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为什么在自己死前20小时,还要毒死光绪皇帝?

慈禧为什么在自己死前20小时,还要毒死光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35 更新时间:2023/12/29 11:33:35

光绪38岁突然死了,他亲笔写的《病原》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无梦不举即自遗泄”,就是滑精了,身体极差。

临死前几年,就很少遗精了,他自己认为是“无力发泄之故”,肾亏太厉害,“并非渐愈”。

《病原》一般由御医记录,但光绪身体太差,经常自己写,很重视。

光绪曾亲手抄写一份“治遗精方”,由熟地、泽泻、丹皮、茯苓、山药、枣皮、芡实、菟丝子、杜仲、巴戟天、猪油等组成。

此方有光绪亲笔书写的“极效”二字,效果棒棒的。

所以,长期以来认为光绪是病死的。

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逝世前一年已病入膏肓。

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

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意思是也有少数不接受,认为是被毒死的。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但却是谜一样的王朝,有光绪之死和乾隆之出生等8大迷案。

所谓盛世修史,是中国的传统。

袁世凯手里写过《清史稿》,可想而知,那是乱世修史,沽名钓誉,冒充盛世,急就章那。

清朝写明史,花了60年。

2002国家清史编纂委员成立,正式动清史编辑这一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当时就拨款6个亿。

20年过去,已经完成初稿,白话文,3000余万字。目前进入三读三审,估计还要10来年。

清史工程格外大,翻译就是大工程,满文以及各种外文,前所未有。

2008年,在光绪皇帝死后100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牵头,组织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

通过现代法医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为:“光绪帝系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死亡。”

一般人服用砒霜60到200毫克就会致命,而在光绪皇帝的衣服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达到了200多毫克,中毒而死,板上钉钉。

这也与名医屈桂庭的记载相吻合。

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里说,光绪死前3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由宫内太监办理,生怕别人知道。

而且,很早之前,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慈禧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在英文版《瀛台泣血记》中,都认为是被毒死的,各自指出了疑似凶手。

所以,砒霜中毒的结论不容置疑。

砒霜不可能自己跑到光绪肚子里去,被毒死就合乎逻辑了。

砒霜,就是鹤顶红,潘金莲喂武大郎的那个,大郎,喝了这碗吧。

问题是,谁喂了这一碗呢?

怀疑对象有三个,袁世凯、慈禧、李莲英。

实际就是两个人,慈禧和李莲英穿一条裤子,所以,德龄公主直接说,是李莲英下的手,慈禧下的令。

溥仪说,慈禧毒死光绪也有可能,但应该是袁世凯,怕慈禧死后,光绪秋后算账,于是毒死光绪。

1840年鸦片战争后,都认为是科技不行,开始洋务运动。

结果,甲午战争,科技更先进的北洋水师,被小日本吊打,于是开始反思制度问题。

光绪开启戊戌变法,君主立宪,满汉平等,向祖宗之法举起屠刀。

老祖宗老佛爷开始也默认,后来怕帝党坐大,夺了她的权,就不同意了。

慈禧派亲信荣禄任直隶总督,掌管北洋新军,拱卫京、津。

荣禄,据说还和慈禧有一腿。

慈禧26岁守寡,传说与多人有染,包括李莲英。

光绪嗅到杀机,赐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衣带诏:“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

谭嗣同带着衣带诏,夜访法华寺,密会袁世凯,要他起兵勤王,诛杀荣禄,控制慈禧。

袁世凯满口答应,转身就向上司荣禄告密。

接到告密后,慈禧直接冲进光绪卧室,一顿臭骂,把他关在瀛台,一关就是10年。

光绪恨死了袁世凯。

在瀛台,光绪经常画乌龟,背上写上袁世凯的名字,然后把乌龟粘在墙上,用竹签“扔飞镖”。

把袁世凯这老乌龟被射成筛子,光绪笑了。

袁世凯做贼心虚,当然有作案动机,但作案条件应该没有。

当时袁世凯已被开缺回籍,远在河南安阳。

任何从宫外食物必须先经人试毒,就算有内线,但不可能有机会篡改清实录和脉档,那是一个牵涉面太广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这么多内线。

只有慈禧可以,都是她手下。

说袁世凯是凶手有影响的只有溥仪,说慈禧是凶手除了德龄公主,还有启功。

启功,著名书法家,清室后裔。

启功说过,他曾祖父、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满语,就是酸奶,营养品哈。

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正式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所以,应该是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公主说的比较靠谱,慈禧下的令,李莲英下的药,其他小太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毒死了光绪。

回到问题,慈禧为什么在自己死前20小时,还要毒死光绪皇帝?

