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孝庄是怎么说服多尔衮和洪承畴的?

历史上,孝庄是怎么说服多尔衮和洪承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89 更新时间:2024/1/24 23:59:23

孝庄分别问了他们两个人一人一个问题。

多尔衮,是做周公还是做明成祖?

洪承畴,愿不愿意给顺治做老师,把他教育成一个好皇帝,让满汉公认的好皇帝?

其实孝庄抓住了一点,不是许诺他们生前有怎样的荣华,而是要他们自己选择死后的历史回答,是做忠臣名相,流芳百世,还是包藏私心,遗臭万年,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二人均选择了前者,大清的江山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下去了。

感谢您的邀请。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三个人的简史。

孝庄文皇后(庄妃),一个蒙古部落首领的女儿。皇太极本来取的是她姑姑,因为几年不孕,见过孝庄之后,心动了,就又娶了孝庄。因为其儿子福临(顺治帝),得以铭记历史。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顺治帝的叔叔。一生功勋显赫。皇太极去世时没有指定接班人,引来的各方势力争夺,最主要的就是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多尔衮中途放弃,转而支持孝庄的儿子福临继承。之后,被顺治帝各种加封号,最重要的是:皇父摄政王。

洪承畴,明朝正儿八经的朝廷大员,管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深受重用。松锦之战战败被清朝俘虏。

我们先看看孝庄如何说服洪承畴,洪被俘之后,绝食不降。皇太极为了虏获洪,重金收买其仆人,知道洪的弱点:好色。孝庄便毛遂自荐上阵。男人嘛,天生嫉妒心,一个绝色美女还是皇太极的老婆,自然会心动的。至于有没有发生关系不得而知,原因是语言不通。洪应该是不会满语的,而孝庄也不会汉语的,地位不高,皇太极不会请先生教她的。真正劝降的应该是范文程,明朝大势已去,洪不可能看不出来,至于在归降以前,如何将自己的面子捡回来,或许,孝庄献身,于皇太极于洪承畴都是一举两得。

再来说孝庄和多尔衮。多尔衮放弃皇位,我们得看背后的既得利益。“周易”里面讲满则亏,意思就是一个团队里面老大,一定有左膀右臂为其冲锋陷阵,出事了,由他们扛着,自己独居幕后操作。多尔衮力保九岁顺治帝,自己既能独善其身,也能大权在握。而孝庄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执掌皇权,必须寻一有力靠山,多尔衮再合适不过了。更何况两人年纪相仿。所以,这也是各取所需。

至于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从多尔衮去世后,遭到了顺治帝的清算,其中一条罪状是“亲到皇宫内院”可以看出,两人关系不一般。《清世祖实录》中提到过“睿王(多尔衮)摄政时,皇太后与顺治帝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清朝皇帝是以孝治天下,为什么他们母子俩要那么久才见一次呢?结合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来看,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着实不一般。除了给多尔衮封号和你赏赐以外,把自己献身出去也是极有可能。权钱色,这个既得利益应该足以让多尔衮放弃皇位转而支持顺治帝。

纯手工码字,望采纳,谢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果你是范增,在彭城大战后怎么样说才能说服项羽灭了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简单,坚持对项羽称臣,然后永远不要以亚父身份自居,项羽要什么给就对了,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就是你的。事实上西楚政权就是靠着项羽一个人的赫赫战功撑起来的,其他人包括范增在内都是锦上添花,所以老老实实听项羽安排就是了,一定不要和项羽对着干,要无条件的信任和相信项羽。最后就是好好活着,帮助项羽压服内部一切不

  • 烛之武成功说服秦穆公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说这件事情不吐槽一下这个郑国也确实说不过去,你说你去看一个女人那没什么问题,你偷看一个男人洗澡这是什么事儿?虽然这个男人外面宣称自己的腋下那一块肉很特别,但你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跑人家去偷看偷看也就罢了,你还光明正大的偷看让别人给知道了……由此带来的灾难是难以想象的。晋国,秦国两个大国率领军队过来讨伐

  • 城濮之战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城濮之战,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城濮是战争的地点,山东甑城一带。说起城濮之战,就会联系到成语“退避三舍”。晋献公之子重耳逃难流亡到了楚国,楚成王对他以国宾之礼,他觉得重耳必将有成就。一日,楚成王宴请重耳时说,如果有一日你当上了国君,会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楚国物产丰富,丝绸

  • 单说用人方面,历史上哪五位皇帝最为突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要回答这个问题上榜的君主大多是开国君,毕竟乱世出英雄,而英雄需要明主来发现和提拔。个人认为单轮用人的话嬴政、刘邦、曹操、孙权、李世民五人可称突出。嬴政始皇帝生于战国乱世,也是战国终结者和秦朝缔造者。手下名将名臣齐聚:文有李斯、武有白起、王翦、蒙恬、蒙挚、司马错等等,无一不是声名显赫流传千古的人物。而

  • 如何从用人(文臣武将)方面评价一位帝王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问题,我立马想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的事情。当初齐僖公死的时候,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因为王位相继死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两人展开了争夺王位的角逐。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得力助手,而管仲则一心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赶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曾经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哪位皇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

  • 汉高祖刘邦为何要下求贤的诏令?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广纳人才,拱故汉王朝当下有句时髦的话,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个套路是任何时代都适用!刘邦虽然是个粗人,一开始也看不起儒生,后来在与陆贾的一次对话中,问他,你是在马上得天下,但是你能在马上治天下吗?这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广求贤才于天下。在叔孙通等儒生制定相关典章制度后,通过一次日常皇帝

  • 商鞅是如何成功入职秦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姓姬。公孙鞅年轻的时候好刑名之学,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卫鞅有才华,但他还没来得及向国王推荐,自己就病倒了。有一天魏惠王来探望病情,他对公叔痤说:“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国家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卫鞅人尽管年轻但很

  • 历史上敢骂皇帝的大臣有哪些,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敢骂皇帝的大臣很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死于非命,约百分之一成功名留青史。骂皇帝是大逆不道的大罪,罪名是“大不敬”,论罪当诛九族!当然通常都是处死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或者罢官流放,或者削爵成民;总而言之,按罪诛九族的极少,历史上只有方孝孺因骂皇帝被诛了十族,且有人说是这清朝伪造的。秦始皇还不是皇

  • 古代历代皇帝的亲卫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羽林,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东汉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魏晋南北朝历代沿设羽林监,魏、西晋时领营兵,东晋无营兵。南朝因之。北朝魏、齐有羽林监,北周大司马所属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