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皇帝并未抓住平定安史之乱的机会导致战事延续八年且留下后患

唐朝皇帝并未抓住平定安史之乱的机会导致战事延续八年且留下后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99 更新时间:2024/3/11 1:39:08

实际上,期间唐廷不是没有机会彻底平定叛乱,但是机会稍纵即逝,大唐的皇帝们并没有抓住,以至于越拖越久,到了最后也只是平息了叛乱,但并没有真正平定叛乱。由此为大唐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劫难。

天宝十四载

(755年

的冬月,安禄山再也不愿意被杨国忠和唐玄宗猜忌,遂起兵反叛,当时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统兵近十五万,虽然并不是全部都听从安禄山的,但也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安禄山还招募了一些其他的兵员,安禄山当时对外宣称的是有兵20万,浩浩荡荡南下。而唐玄宗直到一周之后才真正相信那个憨厚滑稽的安禄山反了,于是赶紧调兵遣将,但并不怎么顺利,安禄山很快就攻下了洛阳,并在潼关几乎全歼哥舒翰的20万大军。

天宝十五载

756年

六月,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并没有积极组织反抗,反而是偷偷摸摸地带着杨贵妃、太子等人在几千名禁卫军的护送下往杨国忠的老家四川逃跑。唐玄宗一跑,长安就也成了叛军的了。之后就发生了马嵬兵变。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兵变,对大唐的未来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兵变之后,太子李亨与唐玄宗背向而行。唐玄宗继续他的逃亡,而李亨北上灵武决定收复失地。七月,李亨在灵武称帝,然后召郭子仪李光弼来灵武商讨收复失地的计划。

郭子仪

当时的大唐可以说从上到下是背着耻辱在艰难的前行,而且特别的有力量。郭子仪和李光弼被授予宰相之职开始收复失地,尤其是

至德二年

757年

正月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给弄死了,确实给唐廷带来了好消息,叛军的凝聚力下降,而且安庆绪也没有什么军事能力。这一年,郭李二人收复了河东、河南、河西的大部分失地,两京也已经收复,安庆绪狼狈的带着千余人逃回了邺城。

这是大唐彻底平定叛乱的第一个机会,而且不久史思明也带着8万人马降唐,如果这个时候大唐继续攻打安庆绪,并且对史思明做合理的安排的话,安史之乱很可能在

乾元元年

758年

的上半年就能被平定。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平叛却成了次要的,最主要的变成了回到长安,然后接太上皇唐玄宗回京。而且长期征战很可能已经导致粮草无继。

唐军开始了休整,而安庆绪则利用这个时间来重新调兵募兵,史思明也降而复叛。等到

乾元元年(758年)

的八月,唐军才再次开始平叛,这个时候的叛军也早已恢复了元气。

李亨

但这个时候的大唐君臣关系却并不融洽,一旦回到京师,唐肃宗的神经不再紧绷,他不再信任武将,而且身边还围绕着权势滔天的宦官。当再次出兵的时候,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领兵20万攻打安庆绪,但却不设元帅,反而让宦官鱼朝恩监军。最初还比较顺利,当围困邺城的时候,安庆绪求助于史思明,史思明领兵救援。

期间鱼朝恩拒绝李光弼的正确建议,放弃了再次攻灭叛军的机会,而且最终唐军败给了史思明。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自立。史思明的军事能力甚至强于安禄山,成为大唐的劲敌。而郭子仪被宦官鱼朝恩构陷而失去了兵权,只能待在京城这个皇帝看得见的地方,李光弼接替郭子仪成为副元帅继续平叛,但是君臣相疑、宦官把持朝政已经成为主旋律,这让唐军平叛之路越走越艰难。

上元二年

761年

,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给弄死了,史朝义对于叛军的掌控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与唐军的对战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这个时候平定叛乱依旧是有可能的,但是李光弼也遭到了构陷。

宝应元年

762年

,唐肃宗病重,大唐陷入内乱,李辅国收拾了张皇后一党,唐肃宗气绝身亡。唐代宗接过平叛的担子,然后任命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统兵攻打史朝义,并最终逼得史朝义兵败自杀。