一,慈禧“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光绪生病,慈禧也生病了。

这天,光绪高兴坏了,在日记中写道:

“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日记摆在桌子上,被李莲英看到了,马上给慈禧打小报告:“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

慈禧一听,脚一跺,牙一咬:“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随即下懿旨,光绪的一切饮食起居、寻医问药之事,一律由李莲英负责。

一个半月后,11月14日,光绪暴死。

二,戊戌变法导致慈禧、光绪“不共戴天'

光绪被软禁在瀛台,那个惨。

瀛台是一个小小的孤岛,四面临水。

每天,小船接送光绪上朝、退朝、送饭。

伙食不好,吃不饱,据《庚子国变记》记载:“上居瀛台,饮食不时通,采槿花而食。”

堂堂皇帝,吃野菜充饥。

德龄公主有时也过来,教光绪个把小时英文。

德龄公主用英文写的《瀛台泣血记》,记载了光绪的凄惨生活。

某年冬天,水面结了冰,可以走人。

光绪帝就去冰面散步,没走多远,就被崔玉贵等太监发现,“抓”了回来。

慈禧知道了,叫人把冰凿开,并将陪同光绪散步的6名太监,乱棍打死。

然后每天凿冰,凿了冻,冻了凿。

窗户纸破了,冷风像刀子一样,呜呜叫,光绪一晚都睡不热。

找来内务府的大臣,大臣赶紧磕头谢罪,叫人裱糊好了窗户。

慈禧知道马上召集内务府大臣开会,进行赏赐,所有大臣都有“红包”。

轮到那位帮光绪补窗户的大臣,赏他一只哈巴狗。

从此,内务府再没人敢关心皇帝的生活。

光绪说“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吾不如汉献帝也”。

汉献帝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慈禧根本不要借光绪的名头,直接干。

三,慈禧对光绪由爱转恨,爱之愈切、恨之愈深

慈禧老公咸丰皇帝,30岁死,就一个儿子,同治皇帝。

偏偏这根独苗,就是和兰贵人慈禧生的,她中奖了。

慈禧母凭子贵,和慈安皇后并尊为皇太后。

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时才5岁,两太后一起垂帘听政。

1873年,同治皇帝17岁,两太后卷帘归政,慈禧仍在幕后操纵。

1875年1月12日,不争气的同治皇帝,还没活过他短命的老爸,19岁死于天花。

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和慈安召集大臣“商量”立嗣事宜,慈禧开口就说: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一语既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心,汝等静听。”

赤裸裸,霸气侧露。

4岁的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作为一个道具,被抱上龙椅。

两后继续垂帘听政。

慈禧如此恨光绪,主要是预期反差太大。

当初把光绪当成宝,爱得不要不要的。

慈禧自己说光绪小时候“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

谁知光绪不听话,是个“有志青年”,。

光绪叫爱新觉罗载。

清朝有测字先生拆解“”子,说无心则活,没有中间那个竖心旁,就活了,而有心则成活死人。

光绪偏偏有心,一直梦回康乾盛世。

但姜还是老的辣,光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四,慈禧心狠手辣

在极度男尊女卑的时代,能够专权几十年,几乎成了第二个武则天,一定是心狠手辣,这个不用说。

慈禧曾公开叫嚣:“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老子天下第一,不容任何人挑战,就这样。

慈安太后也是暴死,据说就是慈禧干的,从此”二人转“变为”脱口秀“,慈禧一人独揽大权。

客观地说,慈禧并不是不想把国家搞好,垂帘听政也曾听出个短暂的同治中兴,但她这种独裁,就是搞不好。

慈禧的最大的历史功劳就是收复新疆,首次在新疆和台湾建省。

戊戌政变后,其实戊戌变法大部分措施,慈禧措施都实行了。

尤其是逆转几千年来的重农抑商、大办实业,和开办新式学堂、下令妇女不再缠足,等等等等,都是慈禧的历史功劳。

但一讲到君主立宪、满汉平等,要挑战她个人的无上权威,她就不干了,也是历史局限吧,没人能超越历史。

还有就是慈禧老了,光绪年轻,有代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同,这才是他们矛盾的根源所在。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想按自己的来。

因此,当慈禧觉得自己不行了,就毒死了光绪,怕自己死后,光绪翻案,临死都要捍卫自己的权威。

其实慈禧早有杀人之心,八国联军时,慈禧曾一时想自杀,就想拉光绪垫背。

据《景善日记》记载,慈禧说:“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

综上所述,慈禧心狠手辣,对光绪由爱转恨,爱之愈切、恨之愈深,戊戌变法导致慈禧、光绪“不共戴天',慈禧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怕自己先死、光绪翻案,就先下手为强。

