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数十万子孙,终于把明朝吃的国破家亡

朱元璋的数十万子孙,终于把明朝吃的国破家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620 更新时间:2024/3/10 3:26:54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除了太子朱标之外的23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十几个女儿都封为公主。亲王世袭,不降爵位,亲王的世子将来承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封为郡王,郡王的世子世袭郡王,其他的儿子全部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最低的第八等是奉国中尉。

亲王一开始年俸禄是5万石粮食,5万石是什么概念?约等于2.5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一个中等城市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财政收入。后来朱元璋自己也觉得太高了,降到1万石。郡王和公主2000石,最低的爵位每年也有200石粮食。这样一来,宗室人口一旦膨胀,怎么玩的下去?

明仁宗、明宣宗都没有为这事情困扰,到明英宗开始就为给这些亲戚支付工资发愁了。土木堡之变(1449年)后,军费出现问题,明代宗朱祁钰(1449-1457年在位)不得不采取措施筹措经费,包括削减宗室的俸禄,明代宗以国家遭遇变故为由,将郡王的俸禄由2000石减为1000石,后来事变平息,又陆续恢复。

真正开始发不出宗室工资的是

明孝宗朱祐

(1487年-1505年在位)时期,明孝宗一上台就为这事愁的睡不着。为此,他采取措施,规定郡王以下最多只能娶5个老婆,他自己带头只娶了一个老婆,就是张皇后。

明武宗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对这些事情烦透了,干脆不怎么搭理,发不出工资也管不了,能拖就拖。到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的时候,真是头大了,为此,明世宗在去世前,没办法了,不得不颁布《宗藩条例》,将宗室的发展进行法制化限制。

比如:郡王娶老婆可以娶5个,但是要有时间间隔,有其他要求。前面已经有好几个儿子了,就不能再娶第4个、第5个老婆了。此外,对于爵位的承袭也做了规定,比如亲王去世了,没有儿子、弟弟继承亲王,由镇国将军依次递补为亲王的,那这位镇国将军的弟弟不能因为哥哥镇国将军成为亲王了,自己也跟着提一级变成郡王,弟弟还是镇国将军。

但这还不是办法,明世宗朱厚熜时期的宗室,没有任何行政、军事任务和职责,纯属闲散王爷,吃饱了没事干,除了生孩子就是在社会上为非作歹,甚至杀人放火。到明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的时候,宗室负担十分沉重。这时候,礼部仪制司郎中戚元佐于隆庆四年(1570年)给明穆宗上疏说起这事,大概意思说了这么两个方面:

1.宗室开支大的承担不起,应该降。

明太祖的时候,刚刚开国,子孙总人数不多,到朱元璋去世时,有爵位的宗室亲王、郡王等才49人。人数少,俸禄总额也就不会太大。而目前登记在册宗室人口就有28492名。如果按照原来书面规定的定额发放俸禄,根本不可能做到足额发放,宗室人口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全国文官的数量,但文官的俸禄本身很低。一定要采取办法把宗室的开支降下来。

2.实际发放宗室俸禄数额并无定制,可以变。

当年太祖朱元璋时期,各位亲王的俸禄也不一样,比如,实际上,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曾经每年只给500石,太祖自己都做不到如期给亲王发放年俸禄1万石。

成祖朱棣登基后,给秦王、鲁王、唐王年俸禄各5000石;辽王、韩王、伊王各2000石;肃王仅700石,庆王也只有750石。所以说,祖制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变通执行的情况。

3.宗室世袭爵位太滥,需要改。

亲王的儿子可以世袭亲王,但是亲王去世后没有儿子继承,就不要再从兄弟家选人递补了,这家亲王就自然废除了。郡王的世子可以继承郡王爵位,其他儿子只能有2-3名封为镇国将军,其他爵位的以此类推。最后一等的奉国中尉,他多生的儿子就不能再承袭奉国中尉了,可以一次性给点银子买断工龄,让他们自谋职业。

戚元佐是浙江嘉兴人,他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甲第一名进士,俗称“传胪”,我觉得这个人不错,有见解,有胆识,敢向皇帝直言不讳地说出来。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引起明穆宗的重视。明穆宗时期号称众正盈朝,内阁大学士有徐阶高拱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等等,但是也没有人大力支持戚元佐的意见,宗室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革。

到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年在位)时期,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万历十五年(1587年),明神宗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赈济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远支宗室。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宗室在册人口已达15.7万人。

后来明熹宗朱由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宗室发展,包括采取俸禄包干制,由魏忠贤负责执行。但是,这时候一来错失了限制宗室发展的良机,宗室基数太庞大了,如果在戚元佐提出意见后即开始大规模限制,就好了;二来明熹宗朱由校22岁就去世了,宗室问题因此继续恶化。

