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纪晓岚哑口无言,一女子轻松对出

乾隆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纪晓岚哑口无言,一女子轻松对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30 更新时间:2024/2/7 19:45:40

乾隆皇帝中晚年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天下太平了,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努力的治理国家了,乾隆皇帝前面二十年的时候是堪比自己的老爸雍正皇帝的,可是这样的日子十分的单调和无聊透支了乾隆皇帝的精力,所以到晚年的时候他便开始游山玩水,毕竟这盛世不去享受享受岂不是白活一场。

根据《清史稿》之中记载乾隆帝尤爱诗词对联,时至于忘食就寝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乾隆皇帝对于诗词书画和对联的喜爱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多时候为了写一首好诗和对上一个好对子连饭都可以不吃,连睡觉也可以不睡,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他的高产超盛唐。

这次要说的是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游玩的时候为了考验身边众人的智慧和反应能力出了一首对联,结果身边无数平时自诩饱学之士的人都对不出来下联,等皇帝要洋洋得意的时候,从山林之中走出了一名女子随口就对出了下联的故事,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古代才女出世让人惊叹

不知道其他国家古代历史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之中的才女其实是很少的,只是说中国古代的环境造就了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很多女子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绝大部分的女子在16岁左右的年纪就开始出嫁了,很多人可能要询问为何这么早就出嫁了。

难道利用年轻的时候多去读书和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然后掌握经济大权难道不好吗?事实上还真的不是很好。因为那个时候大环境不允许女子掌握经济大权,母系社会早就成为了历史长河之中的过去式,超过20岁不出嫁的许多女子到最后都成为了大年纪的剩女。

今天中国社会之中能够记住的才女不是很多,一般从秦朝开始的话有汉朝的班昭蔡文姬,这两个人学富五车继承诗经儒家传承让很多男子都自愧不如,从心底里佩服她们,然后就是喜唐朝的鱼玄机,她身上有着盛世唐朝的那种风流韵味,迷倒了无数的读书人。

每个朝代都不会差很多,宋朝的时候打开一代婉约词风的李清照将整个宋代婉约男性词人都压了下去,堪称是宋代的女才子第一人。这些人都是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女才子,她们的故事传承到明清两个朝代激励了很多人,明朝和清朝也是有一些才女的。这次我要说的就是一个敢于硬刚乾隆皇帝的山中女才子。

乾隆皇帝游历江南风物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对外说的是考察江南地区的民情和水利工程,防止一些贪官污吏从中祸害百姓。其实这却是乾隆皇帝找的一个借口,他真正的用心并不止步于此,因为他在历史之中的功绩有着很大的争议,一部分的学者认为乾隆皇帝完全就是一个吃老本的败家子,有的人则是认为他有作为。

历史之中的铁证表示清朝的确是在乾隆皇帝统治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被许多人称呼为康熙雍正乾隆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盛世,总共时间差不多一百三十多年,可是你要这样去算的话那秦国从秦孝公他爸爸维新以来八代君主都没有一个昏庸,而且是不断变强,所以康乾盛世有点站不住脚。

纪晓岚与和珅是乾隆皇帝最为喜欢的两个臣子,因为这两个臣子之间的性格是比较奇怪的,一个是喜欢揣摩皇帝的心思,按照皇帝的心思去做事情,然后获得的利润大部分归属皇帝所有,小部分或者极少部分归属自己,这就是那个时候和珅作为乾隆皇帝钱袋子的作用。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大才子,他之所以被携带到乾隆皇帝巡游江南的队伍之中,是因为他这个人的确是有着巨大的足作用的,遇见一些风景优美的低分,皇帝写就的诗词需要一些高手进行润色,然后对外说就是皇帝写的,还有就是纪晓岚与和珅的吵架成为了皇帝的乐趣所在。

乾隆皇帝对子无臣敢对

乾隆皇帝在纪晓岚的指引之下来到了据说有四大才子隐居的桐庐富春山之中,这里住在高,周,温,施这四个大才子,纪晓岚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曾经和这四个人切磋过,都不是他对手,乾隆皇帝知道了之后一想这还了得,纪晓岚都解决不了的角色自己必须去替他找回面子。

在游玩富春山江南一带的美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到山中一道瀑布飞流而过,阳光之下照射出来不一样的色彩,而周围青山绿水的环境和甘甜可口的泉水一下子就让皇帝的诗兴来了,他情不自禁的出了一副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来让手下的臣子回答。

这些臣子一个个都活成了人精,知道皇帝这个时候正高兴,又怎么敢去显摆自己的才华让皇帝不高兴,所以这些大臣思考了一会儿之后都满脸苦涩的说乾隆皇帝的对联实在是出的太过于巧妙,让他们一点办法的都没有,纪晓岚本来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可是看到和珅他们这幅样子也说自己对不出来。

