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上朝,为什么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站着,明清时需下跪?

古代上朝,为什么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站着,明清时需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13 更新时间:2024/2/21 23:30:43

古代的跪拜,恰恰就是从贬低其他人的人格来宣扬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来追求自己的幸福感、生命安全感,这正是古今中外的多数统治者惯用的伎俩,特别是在中国近代的满清,更是将此发展到了极致。

清朝末年不得不废除跪拜礼法,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跪拜礼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倒退。

先秦时期,室内的重要会议、宴会等,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坐的姿势就是弯曲膝盖,大腿放在小腿上,臀部大概放在脚踝的位置。交流时的致意就是腿部用力,臀部离开小腿,上身直立稍微前倾。其实这时候的礼节就跟现在坐在椅子上,看到有人来了,或者自己要发言了,站起来一下以示引起关注,表示敬意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人格上的侮辱、藐视。

但是到了刘邦时期,叔孙通就给刘邦制定了一套礼仪,凡是见到皇帝,都要提前“坐下”,然后抬起臀部,并且不许抬头看皇帝,有了跪拜礼的雏形。再演化,就成了几乎是趴下的姿势来行跪拜礼,这时候就要再倾倒上身,手臂支撑上身,甚至头部要触地。

这一礼法形势,在中国实行了上千年,逐渐变得严格。汉朝时,皇帝为了表示对丞相等大臣的敬意,坐着的时候,是要起身然后赐座位的。在唐朝时,皇帝不用起身了,但会依据官员等级赐座位。到了朝,大臣们就只能站着奏事了。而到了明朝,大臣要先行跪拜礼,然后起身奏事。

跪拜礼的极致,当然是清朝了,更是形成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磕完头,一天已经过去了。如果不带着护膝,估计下朝后,整个太殿内和殿前已经全是血迹斑斑了,大臣们的膝盖估计也早废了,需要替换安装合金钢膝盖了。

上图是清朝官员八国联军侵略者行跪拜礼,千年教育出来的奴性。外国使臣曾坚持不向清朝皇帝行跪拜礼,这才是尊严。跪拜与否,可能在部分国人眼中,并没有什么,但是在世界大同的今天,进步与落后就显而易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轼的儿子中,谁最优秀,谁最像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苏迈①、苏迨dài②、苏过③、苏遁④。其中,苏迈是苏轼原配王弗所生,苏迨和苏过是苏轼继妻王闰之所生,苏遁是妾室王朝云所生。都说书香传家,子弟成器,苏家究竟如何,下面我们就从长子苏迈说起。 苏迈:纯良坚韧的“苏家湖”主人 苏迈(1059-1119),字维康,是苏轼长子,由原配王弗所生。1054年,18

  • 赵匡胤兵变后后周仍有实力为何不反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下面,我就来说说北宋初期的“二李之乱”。李筠的叛乱陈桥兵变,大宋开国后,昭义节度使李筠旗帜鲜明地反对新政权。李筠乃是后周的一员悍将,他先后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政权。郭威称帝后,提拔李筠为昭义节度使,坐镇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担任昭义节度使的时间很长,地位相当稳固,是非常有实力的地方诸侯。赵

  • 朱棣篡了朱允炆皇位,为何其他几十个藩王不反对,对皇位没兴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建文帝削藩后,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以“清君侧”名义当上皇帝,让人奇怪的是,为何其他几十个藩王不反对呢?他们对皇位没兴趣吗?一、马皇后生了几个儿子,朱棣就是四子,而长子英年早逝,二子、三子因数次犯错受到了责罚,且他们在靖难之役前就离世了。如此来看,朱棣是嫡系,还是众多藩王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因此大家

  • 朱元璋一手创立锦衣卫,诛灭贪官15万余,却为何被后世骂了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族兄弟众多,他排名老八,所以小名也叫朱重八。那时候家庭生活贫困,他们一大家子的人都是靠着给地主刘继祖种田来维持生计。穷苦人家的孩子向来都是早当家的,幼年时期的朱重八,在5岁的时候就开始放牛牧羊,孩童的乐趣是最简单天真的,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活有些时候并不是只要银子才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唐诗与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创作中,到处都有酒的影子。诗词和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朝时期,诗歌进入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们大都喜欢饮酒, 酒已经成为了唐代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灵感源泉。唐朝诗歌的发展繁荣也隐映着唐代酒文化的发展繁荣,许多流传千古、广为传颂的佳作都是酒后而

  • 唐明皇传世唯一书法墨迹,蔡京、蔡卞和王文治都做了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延和元年(712)受禅为帝。公元712至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书法中占有

  • 朱元璋两个武功最强的儿子,一个逼死皇帝,一个被皇帝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朱元璋的勇猛也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据记载朱元璋有两个儿子与之非常相似,尤其是朱元璋的这股勇猛尚武之风,这两个儿子分别就是燕王朱棣和湘献王朱柏,虽然这两人都很勇猛,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把皇帝逼死,一个被皇帝逼死。燕王朱棣大家都很熟悉,论武功、论军事指挥能力,朱棣绝对算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系列能臣,使得蔡京等人得以上位。而蔡京等人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靖康之

  • 大脚马皇后去世之后,素来以无情著称的朱元璋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尝罢朝,内臣、女史更进奏事不已。上凄然不怿,曰: “皇后在,吾岂有此烦聒哉?”后在时,内政一不以烦上。上从容甚适,故不胜哀悼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什么不干脆再立一个皇后呢?毕竟原配皇后去世,再新立一位继后,也不是丢人现眼的事情。笔者以为从个人感情和现实

  • 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浅谈北宋基层士卒频繁变乱的成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说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归结于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实际上从北宋建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北宋基层士卒的混乱在其他朝代很难见到,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如果说北宋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这个金字塔的底座早已腐烂不堪。一、北宋的征兵制度的恶果(一)北宋募兵制赵匡胤能够从乱世当中取胜,建立自己的国家,足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