叛军大量投降,仆固怀恩上表请求让他们官复原职,唐代宗急于结束战乱,并且想安抚人心,于是同意了仆固怀恩的请求。安史之乱就以这种形式被压了下来。这之后,吐蕃攻进长安、仆固怀恩反叛等等让大唐继续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更远的未来,河朔三镇成为大唐新的大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灭亡后,这支中国军队逃到南美,如今有30万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太平天国运动是以洪秀全为主要代表进行的一场农民起义运动,其声势可以用“浩浩荡荡”四个字来进行形容,虽然这次农民起义运动最终以失败的结局告终,但它仍旧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甚至可以说,为往后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其将

  • 唐朝前期奠定的强大基础保证其在安史之乱后仍能苟延残喘百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举几组数字为例。安史之乱后的唐宪宗时期,宣武节度使韩弘有一回向朝廷进贡,“献马三千,绢五千,杂缯三万,金银器千”;但这只是九牛一毛,他的库存是这样:“库厩尚有钱百余万缗,绢百余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而且,这只是他手里的现货。唐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刘整曾经一次性随手向朝廷进献战马1.5万匹。所

  • 清朝时的一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的一品有正一品和从一品,另有文武之分。正一品在当代的级别应该是正国级。此中武官包孕:1.“三公”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名誉上是太子的先生,属于声誉上的一种虚职,并无实践的权力,不少都是天子为了表现恩宠而加封。可能相当于当初的天下政协主席或许天下人大委员会委员长之类。2.大学士,清代的大学士由“三

  • 以隋唐的统治而论,运河开凿乃是必然,但隋炀帝开运河加重时人负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下面就说说为什么运河必须开凿?关陇地区的农业生产既然衰退,而江南地区经过东晋、南朝二百七十多年间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却成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富饶之区。这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重心已逐渐转移到南方,然而隋王朝的政治、军事重心,却

  • 清朝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影响,到底能不能过300年大关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距今最近的王朝,因此留下的史料很多,甚至还有一些影像资料,相比较其他朝代,清朝更为人所熟悉,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很热门的朝代。那么今天宋安之就以清朝的制度入手,来说说如果清朝没有外部因素也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会不会过三百年的大关呢?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关于清朝的历

  •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 清朝正一品大官,能享受什么待遇?放到现在,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以前的中国,存在很多可以干一生的职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铁饭碗,但是现在已经很少很少了,但是还有一个职业是非常好的,那就是当国家的官员。不管是什么时候的官员,也都是为国家做事的人,自然是要有很好的待遇,这是对官员的一种嘉奖,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古代的时候,当官的福利也是很好的,他们可以免除赋税,可

  • 由李白@韩荆州、杜甫@韦左丞、白居易@顾况,看唐人科举的干谒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干谒,是唐人科举时代,应试者与上层社会攀结、交游的一种十分广泛的文化现象。唐承隋制,除了三省六部制,也把隋代的科举制完整继承下来,这样,下层社会——即“庶族”知识分子,就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跃龙门”。跻身上层社会——即“士族”,继而步入仕途,宦海浮游,因此,科举开考之前的“干谒”名流,必不可少。干谒名

  • 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为何晚年备受乾隆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论贡献和资历,张廷玉称得上是一代名臣。康熙39年(1700年)张廷玉高中进士,从此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为清朝奉献一生,得到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高度赞扬,尤其是雍正皇帝对张廷玉赞赏有加特地许诺他死后可以配享太庙。也正是雍正的这个承诺,成为了后来乾隆借机打击张廷玉的借口。何谓配享太庙?太庙就是古代皇帝

  • 音乐漫谈67 | 隋唐的音乐机构、音乐家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音乐机构我们前文已经提到,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发展迅猛而且规模宏大,相应的,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也呈现出了非常雄伟而且严格的规模。隋炀帝在关中设立教坊,唐玄宗又首创梨园的建制,从而使隋唐宫廷拥有自身隶属的音乐机构,它们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平行存在,相互补充,为隋唐时期的燕乐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资源,而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