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皇帝有什么故事?

乾隆皇帝有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98 更新时间:2024/1/17 3:41:12

清代帝中的乾隆,游山玩水遍及大半个中国,吟诗题字,行围射猎,摆弄古董,无所不好。其父雍正却“秉性不华糜”、“崇俭而不奢”、“日夜忧勤”。究之于史实,他也的确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终日忙于打击政敌,整顿吏治,清查钱粮,筹划军务等等,以至从未远巡,绝少游幸。

满清于1644年入关,传至第四代皇帝乾隆已百年。高宗是清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死时八十九岁。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高宗生前自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相传乾隆学其祖父康熙先后亦曾六次下江南巡视。在六次南巡中,有四次到了浙江的海宁县陈阁老处。作为封建时代的“太平之君”,乾隆沉于安乐,习于骄奢,游山水成性,嗜园林成癖,又纵瓷声色,铺无度,晚年益甚。他六次南巡,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游山玩水,正如他自己所说:“江南名胜甲天下”,正可借南巡之机,“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因此,他与康熙南巡“非为游观”不同,每于南巡前一年,就进行周密准备,指定亲王一人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负责勘察路线,修桥铺路,葺治名胜,兴建行宫等事宜,南巡中,除皇太后孝圣宪钮祜禄氏、皇后、妃嫔外,另有扈从官兵,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章京侍卫,拜唐阿兵丁等二千五百人,兴师动众,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行进中,陆路用马五、六百匹,太平车四百余辆,征调夫役不计其数;水路则用船一千多只,首尾衔接,旌旗招展,声势显赫。沿途兴建行宫三十多处,供停留歇息。因乾隆讲究排场玩乐,地方官吏自然争相逢迎,献媚争宠、惟恐或后。每到一地,“圣驾入境前一日”,地方官员便专程出境迎接,并准备大量美食佳肴,“以便取用”,甚至差遣猎户,捕捉麻雀野兔等禽兽,以供乾隆随身所带鹰犬食用。尽管乾隆于每次巡行之行,都照例申饬一番,要求地方官吏,“各敦本业,力摒浮华”,“时时思物力之维艰,事事惟奢靡之是戒”,实际上乾隆对地方官吏的逢迎,不仅默许,甚至奖励。如三十年乾隆奉皇太后南巡,地方官吏以“慈驾临驻旃庐,究不若屋宇之安善”,纷纷葺建行宫,加以修饰。乾隆不仅不予劝止,反而从公项内拨出巨款,凡有行宫处,各“赏银二万两充用”。素以豪华著称的两淮盐商,每在乾隆南巡时,都献纳巨款,供其挥霍,乾隆不仅不予推辞,还称赞他们:“踊跃急公,捐输报效”,甚至特意加恩赏赐。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日,乾隆皇帝南巡,同行的有孝圣宪太后,皇后自己的令贵妃、庆妃、容嫔、永在等六人。二月的一天,途经砀山巡察黄河故道南岸,日落西山宿营,乾隆皇帝谕旨,谆谆告诫:满洲风俗,素以尊君至上,扑诚忠敬为根本,自骑射之外,一切玩物丧志之事皆无所渐染。乃近来多效汉人习气,没建行宫,皇上则不住民宅!这时弄得地方官吏目瞪口呆,晚知皇上驾临,不及营造行宫,作了难。随乾隆心腹大臣京师九门提督和总理行营事务大臣揣知皇帝好悟禅理,禀皇上乾隆,只有足下訾庄(现唐寨区夹堤乡)有寺院庙宇,再搭黄布城和蒙古包帐房,可否?乾隆随口谕:“今夜且在寺宇歇宿一宵。周围三十里以内,地方官员一律朝服接驾,耆民老妇绅衿生监排列跪伏,谢皇上。乾隆升座,故道盐商揣知皇帝好悟禅理,花重金雇人剃了头,充当和尚,大、小和尚入见,请了安,殷勤侍卫。这时丰知县(现江苏)、沛知县(江苏)、砀知县(安徽)早已逢迎进贡美食、土特产品:“丰县的烟、沛县的酒,砀山的酥梨谢花藕”。砀山县令不但早备饭食,夫马等项事宜,并早从訾庄,郭楼选备了驰名酥梨,呈送贡品与乾隆皇帝,说:小官无贵礼应酬,酥梨乃七品县地特产,呈皇上品尝解渴。膳房章京水洗,承恩公德保传随膳单小刀五把,削皮递呈乾隆品餐数口一枚,谕云:“全国进贡果梨不少,此酥梨乃甲天下矣。再为联精选上品,带回京呈贡皇考(雍正)祭品,赏赐郎世宁七十寿辰,酬谢为父‘画鹰、松林、灵芝’恭贺即位。”

