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第一次见孙子弘历之时,为什么惊得放下酒杯?

康熙第一次见孙子弘历之时,为什么惊得放下酒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1/19 8:52:28

玄武门变、靖难之变、九子夺嫡无一不深刻地诠释出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

但是也不是所有帝王都是无情的,清代的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亲密祖孙情,就构建出了清代宫廷史中的一段佳话。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八岁登基、平三藩、灭鳌拜,在多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文治武功、空前绝后。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

而他的孙子乾隆也和他一样,带领大清走向了经济、文化和版图面积等方面的巅峰,二人共同构建出了璀璨的康乾盛世。

虽说乾隆是康熙的亲孙子,但是历史上却发生了一件引起颇大争议的事件,这一事件也为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面纱。

坊间有传言称,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的时候,曾经被他惊得放下了酒杯,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说年少的弘历有什么特异之处吗?

乾隆

登基为帝多猜忌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创立了无数军功政绩。

康熙执政初期,清朝的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彼时,内有权臣鳌拜企图把持朝政,外有沙俄势力步步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坚持大规模用兵,实现了国土的完整和统一。

康熙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统一了台湾并驱逐了沙俄侵略军,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了扩大版图面积,他三征噶尔丹,取得了胜利,创立了多伦会盟,为我国北部地区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

和那些只会用拳头说话的皇帝不一样,康熙是一个文韬武略的皇帝,在取得如此之多的战功之后,他重视农耕、休养生息、大力发展了国家经济。

康熙剧照

作为皇帝,康熙无疑是成功的,可是作为父亲,他却饱受后人非议,因为在康熙年间发生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事。

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只是宫里面的一位庶妃罢了,幼年的康熙既不受顺治皇帝喜爱,也没有多强大的家世,因此康熙的童年生活过的很不如意。

在康熙很小的时候,他就遭到了天花的侵袭,为了不让天花蔓延,顺治让奶妈把他带到紫禁城外抚养。因此康熙在父母膝下,也未得一日承欢,每每提起父母,他都是极为遗憾的。

康熙皇帝登基为帝之后,非常看重亲情,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才,不让自己身上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培养儿子,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才出现了互不相让、九子夺嫡这样的惨剧。

康熙剧照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记载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皇帝躬起居动作”。

一开始康熙还能容忍胤礽这些恶习,可是日子久了,他也和儿子生出了一丝嫌隙,最后他还是忍痛废了太子。

皇太子被废的事情,使康熙深受打击,为了不让皇太子身上的悲剧再在其他儿子身上重演,他一直都没有再立皇太子。

康熙是一个很有野心,非常注重集权的皇帝,他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儿子搞结党营私、窥伺皇储的那一套,所以对于功利心很强的大阿哥、八阿哥、九阿哥,他一直都很是厌烦。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淡泊名利、”对皇位表现得毫不在意的四阿哥。

胤礽

那四阿哥真的对皇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吗?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四阿哥是一个城府很深,而且非常会揣摩圣意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多疑、善于观察的人。

所以他没有较早地暴露出自己的锋芒,而是一直在扮演着一个翩翩君子的形象,在皇帝身边博好感。

为和自己的兄弟们争夺皇位,四爷雍正处处算计、步步为营,就连他的儿子也成为了他手中的棋子。

史书记载,雍正皇帝一共有十六个儿子,雍正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去世得比较早,三儿子弘时生性愚钝,说话做事什么的不是特别讨喜,只有四儿子弘历还算机灵。

康熙

初次见面多惊喜

那天,雍正闲来无事,在院子里面闲逛,看到儿子弘历之后,他便心血来潮,抽查起了儿子的功课。

他问弘历最近老师都教了你些什么?弘历说老师昨天教了《道德经》,雍正一听来了兴趣,问你还记得老师教的内容吗?

弘历回答,我不光记得,还会背诵。

雍正听后大喜,当时便让儿子背一遍给他听听,弘历听话地将《道德经》背了下来,看到眼前这一幕,雍正身边一个老太监惊呼了起来,他说自己见过二三十位皇孙,还没有见过哪个,像弘历这般聪明呢!

雍正剧照

听了老太监的话之后,雍正陷入了深思,就是老太监的这句话,将他彻底点醒了。

这十几年来,他跟八爷、九爷他们争夺储位,已经把能用的手段都用了。

不管是四爷党还是八爷党,都没有办法真正猜透康熙的心思,所以雍正便转换思路,把弘历当作了自己最后的底牌,送到了皇阿玛康熙身边。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雍正去到了康熙身边,对他说皇阿玛,圆明园里的牡丹开了,非常好看,您要不要去踏踏春?

