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有多得人心?誉为“千古第一仁君”,死后辽国皇帝为其流泪

宋仁宗有多得人心?誉为“千古第一仁君”,死后辽国皇帝为其流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05 更新时间:2024/1/21 23:52:15

由于赵祯在位期间,为政举措深得民心,连敌国的皇帝得知他的死讯后,都忍不住为其流泪。

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六子,母亲是庶妃李宸妃。李宸妃原是章献明肃皇后刘氏身边的侍女,运气好得到了宋真宗的宠幸,生下了赵祯。

由于刘氏膝下无子,赵祯从出生起,一直由刘氏抚养,得了个嫡出的身份。

于是赵祯八岁时就被宋真宗封为太子。1022年,宋真宗驾崩,赵祯登基继位,由于年幼,刘氏临朝称制,且一掌权就过了十一年。

直到1033年,刘氏病逝,23岁的赵祯才亲政。

只想做仁明孝皇帝

刚亲政不久,赵祯便下诏,将刚登基时,群臣为他上的尊号“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的“睿盛文武”去掉,只保留仁、明、孝。

宋仁宗在位四十三年,的确做到了严明律己,宽厚他人。他励精图治,改革创新,敢于接受大臣直谏,他的手下也涌现了不少正直的官员,比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等耳熟能详的能臣。

欧阳修最著名的头衔,当属“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却也没耽误他在朝政上的作为。

宋仁宗特还地封了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四人为谏官,封同样有才的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范仲淹也是著名的文人,但他跟欧阳修一样,也不是空有一身书生气,而是懂政治和军事,妥妥的全才。

在宋仁宗的授意下,范仲淹联合其他大臣,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欧阳修等人上书附议,宋仁宗觉得可行,便下令全国执行。

宋朝时,常与外族蛮夷发生战争。宋朝与辽国打了二十五年,与1004年签订檀渊之盟停战,但又与脱离藩属国的党项人打了起来。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宋仁宗不承认西夏的政权,下令捉拿李元昊,战争一触即发。

范仲淹任山西的安抚招讨副史,戍守西北边陲,促进宋夏的议和。战事缓和后,宋仁宗召他回朝,拜为参知政事,范仲淹才得以在制度改革上,大展手脚。

但由于宋仁宗的改革步子迈得太大,引起很多官僚贵族的不满,这些人频频阻拦改革的实行。

后来,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实在斗不过那些强权,被排挤出朝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宽厚仁德的皇帝

虽然变法失败,但这不影响宋仁宗继续勤政。他经常加班熬夜,明明腹中饥饿,却不敢胡吃海喝。因为,他时时都在严明律己,想给百姓做最好的榜样。

一天半夜,宋仁宗加完班后忽然很想吃羊肉,刚想命人去做,突然想到自己身为皇帝,一举一动都是举国上下的风向标。

如果他吃了羊肉,百姓就会争相模仿,那么便会数不清的羊被杀。想到这里,宋仁宗忍住了嘴馋。

照理说皇帝吃个羊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宋仁宗认为,这会引起对羊的大面积屠杀,十分残忍,即使再需要,也要敬畏自然,不可造成滥杀。宋仁宗如此仁爱,作为皇帝,属实少见。

其实,宋真宗就是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宋仁宗继承了父亲的美好品德,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大臣站他面前直谏时,免不了一时激动唾沫横飞,宋仁宗不躲,也不怪罪,拿袖子擦擦脸,继续听大臣说话

他十分看重读书人,经常破格提拔人才,但对于朝臣的任免,他都放到朝堂上公开讨论,不会私下决定。

有回包拯反对他任命一个官员,在朝上言辞激烈,丝毫没给宋仁宗面子,宋仁宗相信包拯,不仅没怪他态度不好,还接受了他的建议。

1063年,宋仁宗重病,匆匆立了养子赵曙为太子,就驾崩了。百姓和大臣们无不痛哭,汴京城内的商户自觉罢市为他哀悼。

当时辽国还在与宋朝休战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听闻宋仁宗去世,也忍不住为他落泪。

耶律洪基当政期间,其实辽国的兵力强大,光精锐的骑兵就有50万之多,但耶律洪基没想过攻打大宋,正是因为佩服宋仁宗的仁义和贤明

耶律洪基喜爱汉文化,唐宋的诗词是他经常拜读的文学作品,让这些作品轻松有良好诞生环境的皇帝,耶律洪基爱屋及乌。

受宋朝文化的影响,耶律洪基一直坚持与宋朝修好,临终前都不忘嘱咐后人不要生事,要继续与宋朝和平相处。

更多文章

  • 金朝殿前都点检司是什么官职?又有怎样的功能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殿前都点检相当于清朝是什么职位,金朝官职一览表,宋朝殿前都点检

