结发妻子姓马,这位姑娘人也比较好,比较贤惠,没有嫌弃老朱出身贫贱,还和他好好的生活,照顾他,还在潘阳湖水战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首饰都当了,用来犒劳军队。当时她组织了不少的妇女,专门为了将士们缝补衣服,后来老朱当了皇帝也没有忘记自己妻子的好,马氏也就成为了马皇后,这位马皇后虽

  • 明太祖定下一个祖制,朱棣上台带头反对,后世皇帝个个置若罔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太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棣说过什么

    在大明《祖训》中,朱元璋对太监做了明确规定:“太监不得兼内外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廷。”而且朱元璋还在宫门中立下一块铁牌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是苦出身,得了天下后更是谨小慎微,生怕皇权被这些近侍所蚕食,所以他以史为鉴,提出了这种严厉防范措施,然而让朱

  • 宋太宗的两项科举改革措施,为后世开了一个好头,可谓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太宗科举改革措施,宋太宗科举最新消息,宋太宗对待科举贡献

    宋太宗刚即位,就非常重视通过科举制度选拨人才,他曾对宰相薛居正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拨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政治之具矣。”宋太宗头脑很清醒,明白科举及第者不可能个个都成大器,只要有百分之一二十的人能成大才就不错了。为此,他奉行广种薄收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科举取士制度。第一项

  • 为何明朝没能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而清朝却能让蒙古服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对蒙古有什么政策,明朝后期对蒙古的评价,明朝和蒙古之间的关系

    在众多游牧民族当中,蒙古的势力最为强大,自建国初期,蒙古就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前后花了20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一问题,但之后的大清则用了短短十几年就征服了蒙古,即使后清时期局势动荡,这一局面也没有改变。游牧民族的三大先天优势为何游牧民族会给中原王朝造成如此大的困扰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

  • 刘伯温的儿子,说了一句话让朱棣难受了一辈子,到死都不能忘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和刘伯温图片,刘伯温朱棣是一个时代吗,刘伯温死时朱棣多大

    这些老乡们逐渐以李善长为核心形成了淮西集团,势力很大,而刘基恰恰是和淮西集团对立的一帮官员的首领,所以必然会受到排挤和压制。刘基后来的很多主张不被朱元璋所采用,便告老还乡,远离政治中心。即便如此,刘基的结局也很惨,最终被胡惟庸所害。刘基是死了,不过他的声望还在,尤其是他的次子刘璟在后来的永乐朝还火了

  • 明朝贤内助皇后,关键时刻帮丈夫稳定天下,谥号比肩康熙原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皇后一览表,明朝最有心机的皇后,明朝最霸气的皇后是谁

    明成祖朱棣登基时国家内外一片混乱,他整日为政事忙得连好好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要有人为他分忧。皇后徐氏看见丈夫如此辛苦自然是很心疼的,所以她就想尽方法的希望能为他减轻负担。她看见人民和士兵因为多年来的战乱生活的十分痛苦,为了重聚民心,她提出减少税收的国策,并且让朱棣广纳人才,哪怕是对待

  • 朱元璋改革六部时,朝廷中“尚书”泛滥,仅户部就有七个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6部尚书,朱元璋时期六部的主要人员,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或许都知道,清代的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都有满汉之分,即一个部门有两个尚书和四个侍郎,六部因此就有了12个尚书和24个侍郎。不过,在洪武年间的一段时期,大明的六部尚书人数更离谱,其时共有尚书27个,侍郎27个。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基本上也都是沿袭元代的行政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