听了儿子的话之后,康熙皇帝大喜,选了一天好日子,带着少量随从去到了圆明园中。

康熙剧照

看着这盎然的春景,他也觉得极为舒心,几人转了一会儿之后,康熙便有些疲惫了,雍正就摆了一场家宴和父亲吃饭。

就在这个时候,康熙看到了被雍正带到现场的弘历,看到弘历之后,康熙惊得放下了酒杯。

就是康熙放下酒杯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后人的诸多猜疑,至于康熙为何会突然放下酒杯,坊间主要有三种说法。

康熙剧照

第一种说法很明显参考了《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煮酒论英雄的桥段,据说就在弘历和弘昼兴冲冲地冲进宴会现场,喊皇爷爷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打起了闪电。

康熙上了年纪之后,便愈发迷信起了鬼神之事,看着天空出现的异象,他惊得双手发抖,顺势把手中的酒杯给放在了桌子上。

虽然说这个说法看起来合乎情理,但是仔细一想,该说法却是漏洞百出的。

康熙

那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已经要70岁了,这几十年来,康熙什么场景没有见过,不可一世的大清帝王怎么可能会因为天降雷电,就吓得放下酒杯呢?

再说了,古人是非常注重天象的,如果真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就算是没有被写进皇帝的生活起居注里面,也有可能会被写进民间野史,可是民间野史中却没有这种说法。

虽然说电闪雷鸣的说法,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但是可信性却不高。

康熙剧照

另外一种说法是说,康熙在年仅十二岁的弘历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康熙皇帝是十二岁亲政的,他见到弘历的时候,弘历正好也是十二岁,看到这个气度不凡的十二岁的少年,他想起自己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也在情理之中。

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候正值九子夺嫡进行得最为激烈的时候,孩子们手足相残之事也令康熙极为烦躁,如今看到这样一个和自己极为相像的孙子,康熙开心地放下酒杯也是合乎情理的。

康熙剧照

看到弘历之后,康熙便亲昵地把他叫到了身边,他说了几句话,这一问一答之间弘历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堪称完美。

这一点在史书中也得到了证实,《清史稿》记载,康熙见到弘历之后,心中大喜,当时就向身边的人吩咐说,以后要让弘历在自己的身边伺候。

从康熙初次见弘历一直到他病逝,这段时间里,祖孙二人形影不离,不管是晚上睡觉前还是在批阅奏章的时候,他都始终让年少的弘历呆在自己的身边。

为了将自己的孙子培养成一个人才,他把庶吉士福敏叫到了身边教小弘历念书,把贝勒允禧召进了宫里教他骑射功夫,更重要的是,他还特意把庄亲王允禄叫到宫里,教孙子火器方面的知识。

康熙剧照

康熙皇帝戎马一生,他曾亲眼见识过沙俄军队中的先进火器的威力,康熙让弘历学习如此重要的学问,从某方面也反映出了,他是有意在把弘历培养成皇位继承人的。

史学家也普遍认为,虽说康熙和弘历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康熙却深深地影响了弘历。

康熙是一位文武兼资、气度不凡的老人,这位充满魅力的威严君王,在年少的弘历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对他的一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康熙剧照

由于康熙曾经亲自教导过弘历,所以乾隆登基之后一直都在以祖父为榜样,自强不息地处理国家大事。

为了不让自己执政的时间超过祖父康熙,他还在晚年之时主动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从他的种种行为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乾隆是非常尊敬自己的祖父康熙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康熙之所以会在看到年少的弘历的时候,放下手中的酒杯,很有可能是因为喜悦。

乾隆

继承大统感皇恩

第三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非常相像,人们认为,康熙之所以会放下手中的酒杯,是因为他被弘历不凡的气度给惊到了。

少年时期的弘历长得非常有福气,他面容白皙、眼神清澈,颇有帝王之相,见到康熙的时候,他表现得非常沉稳,他不仅没有羞涩缺陷、慌慌张张,而且还不卑不亢的直视了自己的皇祖父。

《清高宗实录》也说,康熙放下酒杯之后大喜,问了雍正许多关于弘历的问题。

康熙是一个喜爱理学的人,在聊天时,他专门拿出了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考弘历,弘历不但能够流畅地背诵,而且还能通彻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点让康熙非常惊喜的。

雍正剧照

如果要用惊喜两个字来形容康熙和弘历的初见,那康熙后来对弘历的态度则可以用宠爱二字来形容了。

弘历当时是和弘昼一起进门见康熙的,但是康熙却并没有表露太多对弘昼的重视,这次见面过后,康熙专门单独召见了弘历。史书记载弘历“夙兴夜寐,日觐天颜”。

从种种迹象中,我们都可以看出,雍正把弘历叫到父亲身边,可以说是下了一手好棋。

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史学家都认为,雍正之所以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康熙喜欢弘历这个孙子,将来想要弘历继承大统。

相比于自己的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雍正的寿命并不算太长,在位十几年后,雍正就驾崩了,而四阿哥弘历也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皇位。

雍正剧照

为了纪念他和祖父康熙皇帝之间的情谊,他还特意在圆明园牡丹园初见祖父的宫殿里,和避暑山庄祖父赐给他居住的宫殿里,题写了“纪恩堂”的匾额,并命人将其挂到了最高处。

对于自己和康熙的那段相处时光,乾隆皇帝一直都是非常怀念的。

即便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乾隆每每向身边的人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依然还觉得非常感慨,他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由于那个时候他太小了。

