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墓有何玄机,为何六百年来无人敢盗?就连康熙乾隆都要跪拜

朱元璋墓有何玄机,为何六百年来无人敢盗?就连康熙乾隆都要跪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4/2/6 18:44:44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那时朱元璋刚上位还不是很久,就开始考虑修建自己陵墓的事。于是在1374年的一天,朱元璋带着刘伯温、汤和、徐达一行人外出给王陵选址。当走到独龙阜玩珠峰时,几人竟同时看上了这个地方,朱元璋看到手下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很是高兴,当即就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定在这里。

可是在山上还有一座墓塔,那里有800年前高僧宝志的遗骨,以及一座寺庙。刚开始朱元璋觉得这很不吉利,于是就想要迁走。传说在迁寺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宝志和尚的肉身竟然完好如初,容貌清晰可见,看上去就像在闭着眼睛打坐一样。朱元璋听闻此事十分震惊,立马跑到墓塔前祭拜,后来还专门修了一座更大的墓塔。

到了1381年,皇陵准备要动工了,但是孙权的墓离这里很近,挡在了皇陵的前面。本来是要迁走的,可是朱元璋不以为意,他表示表示孙权也算是英雄好汉,就当是在给自己守墓吧!孝陵修建的第二年,朱元璋最爱的马皇后因病去世了,于是朱元璋就把她葬入皇陵墓之中,并封她为“孝慈皇后”,这也是这座皇陵被称为明孝陵的原因。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停灵七天后进入孝陵与马皇后合葬。而事实上那时候孝陵还没有完工,要知道孝陵总共耗时24年才修建完成,其规模之大耗费的财物之多,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成功盗墓的话,收获是非常之巨大的,而至今为止,没人能盗的原因,和陵墓本身有很大关系。

当年在朱元璋出殡之时,他的孙子朱允炆令人分别从13个城门同时出殡,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让人找不到朱元璋具体的的埋葬地址,以免被人盗掘。同时明孝陵所在的独龙埠山是一座石头山,地宫在这座石头山中横向切入。

虽然这样做难度很大,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陵墓加上石头山,可以算是一整块石头,在无法找到地宫入口的情况下,想要从其他地方进入地宫可以说几乎不可能。而且和寻常帝王陵墓不同,明孝陵墓道不是是位于陵寝和地宫中心轴的宝城之下,而是偏在一边,仅凭肉眼、罗盘等根本找不到。

在1998年,有考古专家对明孝陵进行了细致的探测,尽管有着可以探测至地下五十米的磁测仪,也还是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找到了朱元璋的埋葬位置。要是在古代没有啥仪器的情况下,想要找到那几乎没有可能性。而且根据探测结果,明孝陵的地宫面积超过了4000平方米,整个地宫全部采用大型的石材构筑而成。在地宫的宝顶上还铺了一层厚厚的鹅卵石,可以起到快速排水和防盗的目的,可以说这种设计,只有采用炸药才能打开地宫。

而那时的盗墓贼,很少有可以支持他们盗陵的技术和设备。想必大部分盗墓贼看了之后,也只能无奈放弃。只是设施再怎么完好,也有老化失效的一天,实际上并非没有被盗的皇陵,而明孝陵另一个无人能盗的原因,就是因为受到了足够的保护。

在明朝的时候,明孝陵作为祖宗陵墓,其受到的保护肯定是非常充足的,没人敢在这件事上打马虎眼。那时守护陵墓的孝陵卫和锦衣卫属于同一级别,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所受的严格训练基本上都一样。并且孝陵卫一共有5600人,最为精锐的500人则是贴身保护,这样一来真要有人敢去盗墓,那跟找死没啥区别真。

而到了清朝时,明孝陵依然被严密地保护着,清军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破坏明朝皇陵,而是将他们都保护得很好。康熙皇帝还曾亲自前往明孝陵,一番三叩九拜之后,亲笔写下“治隆唐宋”的匾额。乾隆皇帝在位时,也曾在此祭酒,不管他们是为了显示自己大度,还是收拢人心之类的,对于明孝陵来说,能够受到保护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虽说比不上明朝时那么严密,但也没有盗墓贼打他的主意。哪怕是在清朝后期,朝廷也曾委托两江总督曾国藩,前去修缮明孝陵。而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民国元年时,带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前去拜谒明孝陵,并做出祭文宣告。后来南京成了总统府,距离不远的明孝陵也更加受到重视。而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明孝陵的保护工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公元1961年,明孝陵成为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2003年,明孝陵以及周边其他陵墓,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后来各种高科技手段也开始被应用于明孝陵的保护工作,全天二十四小时的监控安保措施,以及不间断的温度、湿度等多方位监测,可以说在以前没人能盗,而到了现在就更不可能了。