从乾隆品尝砀山酥梨后又口谕捎带为皇考进贡佳品,看出乾隆是素以尊君亲上的。所以从略述之中,可看出雍正的确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之一。

三十年二月里一天的次晶,起码上千官兵,由大、小和尚合手送程,“老佛爷一路平安!”乾隆:“免。”“阿弥陀佛!”乾隆皇帝四月下旬回京后,为对訾庄寺宇和尚殷切招待,不久便赏银二万两给和尚,扩建庙宇,金粉修饰,更名“皇封阁”。又新建戏楼,配以回廊,甚为壮观。至今当地群众仍流传着乾隆皇帝与砀山酥梨的故事。因为皇帝住过这里的庙宇,吃过这里的井水,所以这里夏季都没有蚊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三国志》说得很

  • 历史上相似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人类死都不长记性一公元208年,横扫北方的曹孟德同志终于南下了,荆州晚报以《谯县的怪物在许都出兵》为题进行专题报道。若干天后题目变成了《屠城恶魔进军宛城》,之后是《擅权者到达叶城》,然后变成《曹操占领新野》,而后又变成《孟德公已逼近襄阳》,最后当然是《丞相大人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襄阳》。轻取荆州的曹

  • 近现代君王的用人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字仲谋(182年~252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能在藩镇割据的东汉末年,秉承其父兄开创的基业,不断开拓进取,最终成就霸主之业,诚如其兄孙策临死前所言:“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霸,在战阵之间决机取胜,你不如我。但在举贤任能,使其尽心尽力,以保江东方面,我不如你……”应该说,孙策对其弟的看

  • 君王以人为本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王灭纣,非常之快.联军子月(周历正月)底出发,丑月(周历二月)底就攻进了殷都朝歌,殷纣王就自杀了.一个原本十分强大的政权,怎么说亡就亡了呢?直接的原因,是殷纣王派出去的部队,一到前线就掉转矛头,变成了周武王的先锋.纣王的军队为什么反戈一击?根本的原因,是殷商政权太不把人当人.具体表现有两个,一是活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出生贫寒,但文才出众,而卓文君出生富户,多才多艺,但却是个寡妇。按理两个人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但命运让他们有缘相遇。卓文君是个敢于追求真爱的奇女子,她喜欢上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也爱上了卓文君,并为她奏一曲《凤求凰》。二人互相爱慕之事被卓文君之父卓王孙知道后,卓王孙感觉丢人,限制了卓文君自由。卓文

  • 历史上有哪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实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敢这么说,又能做到的确不少,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比常人更有耐心、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不择手段。一、范睢:睚眦必报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范睢,原本是魏国人,家境不好只能给魏国中大夫须贾做下人。后来随须贾出使齐国回来,被丞相魏齐被痛打一顿,又仍在厕所里,理由是范睢接受齐王的金银、泄露魏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皇帝善于用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善于用人的皇帝有这两位第一位刘邦,第二位刘备。首先来说一下刘邦,众所周知刘邦只不过是一个小混混,但是多年以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汉高祖,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就和刘邦的善于用人有关,刘邦用了张良,韩信,萧何等几位重要人物成就了他的皇图霸业。张良,刘邦的军师,基本上所有的计策张良都有参与,而且张

  • 有关诚信的著名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

  • 臣子进谏,君王纳谏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国时代从谏如流的臣子有邹忌和淳于髡,纳谏如流的君王有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

  • 能不能介绍一些古代历史上默默无闻但是实际上却很厉害的文臣,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伴君如伴虎”之说,某些开国勋臣,他们打天下时建有奇功伟业,一旦天下坐定,皇帝担心其威高盖主,彼此关系日后难处,对方又不是反敌,不忍心就此开杀戒,便设法令其交权让位。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也识趣,找个理由让出权力,达到君臣之间的某种默契,从而避免身陷囹圄或人头落地的悲剧结局。汉初韩信死前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