这个时候的乾隆皇帝是真的很高兴,自己再一次被自己的才华折服,认为自己的天赋不一般,随心而出的对子就难倒了众人,没想到这个时候从山中走出一位身材曼妙,满身仙气的女子轻声说道:河中水花覆难收。一下子就破解了乾隆皇帝所谓的千古绝对。让皇帝十分难堪,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位女子的才华。

总结

对联是属于中国人古代的一种特殊文化,在很多才子佳人眼中都是一道比拼智慧与反应能力的好事物,不知道大家觉得乾隆皇帝这句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真的有那么巧妙吗?为何连纪晓岚这等大才子都回答不出来,如果那个时候是你,你能够说出下联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李秀成被判凌迟处死,为何曾国藩却把他给斩首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里或许有些人会并不以为然,但是大家要知道,在满清统治时期造反的罪名可是要被凌迟处死的,相对于李秀成的被砍头来说,那么凌迟处死就要痛苦到一百倍的程度了。不过,在这里也确实是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李秀成被判凌迟处死,为何曾国藩却把他给斩首了呢?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李秀成很厉害的原因吗?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揭

  • 《薛平贵与王宝钏》历史原型——唐朝名将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薛平贵和王宝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们是戏剧《王宝钏》中的虚构人物,原型取自唐朝的名将薛仁贵。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薛平贵和薛仁贵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而且《王宝钏》和关于薛仁贵的戏曲《汾河湾》《薛仁贵征东》剧情非常相似,所以很明显薛平贵就是改编自薛仁贵的故事。相传,山西有一富人为母祝寿,请了戏曲班子唱《

  • 满清最厉害的王爷,功绩堪比努尔哈赤,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那么满清是无法入关的,更别说满清后来还统治了中原大地将近300年的时间了。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这一点而言,也就足以证明多尔衮这位满清的王爷到底是有多厉害了。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满清最厉害的王爷,功绩堪比努尔哈赤,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吧。多尔衮人称九王爷,他是努尔哈赤

  • 刘禹锡拿自己的文章和韩愈相比,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是“可笑不自量”吗? | 孙琴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黄庭坚书刘禹锡竹枝词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刘禹锡入朝廷供职,与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三人朝夕相处,十分融洽。当时该部门人才济济,但一生爱才的韩愈却特别欣赏柳宗元与刘禹锡,曾有诗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也正因为有这份情谊,所以柳宗元、韩愈相继去世后,刘禹锡都写有祭文。在

  • 难得一见唐代草书真迹,被日本皇室珍藏300多年,这才是书法珍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难得一见唐代草书真迹,被日本皇室珍藏300多年,这才是书法珍宝

  • 孙殿英盗清陵时,没瞧上乾隆的那床“棉被”,九十年后价值1.3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孙殿英的故事,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一共盗过两座帝王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作为乱世军阀,身兼盗墓职业的人有不少,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干盗墓起家,并开创盗墓行业的新“高度”,曹操曾专门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职业,把盗墓所得的财物用来充作军饷。既然曹操能开启盗墓的先河,

  • 安禄山造反的一年,发生了多少没想到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年老昏庸的宣传性叙事背后,安禄山的叛乱有着一系列深层原因:安禄山个人被唐玄宗作为制衡太子的棋子,在各方压力下对自己前途的绝望;河北士民对长安朝廷被关陇集团把持,又把西北边境战事成本压到自己头上的不满;后突厥汗国崩溃后边境大量部族流动对安禄山军事实力的增强。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安禄山最终

  • 唐高宗迎来“中年危机”:一边着急立太孙,一边放权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里,像册封皇太孙这样隔代安排继承人的现象并不多见,而皇帝、皇太子、皇太孙同时都活着的情况则更为少见。明成祖朱棣算其中一个,他在朱瞻基13岁时封其为皇太孙。朱棣此举,一来是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自己对他也不太满意;二来13岁的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才能让他十分欣赏。相较于明成

  • 西晋王朝做错了什么,导致三国时都不敢造次的少数民族肆意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之后的百年乱世算是一个非常不堪回首的时期,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乱当中。但人们奇怪的是,在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也正值战乱,但后世横冲直撞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当时根本无法染指中原。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无法南下,很大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的猛人太多,他们根本不敢侵扰。但不可思议的是,结束了名将如云

  • 唐代“牛李党争”,背后真的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安史之乱,让繁盛的唐朝日渐衰落。尽管唐朝曾有中兴的机会,但是藩镇、宦官、朝中大臣内斗和民乱四大因素,让复兴成为昙花水月。其中,朝中大臣的内斗,即“牛李党争”,持续四十余年,贯穿三朝,成为中国史上著名党争。牛李双方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仅为一己之私,视朝政如同儿戏,推动本就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