至于光绪死后20小时,慈禧就死了,纯属巧合,慈禧自己也没想到。

光绪帝未必是慈禧毒死的,想想慈禧快死的时候人一般都处于什么状态下了,周围的人长期在慈禧势力下的,如果慈禧死了,光绪重新回到位子上,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所以说光绪的死绝大原因是来自李莲英或者慈禧势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中期为什么秦昭襄王拥立齐王为东帝,齐国凭什么与秦国双雄并立,号称东西二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秦国的阴谋,是齐秦争霸过程中的一个片段,秦国在给齐国挖坑设套。图片来源于网络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强弱兼并,经过一百多年的较量,到了战国中后期,七雄当中最强大的莫过于秦齐两国,秦在西边,打败了韩赵魏楚,蚕食了四国很多领土,自然有点飘了,齐在东边,联合韩赵魏楚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宋国,瓜分了

  • 真的有舍才有得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非也,舍后不能得的,很多。舍后能得的,太少了,几乎就是奇迹。比如,要拆迁了。为了多分套房子,两口子搞了个假离婚。结果,没能拆迁,老婆(或老公)跟人跑了。TA们,舍了婚姻,得到什么了?得到的,一般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捂脸][捂脸]一亲戚找你借了钱,金额不大,你便发了慈悲之

  • 武后乱政,安史之乱,是不是由于唐朝皇帝不作为出现的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我并不认同所谓的“报应”一说。历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事情,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先说说武后乱政一方面,武后乱政本质上是由于唐高宗李治性格上的懦弱所造成的,与其是不是乱伦并无太大关系。就算李治没有遇到武则天,他只要遇到另外一个比较强势的女人,李治也同样掌控不了局面!

  •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一些皇帝想做神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长生不老多好,做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妃子,那个年纪大了就不行了,天天看着吃不到,那谁不郁闷啊?所以想不老(不倒),所以事实证明道士什么的炼的也是无敌大补丸啊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

  • 《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强秦,为何秦惠文王还要用商鞅之头正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商鞅,和大秦帝国中的商鞅,是两种做法一种结局。我们先说一说历史上的真实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明确说明商鞅是因秦惠王想杀他,他就逃出了秦国。逃到了魏国,但魏国不接受他。没办法,他又回去了请我,然后再商议和他的部下出兵出击郑国,准备打下一片自己的天空。然后秦军发兵,把商鞅给抓了。车裂商鞅,并灭族

  • 光绪皇帝不能亲政的原因是什么,被软禁后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887年光绪帝亲政,两年后慈禧太后归政,但说是归政,大权依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无权处理国家大事。在军机处的归政条款中有这样的规定:每日外省折报朱批发下后,查照醇亲王条奏由臣等摘录事由及所奉批旨另缮清单恭呈皇太后慈览。也就是说光绪批阅过的奏折,还需要呈给慈禧太后浏览。这就有说头了,如果慈禧觉

  • 爱妃如何叫古代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叫梓童,在公共场合里才叫皇后古代君王为什么称皇后是梓童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

  • 中国神话里谁是最强神?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神话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神话集,比方《山海经》、《搜神记》《拾遗记》等。2、道教。3、著名神话小说,比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各个来源都有自身范畴的最高神明,然又有一个共通点:即最高的神明都是先天大神,是天地(宇宙)的缔造者。一、著名神话集我国一本集合了大量上古神话的地理百科《山海经》。

  • 为什么韩信在刘邦那是经过萧何才得以最终获得任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韩信出身贫贱,家里穷到要靠别人接济或者到别人家“蹭饭”吃。为了出人头地,韩信就秦末反秦起义的东风,加入了项羽的阵营,但是一直担任治粟都尉,并没有进入项羽的核心机构,得不到重用。鸿门宴后,一气之下走了。后加入刘邦阵营,开始也没得到重用,但经过萧何的引荐,终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为什么韩信得不到重

  • 同意刘备幼稚,意气用事的举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诸候纷争,为夺天下战事不断,最终成了三足鼎立势。刘备是个贫穷出身,卖草为生,然而能坐上三国之中的一国主。一个幼雅,意气用的人能走上蜀国皇帝吗?以曹操的气度在青梅煮酒的桌上,会承认刘备是英雄吗?其实不管你读史还是道听途说,看不清刘其人才是幼稚,意气用事之辈。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当时的刘备既无