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被称作“唐室砥柱”,所推荐的人才为再造唐朝立下大功

狄仁杰被称作“唐室砥柱”,所推荐的人才为再造唐朝立下大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92 更新时间:2024/1/27 12:59:46

狄仁杰很聪明,这种聪明不仅体现在他处理国事上,更体现在他为人处世上。宦海沉浮数十年,在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为官,却能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已是极为难得,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兢兢业业,不畏权势

狄仁杰对待工作绝对算得上兢兢业业,唐高宗凤仪元年(676年)升任大理寺丞,当时大理寺积压的案件极多。于是狄仁杰便一心扑在工作上,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用一年时间就将大理寺挤压的案件全部办结,涉案人员高达1.7万人,而事后竟然没有一个喊冤的。这说明狄仁杰办案不仅效率极高,而且质量同样极高,一时被传为佳话。

狄仁杰

而不畏权势则体现在狄仁杰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不仅敢于与权贵过手,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认为罪不当死,于是直接上奏高宗进行申诉,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纣则难,通、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后来,狄仁杰又被升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不论权贵,凡是犯错的一律弹劾,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聪明绝顶,能屈能伸

在狄仁杰第一次被任命为丞相时,正值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时,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便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被下狱之后直接就认怂了,不等对方逼供立即就认了罪,却暗中将被子拆了写状子,再藏到棉衣里面,请狱吏转告家人。其子狄光远得到父亲传来的状子之后,立即持书上告,武则天于是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当面审讯,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事后,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既然没有谋反,为何要承认时,狄仁杰回答说:“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就这样,狄仁杰运用智谋死里逃生。结束了他第一次短暂的宰相生涯。

武曌

知人善任,举贤任能

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所以说狄仁杰清正廉洁,忠于国家,又善于审时度势,对待事情十分灵活。然而狄仁杰就没有缺点吗?有!

狄仁杰初期很看不起宰相娄师德,经常指责他。“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狄仁杰顿时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原来自己才是个真小人!

其次狄仁杰个人品行很好,然而他教子无方,三子狄景晖却生性残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贪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给乾隆夹了一块肉,乾隆的表现,让雍正下决心立他为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帝王选择继承人时一般都会遵循“立嫡立长”的规矩,但是在清朝却鲜有皇帝选立嫡长为嗣。康熙帝本来是选了嫡子胤礽当继承人,但最终两废太子,在经历九龙夺嫡之后选了非嫡非长的老四胤禛做继承人。而继承皇位的雍正帝胤禛在选择继承人时同样没有遵循“立嫡立长”原则,选择了与自己同样行四的儿子乾隆弘历。虽说雍正

  • 狄仁杰未被唐高宗重视,武则天执政时其才逐步位居显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应该说狄仁杰算是一个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两次拜相,第一次时长四个月,第二次是三年,最后在宰相任上走完了他的一生,武则天对于狄仁杰的去世深感痛惜,这算得上是生荣死哀。实际上,狄仁杰虽不像他推荐的张柬之宰相那样大器晚成,但真正受到器重的时候也不算小了。他以科举明经考试入仕,但早年官运很一般,

  • 雍正帝和乾隆帝父子,哪个对清朝贡献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朝代,从割据政权到全国性政权,是历经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三代皇帝。到了康熙帝时期,虽说是守成之君,但是大的动乱也不少,诸如平三藩之乱,还有三征噶尔丹,所以雍正帝说道父亲康熙帝是:“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虽有抬高父亲康熙的意思,但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可以说清

  • 朱元璋墓有何玄机,为何六百年来无人敢盗?就连康熙乾隆都要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那时朱元璋刚上位还不是很久,就开始考虑修建自己陵墓的事。于是在1374年的一天,朱元璋带着刘伯温、汤和、徐达一行人外出给王陵选址。当走到独龙阜玩珠峰时,几人竟同时看上了这个地方,朱元璋看到手下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很是高兴,当即就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定在这

  • 狄仁杰懂得自保故可在武周时期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即便狄仁杰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他在官场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有一次,狄仁杰还差点被折磨致死。武则天在登基前后的十四年里,实行的是酷吏政治,那个时候流行告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到了酷吏手里都能脱层皮,甚至就被折磨死了。因为得到了武则天的默许,这些酷吏可以说是毫无人心,他们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反对

  • 雍正五十八岁突然驾崩,弘历为何拼命掩盖死因?死因有点说不出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雍正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康乾盛世的辉煌,与他的勤勉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为了治理好国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不是在处理国家大事,就是在处理国家大事的路上。所以,很多人说,雍正是累死的,这个说法的确有很多事实支撑,然而实际上真的如此吗?雍正五十八岁突然驾崩后,弘历拼命掩盖其死因,这又是为什么呢

  • 狄仁杰幼年随父任职的经历使其少年老成,虽在武周任职却忠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狄知逊最先是在太子李承乾的东宫为属官,之后调往郑州,任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郑王李元懿,是唐高祖的儿子)。接下来还历任梁州(陕西汉中)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浙江嵊县)令、华州郑县(陕西华县)令、夔州(重庆奉节)都督府长史等官职。而每到一处为官,狄知逊都会把年幼的狄仁杰带在身边,时时教导,让

  • 乾隆赏赐两武将,一个要官,一个要女人,二者的结局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宝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障,神聚千秋作主宾。” 这是乾隆为阅古楼所题的一首诗,阅古楼建于乾隆十二年,乾隆还将三件绝世书法手迹珍藏于此。乾隆不仅对于古迹作品十分看重,而且在政绩上也有不小的成就,他是我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说起乾隆帝的杰出政绩,就不得不提到平定大小金川

  • 对哥舒翰的怀疑和速胜立威的政治需要使唐玄宗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所以也没做任何准备。当时唐军主力都分布在十大边镇,中央只有数万禁军,在叛军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李隆基一边就地募兵,一边征召朔方、河西、陇右等镇将士进京勤王(限定20天内抵达长安)。至于将领的问题,说来也巧,时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刚好入朝。这位仁兄可是个威震西北战线的名

  • 乾隆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凌晨3点起床,随后开始“枯燥”的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男人来说,成为皇上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手握大权,主宰万千人的性命。但其实皇上的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是非常忙碌和”枯燥“的。皇上毕竟是一国之主,有自己的责任,要做起相应的表率。关于乾隆的幸福生活,在电视剧里面就有描述,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历史上的乾隆,凌晨3点就要起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