    制度的运行离不开人,为维系殿前都点检司平稳运行,金朝殿前都点检司不仅在官吏构成方面具有特点,其内官员的迁转、吏员的选任与出职亦较有特色,同时,统治者还采取多重手段并用的方式来保持自身对殿前都点检司的管控。基于自身具备的职能以及发挥的作用,殿前都点检司在金代诸多领域产生一定影响。一、金朝殿前都点检司的

  • 北宋景德元宝当中的一个名誉品,四笔元如何辨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景德元宝值多少钱,景德元宝四笔版真假,景德元宝估值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我今天分享的这枚名誉品,其实也是很好区分的,主要看其中的一个字,只要它的笔画要比正常的景德元宝多上一笔,那么这个版别的景德元宝就是今天分享的这种稀少版别,不知道大家是否猜到了我说的是景德元宝当中的哪一种版别。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其实它就是景德元宝当中的四笔元,

  • 西南边陲:北宋对此持不暇远略之态,谨慎治南是其主流边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羁縻”一词首见于《史记》,出自《难蜀父老》之“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羁縻勿绝”一语道出对边疆四夷谨慎保守、不欲深治的态度。“羁縻”一词多次出现于宋代史料,常常用于南方边民的治理。任用土官、尊重俗法的政治统治相较西、北二边,不欲深治是北宋治理西南的主流倾向。不深治绝非不治,而是顺

  • 同为宋朝,为何如兰大婚之日所穿喜服不是红色,而是绿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应该都喜欢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但是真正看过原著的,却是少之又少。原著中会把个人人物的故事脉络讲的更细致,也能讲到一些平常剧中看不懂的疑问,就比如我看了之后心中有个疑问,为何明兰大婚当日穿的喜服居然是绿色的,一般不都是红色的吗?红色代表着喜庆和高贵,为啥如兰要穿绿色。带着这个疑

  • 朱元璋登基后,给自己挑了一个祖宗,还给神仙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又名朱重八,据说因为在家里排行第八位,故有此名。朱元璋的童年很不幸,在他15岁的时候,家里人全饿死了,16岁在黄觉寺出家做和尚,后来被元兵逼得没有办法,只能开始反抗。25岁,朱元璋开始创业,打元兵,与张士诚、陈友谅共逐天下。到了40岁,朱元璋一统江山,建立大明王朝。但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做了两

  • 大顺军东路军在李自成死后,联合南明抗清,遭受的待遇却令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路军和西路军怎么划分,东路军,明朝东路军地图

    1645年五月,李自成带领大顺军东路军一路撤退,却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死了。李自成死后,数十万的大顺军东路军群龙无首,整支队伍变得极其不稳定。眼看再继续这样,东路军很快就会被清军清缴。于是,东路军的将领决定联合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共同抗清。这个决定在当时是非常正确的,然而何腾蛟却不愿意与大顺军东路

  • 元朝开国汉军第一虎将-龙虎卫上将军李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庭,又名蒲察劳山,生年不详卒于1304年。原为女真人蒲察氏,金国灭亡之后改汉姓称为李氏,济阴人(今山东定陶),后举家迁往寿光(今山东潍坊寿光)。至元六年/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李庭以自己出众的文才和一身好武艺被选中加入了元朝军队,由于才智过人和作战勇猛,很快便崭露头角被提升为管军千户一职。至元六

  • 朱元璋死后,有4位大将可以打败朱棣,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建文帝谋略不当、手边又没有可用的人导致守江山失败,然而朱元璋在死后给朱允炆留下了四位大将,这些将领军事才能出色可防朱棣,那么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呢?朱元璋的底牌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一直考虑究竟由谁来继承皇位,从各种详实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他真实的想法,对嫡长子一脉非常的重视,坚持

  • 资治通鉴第七卷 秦纪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征伐楚国,请求秦王赏赐良田美宅。大败楚军,斩杀楚国将军项燕。平定楚国长江以南的地区,降服百越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认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功业超过了五帝,便改称号为“皇帝”,追尊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并自称为始皇帝,后继者以序数计算,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

  •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最终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不惜背上虐杀功臣的骂名,连他主动邀请为官的刘伯温,他也没放过。朱元璋三番几次,对刘伯温动杀心,都被刘伯温巧妙躲过。有回,朱元璋终于下了决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突然大喊自己有个字不会写,又让朱元璋不得不放过他,最终保住了一命。一身正气却仕途多舛刘伯温,是个精通天文地理数学乃至兵法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