所以在沐浴祖父深恩的时候,他非常惘然,但是如今每次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他都觉得非常感慨,总想落泪。虽说康熙已经不在他身边几十年了,但是他总觉得二人相伴的时光就像在昨天一样。

康熙剧照

康熙皇帝子嗣众多,他膝下的皇孙更是多得连他自己都关照不过来,能够被康熙皇帝一眼看中,并带在身边的皇孙是极其之少的。

所以说初见弘历之时,惊得放下酒杯,也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事情。

参考资料

简论康、 乾二帝的祖孙情结

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考

雍正夺嫡辨正

悠悠祖孙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除李世民外,李渊还有个很能打的女儿,拥兵数万创立娘子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平阳昭公主是李渊的三女儿,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李世民的亲姐姐。关于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在史料中都没有记载。只知在她成年后,李渊将她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因为柴绍当时官居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所以婚后便带平阳昭公主在长安生活。李渊在起兵前曾秘密遣使将二人召回,平阳昭公主便与丈夫商议,让他回去跟随父亲起

  • 康熙铁了心庇护的巨贪噶礼,到底是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康熙皇帝往往被塑造成英明神武的高大上形象,可真正历史上的康熙与此相差甚远,从他包庇巨贪恶吏噶礼一事即可窥见一斑!噶礼,满洲正红旗人,姓栋鄂氏,是清朝开国功臣何和哩四世孙,未经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历任吏部主事、郎中等职。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礼当时在左都御史于成龙麾下,

  • 40岁的杜甫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获唐玄宗赞赏并得以“参列选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是杜甫诞辰1310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在河南巩县的一个村庄,杜甫出生了。这一年,本是唐睿宗景云三年,但正月十九日改为太极元年,五月改为延和元年;八月,李隆基继位,改元先天。这争斗、纷乱的一年,似乎预示着杜甫不凡且波折的一生。「七龄思即壮 九龄书大字」杜甫对自己的家世一直津津乐道:自先君恕、预以降

  • 嘉庆皇帝,一生刀光剑影,在位25年,两次紫禁城“陷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最大的特点是:祖训“复读机”,而且“复读”的特执着。想干好,一直干不好。属于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无奈之下,除了整天唠叨,也只能照着祖宗处理事情的模板来处理他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时候,嘉庆顾不上自己是否反复无常,一旦发现处理过的事情和祖宗处理得不一样,便马上更改。纵观其二十五年的执政生涯

  • 北周皇室丧失人心而杨坚的能力与影响力得到认可故能成功建立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换帝如换刀,盛极一时的北周皇室没用几年人心尽失太建九年(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并北齐,华夏北方再度统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三年之后,强盛一时的北周政权就人心涣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赟。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时对宇文赟管得特别严格,一犯错误就暴揍,可惜并

  • 康熙的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了一生的幸福,死后无奈葬入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当时由于和吴三桂激战正酣的局面已经结束,清朝能够抽出太多的精力与沙俄进行纠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尼布楚条约算是一项平等且主动的条约。条约签订之后,清王朝确保了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并且有机会联络蒙古各部,共同绞杀准噶尔汗国。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与开创者,其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正是因为

  •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为何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太平公主收殓了上官婉儿的尸骨,可是,2013年在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里面却没有找到她的尸骨。一代才女,究竟做了什么,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呢?出生不久就被投入掖廷公元655年,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权利变大了,权欲也跟着变大了,因为高宗李治体弱经常生病的缘故,经常是

  • 康熙口误念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至今仍没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作为清朝时期的明君,执政期间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平定匈奴战乱;大力发展农业,完善土地制度,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恢复官吏考核制度,允许百姓觐见,下令不允许士兵阻止百姓靠近皇上,康熙的开明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称赞。但其实在康熙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少有人熟知的趣事,那就是康熙曾在品尝水果时,将水果的名

  • 不论后梁、后唐,都尽一切机会瓦解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割据时代,五代与东晋南朝有一个特别不同之处。东晋南朝特别重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北府兵等就是明证,五代则特别仇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无论后梁、后唐,都找一切机会摧毁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而且手段也极其暴烈,这就是五代乱世集权胜于分权的原因。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李存勖专题:后梁VS后唐中

  • 康熙王朝:赫舍里永远都不知道,男人的本性,才是让她难产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赫舍里与康熙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洞房花烛夜。宫中早有传言,说未来皇后赫舍里长着一张又扁又肥的柿饼脸。康熙很是忐忑与不安,他甚至不敢去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这时的赫舍里有点等不及了,她察觉出了康熙的犹豫与担心,联想到之前的传言,于是她赌气般地把红盖头自己扯了下来。皇上,你看我,是长了一张柿饼脸吗?出现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