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君王崇重儒学的目的是什么?尊君抑臣还是振兴教化?

古代君王崇重儒学的目的是什么?尊君抑臣还是振兴教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48 更新时间:2023/12/20 19:10:58

古代君崇拜重视儒学是有目的的。古代君王是从中华大地长期纷争,难以统治而得出的结论:为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要有一种学术思想来统一社会。

后来,几经周折,从汉武帝开始,统治者选择了儒家学说以治理国家。

我们从儒学的产生,形成与核心理论,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代君王崇重儒学的目的?推行的是尊君抑臣还是振兴教化?

儒学产生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在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如从封建割据走统一?儒家和法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一争论历经三百多年,儒学稍占上风。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末期,儒学始终流行于列国之间,影响很大,被称之为“显学”。虽然如此,也没有被当时的执政者所采纳,而且还受到了墨家、道家特别是法家的攻击。也就是说儒学在先秦并没有被推崇和重视,尤其是到了秦朝,对儒学更是不理睬而打入宫。

儒学被统治者推崇和重视,真正列入正宗地位,是在汉武帝建立西汉政权时期。也就是说从汉朝开始,儒学才取得了社会思想统治地位。这是由董仲舒倡导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有直接的关系。

董仲舒在推行儒家学说时,建立了和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家思想。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具体实施中,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融和在一起,加以发展,其效果显著。

自西汉之后,古代各朝代君王大多数接受了儒家学说,并推崇和重视。古代君王重视和推崇儒家学说的目的,在这里一目了然了,就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儒学尊君抑臣的仁爱礼教的教化思想,正适合统治者治国平乱,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在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君权和相权(丞相)之争一直斗争很激烈。“尊君抑臣”就是增大皇帝的权利,削减大臣的权利。而仁爱礼教,正是教化大臣和老百姓有力的思想武器。只有推行儒家学说思想,才能抑制大臣听从君主指挥,治理和平息百姓造反,例如农民起义等。

总之,古代君王崇重儒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运用儒学尊君抑臣和仁爱礼教的学说理论,结合振兴教化,大力推行,以治理国家,坚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今天谈论这个话题,是为了揭露古代封建君王所崇重儒学,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实质。我们学习儒学,就是要弘扬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优良传统化,加强自身修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中哪些皇帝比较善于用人?创业公司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创业公司用人有3点需要向古代的皇帝们学习。第一是知人善任,对自己要任用的人有充分的了解。曲韦没有什么军事头脑,但是非常勇猛,力大如牛,所以曹操用他作为护卫而不是征战的将军。许攸老谋深算,能够不受曹操的种种语言影响,猜到曹军已经缺粮,所以成为曹操最为依赖的谋士。侯君集没什么文化,所以李世民特意让李靖教

  • 历史上重视文化文治突出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以文治武功来标榜自己的功绩,那么哪些皇帝文化文治突出呢?我们来列举几位,有不妥之处还请不吝赐教。第一个就是汉武帝了,虽然武力著称,不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后世都依照他的政策执行,也算是文治突出吧。第二个曹丕,建安七子之一,自己也有文章传世。第三个唐玄宗,唐朝一直

  • 赵匡胤是如何发掘和使用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认清人才的本质,善于用真的贤能的人在我国古代,所有的君主基本上都会去招纳人才,而广泛的去招纳人才,目的当然是为了使用这些人才,我还想要使用这些人才,就要善于在了解这些人才才能的基础上,充分的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且将他们的长处发挥好,给这些人才提供一个最大限度的能够发挥出他们才能的环境与平台,

  • 关于君王慧眼识才的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举贤任能,慧眼识才凡行大事业,必有大人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无不懂得人才是事业之根本,选拔和使用人才事关兴国安邦这样一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李世民特别重视人才,他以封建政治家少有的胸怀和气魄,将各类人才收拢到自己身边,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群体,为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最为重要的基

  • 武则天重视爱惜人才,用过宰相75人,却为何最器重狄仁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工作关系,绝不暧昧。唐朝的宰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宰相班子。同时会有好几个宰相在朝。宰相人员的调整也很正常。唐玄宗差不多是三年左右调整。一方面是形势在变,需要不同人才来任职;另一方面也不希望任何人任职时间太长,会产生太大的势力。所以,武则天用过75个宰相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不妥。她不是独

  • 古代是如何选拔优秀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人才是一个组织机构或国家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们关键因素。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以及相关制度选人才。飞鸿曾在市级部门机关任人事教育科长多年的经历,对现阶段人才选拨机制相对熟悉,对古代选人用人机制也有所了解,现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古代是如何选拔优秀人才的,增进

  • 齐国的君王后是位怎样传奇的女性?她当年为何要委身下嫁家中的奴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女人在历史上留下姓氏就很不容易了,名垂史册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但也有极少数女人能脱颖而出,在历史的天空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战国时代齐国的君王后就是这样的女人,她不仅大名鼎鼎,还留下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那么君王后究竟是谁?她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故事。

  • 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位皇帝的人生最具“拼搏”意味,他的哪些东西打动了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武则天武。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上的唯一。所谓拼搏,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用难度来衡量。其他所有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男性。他们再拼搏、再伟大,也都只需要面对一时一地的眼前的困难。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帝,不仅要把登上皇位所面对的所有困难一一战胜,还要面对之前千年以来所形成的巨大的正统观念

  • 古代名士为什么一出山就被托付重任?类似孙膑,诸葛亮,荀等之辈,直接参与大战或是给予国家制定战略或战术建议,难道不怕他们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人才的鉴赏、判断、使用是王者必备的能力,找对人、用对人是成就大业的关键。古代仕子读书也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所以古代学者读书锻炼,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在乱世之中,学者是打工仔,各路诸侯是老板,老板会挑自己中意的打工仔,而打工仔也会挑自己中意的老板,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老板对下属不满意,铁定会将其开

  • 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有什么共同点,哪位最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开国皇帝本身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算,但最大的共同点是出身贵族,又大权在握,依靠家族积累的人脉、财富成就自己的事业。历史上七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除了汉朝明朝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其他的无一例外是贵族出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富传奇色彩。七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秦朝:始皇帝嬴政,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仅是第一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