明朝276年,被宗室的俸禄拖累了200余年,并最终被拖的亡国,明思宗朱由检上吊身亡,全家死光;几十万宗室也被农民军和清军屠杀大半,宗室之内没有赢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算不算活人让尿给憋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回了三字,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都传说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其实他的聚宝盆在我看来,就是两个字:勤劳。一分的胆量加上九分的勤劳,才使得沈万三成为乱世中富可敌国的巨商。然而改朝换代的时候,富商往往是最容易被继任王朝盯上的。朱元璋建国后,便盯上这个大财主。据说,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资金不够,希望沈万三能够割肉放血。沈万三十分豪爽的拿

  • 史上最冤枉!宋太宗:“看到你名字就来气,流放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这位倒霉的仁兄之前,我们得先从一个官二代诈骗犯聊起。北宋宋太宗时期,有个叫李飞雄的人,名字挺洒脱霸气,可从小干的事儿却没有半点对得起这个名字。虽说是个官二代,可从小就不学好,偷鸡摸狗那是常事。比如第一次去见岳父,换别的人,那肯定是规规矩矩、毕恭毕敬,但这家伙从头到尾吊儿郎当不说,走的时候还“顺手”

  • 太子朱标有何实力?为何25个兄弟没人和他争皇位,连朱棣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建文帝登基后。由于害怕各地藩王的叔叔们反对自己。听信于他人,开始强力削藩,这才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最终建文帝朱允炆丢了皇位,而朱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造反成为帝王的藩王。朱棣能征善战,他能夺取建文帝的江山,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他太过于强大了。其实,朱棣夺取皇位还要感谢朱元璋。因

  • 朱元璋留下的托孤重臣,手握40万大军可灭朱棣,却害惨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现代人看来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进步,但在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能存在这么长时间是有一定道理的。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它的中央集权性愈发强烈,封建君主是封建制度的顶点,是所有人民应该服从的共主

  • 朱元璋发问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答4字多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刘伯温的话语,往往准确的让人不得不说服,甚至连朱元璋,对刘伯温也有礼貌的第三,对他而言,更是深信不疑。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饼干,只是咬一口,就听到到刘伯温闻门外,朱元璋便将倒装的饼干装进碗里。朱元璋试探性地问刘伯温,看看碗里有什么。刘伯温捏了一下,说道:“回到皇上,这个碗是一块饼干,但是不完整,刚

  • 宋仁宗将安抚使文阶官职换为武官,范仲淹为何拒绝接受这一任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十月,为了方便应对西夏的威胁,宋廷分陕西为四路,派范仲淹、韩琦、庞籍、王沿四位文臣出任安抚使,掌管各路的军、民事务,再由四位武官担任安抚副使。半年以后,庆历二年(1042年)四月,在宰相吕夷简的极力主张下,宋仁宗下诏将这四位安抚使换为观察使,而观察使为武阶官职。吕夷简为什么

  • 宋元时期的泉州富商蒲寿庚家族,为何被朱元璋下令贬为奴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蒲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在泉州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泉州一城的霸主,与这个家族的核心人物蒲寿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蒲寿庚祖上原为西域阿拉伯人,他自幼跟随家父生活在中国广州,他的父亲蒲开宗因贸易有功,还担任过南宋朝廷授予他的承节郎一职。公元1271年,蒲氏家族举家迁至泉州。泉州在宋代是中国第一大港口,不

  • 宋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在古代养活一支骑兵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战马不是想养就能养的。古代的骑兵通常是一个人配备2匹或者3匹战马,即使对轻骑兵来说,只配备2匹马也是很穷酸的配置。因为马的耐力和负重能力并不突出,而骑兵本人,加上武器盔甲和粮草的负重是非常大的,所以往往还需要第3匹战马来负责装载物资。不然你的骑兵部队就只能步行牵着两匹马行军了,骑兵部队也就失去

  • 诸葛亮留9字预言,300年后应验,还算中了张献忠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人觉得郭嘉不是英年早逝,能够和诸葛亮比肩,但是实际上,郭嘉不过是一介谋主,和诸葛武侯比,还是差了不少,不过是《三国演义》把郭嘉的地位拔高了罢了。真要比的话,把英年早逝的戏志才拉出来比,都要靠谱一点。唐代的武庙十哲,有诸葛孔明,而无郭嘉,也算是一个力证。诸葛亮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 朱元璋整贪官,那是真往死里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哪个朝代当官待遇最惨,洪武朝(也就是明朝)肯定名列前茅,本文所讲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官员的薪资待遇以及一些吏治手段。休假制度朱元璋只允许官员一年三天的法定假期,不论是中央、地方,官职几何都一视同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前的汉朝实行的是上五天休一天,类似现在的单休。再看隋唐,上十天休一天,看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