本文由史前大魔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狄仁杰懂得自保故可在武周时期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即便狄仁杰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他在官场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有一次,狄仁杰还差点被折磨致死。武则天在登基前后的十四年里,实行的是酷吏政治,那个时候流行告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到了酷吏手里都能脱层皮,甚至就被折磨死了。因为得到了武则天的默许,这些酷吏可以说是毫无人心,他们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反对

  • 雍正五十八岁突然驾崩,弘历为何拼命掩盖死因?死因有点说不出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雍正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康乾盛世的辉煌,与他的勤勉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为了治理好国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不是在处理国家大事,就是在处理国家大事的路上。所以,很多人说,雍正是累死的,这个说法的确有很多事实支撑,然而实际上真的如此吗?雍正五十八岁突然驾崩后,弘历拼命掩盖其死因,这又是为什么呢

  • 狄仁杰幼年随父任职的经历使其少年老成,虽在武周任职却忠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狄知逊最先是在太子李承乾的东宫为属官,之后调往郑州,任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郑王李元懿,是唐高祖的儿子)。接下来还历任梁州(陕西汉中)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浙江嵊县)令、华州郑县(陕西华县)令、夔州(重庆奉节)都督府长史等官职。而每到一处为官,狄知逊都会把年幼的狄仁杰带在身边,时时教导,让

  • 乾隆赏赐两武将,一个要官,一个要女人,二者的结局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宝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障,神聚千秋作主宾。” 这是乾隆为阅古楼所题的一首诗,阅古楼建于乾隆十二年,乾隆还将三件绝世书法手迹珍藏于此。乾隆不仅对于古迹作品十分看重,而且在政绩上也有不小的成就,他是我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说起乾隆帝的杰出政绩,就不得不提到平定大小金川

  • 对哥舒翰的怀疑和速胜立威的政治需要使唐玄宗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所以也没做任何准备。当时唐军主力都分布在十大边镇,中央只有数万禁军,在叛军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李隆基一边就地募兵,一边征召朔方、河西、陇右等镇将士进京勤王(限定20天内抵达长安)。至于将领的问题,说来也巧,时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刚好入朝。这位仁兄可是个威震西北战线的名

  • 乾隆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凌晨3点起床,随后开始“枯燥”的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男人来说,成为皇上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手握大权,主宰万千人的性命。但其实皇上的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是非常忙碌和”枯燥“的。皇上毕竟是一国之主,有自己的责任,要做起相应的表率。关于乾隆的幸福生活,在电视剧里面就有描述,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历史上的乾隆,凌晨3点就要起床,一天

  • 三阿哥胤祉为何夺嫡失败?做了三件事让康熙很失望,雍正如此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八爷党的三位阿哥外,胤禛最恨的人其实并不是前太子胤礽,而是三阿哥胤祉。因为胤祉的隐忍程度不下于胤禛,且在夺嫡过程中,胤祉也对胤禛构成了严重威胁。而自命不凡的胤祉之所以会夺嫡失败,是因为他做下的三件事,让康熙帝很是失望。胤祉子嗣众多,具备竞争力诸位皇子夺嫡,一方面凭借的是自身所具备的才华,另一方面

  • 12月10日,左宗棠诞辰210周年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座谈会将在湘阴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捍卫疆土贡献卓著的伟大民族英雄。创办船政自造轮船兵舰,创办船政学堂培养海军人才,推动海军衙门的设立;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并促成新疆建省;中法战争后期,领导抗击法寇,保卫台湾,促成台湾建省。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

  • 东汉允许少数民族内迁埋下祸根,八王之乱引胡人为援诱发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八王之乱”爆发的那一刻,当司马颖、司马泰开始引入胡人力量的那一刻,这场权力斗争的结局,司马家之中注定不会有最大的赢家,而最大的赢家,只能是被放开了束缚的胡人,他们趁着中原内乱,彻底在中原驰骋,让半个华族的血,染红了半边天。胡人们赢得了分享中原的机会,这个时代史称“五胡乱华”,站在胡人的角度来讲

  • 东晋自建立起就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最终亡于刘宋也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自三国时期,荆州就已经被刘表、刘备、孙权等人着意加强,上百年的建设,使得荆州地区在东晋时已是兵精粮足,成为东晋的一级战略区,地区与都城所在的扬州一样。所以,很多东晋权臣都要挂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晋时期的很多军事叛乱都是从荆州发动的。可是东晋皇室弱小也有弱小的好处,那就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北方来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